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楊奕靜+劉莉萍+黃志軍+吳朝暉+樊英+張敏
摘 要: 本文介紹了運用沙盤游戲療法在某醫學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成果,探究沙盤游戲療法對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個性發展的影響。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對醫學生沙盤游戲前后的評價,了解沙盤游戲療法對心理健康改善的程度。結果表明,沙盤游戲療法能夠顯著提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開發自我治愈力的潛能,人際關系明顯改善。這與以往的定量研究結論一致。
關鍵詞: 沙盤游戲療法 質性研究 醫學生
沙盤游戲治療(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夫(Dore M.Kalff)于1954年結合精神分析學家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投射理論,并對勞恩菲爾德(Lowenfeld)的“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發展演變的[1]。該療法又稱為箱庭療法,其主要原理是允許當事人在自由保護的空間中,借助沙、水、沙具等在沙盤中根據內心進行自由創作,通過游戲的方式,并借助象征、意象等方法,探究平常意識所不能觸碰的無意識,在沙盤游戲過程中當事人內心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鏈接,使其內在矛盾與沖突得到表達,以達到身心健康與自我完善[2]。自從沙盤游戲傳入中國,人們進行了大量本土理論研究和實踐,通過整理近十年的國內文獻發現,其中涉及各種群體,如初中生、高中生、護士、教師等,關于對高校大學生的主要關注的主題可分為以下幾類 :人際關系[3]、應對方式[4]、抑郁干預[5]、心理復原能力[6]、學校適應[7]等。
盡管沙盤游戲療法在國內的影響和應用日漸廣泛,但已有的關于大學生健康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量研究,而缺乏質性研究的相關結論作為補充。在心理學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是相互補充和完善的[8]。基于此,本研究以某醫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質性研究方法,探討沙盤游戲療法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研究過程
1.1成員招募
班級里宣傳,采用自愿參加原則,共招募38人,分別是口腔系和臨床系,大一20人,大二18人,其中個人沙盤2個,團體沙6個(團體沙盤均以宿舍為單位)。
1.2實驗設備
沙箱的規格為57×72×7cm;沙箱內側為海藍色,外框為黃色;沙子是經過消毒的海灘沙;玩具包括:人物、植物、動物、交通工具、家具、生活用品、軍事器械、卡通玩偶、橋等800個玩具;記錄工具為可照相的手機一部。
1.3實施過程
運用沙盤游戲理論,根據大學生在沙盤游戲療法技術的實際操作,本研究把整個沙盤游戲過程治療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階段一:向來訪者介紹沙盤游戲程序。咨詢師讓來訪者感到沙盤游戲室是一個安全、受保護和自由的空間。同時,咨詢師向來訪者介紹沙盤原理和作用、介紹沙具種類和擺放過程。告知來訪者,放松心情,把沙具擺在沙盤中建構屬于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主題限制,可完成后對沙盤作品后進行命名。咨詢師在一邊細心觀察,尊重來訪者的任何行為,保持緘默,不做推論、評價或詮釋。
階段二:來訪者創建和修復經驗。來訪者根據經驗在沙盤中跟隨內心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咨詢師靜靜地觀察。當來訪者完成沙盤作品后,咨詢師讓來訪者靜靜地用心感受自己的作品,從中獲得心靈感悟,并進行主題命名。體驗沙盤作品之后,咨詢師幫助來訪者對沙盤世界進行探索,認真傾聽來訪者的訴說,給予共情,在與來訪者的共同探索和體驗中體驗自我治愈力量。
階段三:引導從沙盤世界向現實世界過渡。咨詢師幫助來訪者從沙盤世界回到現實,把沙盤世界與現實的生活聯系起來。咨詢師通過詢問來訪者沙盤中的事件如何反映了他的生活來幫助他了解世界的意義,并且鼓勵參與者留意沙盤中的議題如何顯現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這一階段,參與者根據自己制作的沙盤,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咨詢師的分析,既將沙盤游戲中的體驗同來訪者的現實世界感受聯結起來,又對自我進行深層次的再認識。
階段四:記錄、拆除沙盤。該階段提供機會給來訪者從他選擇的角度為他的沙盤世界拍照(如圖1),參與者可以帶照片回去,這樣可以讓來訪者繼續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感悟,繼續受到沙盤的影響。來訪者回去之后可以回憶與咨詢師一起的在沙盤中探索的過程,使效果得到鞏固。在來訪者的同意之下完成沙盤拍照記錄之后,咨詢師要求來訪者將沙具放回架上適當位置。
階段五:做成幻燈片分享與再次思考。該階段要求來訪者根據自己的沙盤游戲過程記憶,做成幻燈片,在固定地的時間分享給其他同學,這一過程再次促使來訪者思考沙盤游戲中呈現的與現實中的聯系。同時,其他同學可以感受來訪者的內心世界。來訪者在訴說過程中,回憶了沙盤游戲過程中,再次探索了內心世界的自己,領悟了內心微妙的變化,獲得了心靈感悟,發展了自愈能力,再次鞏固了治療效果。
2.結果
研究收集到20個沙盤作品(其中17個團體沙盤),結果分析采用質性研究分析方法[9],即通過深度訪談法、觀察法、他人評價、自我評估等進行效果分析,結果表明,來訪者完成沙盤作品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變化,其中表現為心情得到了放松,內心的茫然變得清晰,壓力得到釋放,心理得到了成長,自我進行了完善、彼此更加了解,人際關系變得和諧。這與以往的量化研究結論相似[10]。
3.討論
近年來人們對醫德醫風、醫患溝通、醫生自身職業壓力等多方面問題逐漸關注,對從醫人員的專業素養、人文素養等方面的要求日漸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往往和其在校時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關系。由于醫學院校的特殊性和醫學生服務群體的特殊性,導致醫學生學習生涯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由此衍生出許多心理問題。目前,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干預中迫切需要一種有趣且簡易的心理干預技術。其中,沙盤游戲療法由于不受語言限制,并且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交通工具、植物、日常生活用品的模型,以及沙子和水等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心理咨詢師的青睞,大學生能夠在安全、自我的環境中撫摸著柔軟的沙子,隨心擺出心理意向,靜靜地感受內心的世界,這時壓力得到釋放、焦慮得到緩解、負面情緒得以充分的宣泄。換言之,在沙盤游戲過程中,來訪者通過對沙的接觸,全身心投入箱庭作品的創作,能夠獲得較大程度的放松,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通過研究發現,以宿舍為單位的團體沙盤可以反映宿舍人際關系氛圍,具有良好心理氛圍的寢室生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同寢室成員能夠開誠布公地談論自己的感受,討論彼此之間的困惑與矛盾,經過以沙盤游戲為平臺的徹底的討論,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這與汲新波等人研究結論一致,即團體沙盤游戲療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寢室問題[11]。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問題的多層次,需要利用不同的心理治療理念進行關注,這樣才能更好地調節心理,解決困惑。每個療法有相應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優點和缺點,在某些心理和問題出現的時候,不應只考慮沙盤游戲療法,而應整合各種療法,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因境而宜地有效解除大學生的情緒困擾,最終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日昇.箱庭療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20
[2]Carmichael K D.Sand play as an elementary school strategy[J].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1994,28(4):302-307.
[3]朱海妍,劉麗瓊,鐘宇,等.團體沙盤游戲與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干預效果比較[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7):1041-1044.
[4]康志強.團體沙盤游戲影響大學生應對方式及焦慮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5]吳子杰,胡美娟,趙萍萍,等.沙盤游戲療法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10(6):748-750.
[6]王丹,張日昇.團體箱庭療法干預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過程與效果[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5):923-929.
[7]陳禮灶.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心理資本和學校適應的干預研究[D].蘭州大學,2015.
[8]周明潔,張建新.心理學研究方法中“質”與“量”的整合[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1):163-168.
[9]劉毅,焦江麗.質的研究方法與心理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9):32-33.
[10]陳寶佳,許愛華,劉志宏.團體箱庭療法在解決大學生寢室問題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0):885-888.
[11]汲新波,王永紅.團體沙盤游戲治療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5):107-108.
本研究得韶關學院醫學院科研項目資助(2012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