何英泉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的生活事物走進學生的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得具體、生動。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現代數學教學在教學設計上很重要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教學過程“生活化”
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現代認知科學,尤其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不能被傳遞的,教師在課堂上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主動建構才能獲得。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如認識圓周率時,我提前先布置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個圓,準備一根線,一根尺子。第二天,我讓他們四人小組任選三個圓量出其周長和直徑,并計算出周長除以直徑的商,觀察這個商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發現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學生有了成就感,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再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先充分運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數、小組人數之間的關系設計練習。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要根據教學內容所確定的實際,引導學生體驗題里的生活情節或情景,利用已有的知識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認識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以顯性活動為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厘米和米”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見過的“尺”有哪些?其實還有另一種尺子也可以測量物體的大概長度,知道是什么“尺”嗎?請同學們找一找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尺”,請同學們討論找到自己身上的哪一種“尺”可以測量物體的大概長度。教師還可以出示一些物件讓學生先估計測再實際測,這樣學生對“米和厘米”就建立了實際表象,防止了理論與實際的脫離,同時也加強了實際應用的指導。如學習兩步計算應用題,我這樣設計:新學期開始了,老師準備添一些獎品,帶了50元來到商店,請你們幫助老師出一出點子,要買些什么獎品呢?這樣教學,具體的經驗經過一番整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的應用。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技能,激發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三、日常生活“數學化”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日常生活“數學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知識的積累。
在數學教學法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中的聯系,“生活數學”強調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中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