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躍雷
摘 要: 《飛機結構與系統》是機務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該專業的認識,并影響后面工作與職業發展。本文從知識體系、授課方法等方面提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高職學生的知識特點與培養目標提出改進教學質量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 知識體系 多媒體教學 CBT教學 理實一體
引言
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機務)專業是我院重點建設專業,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主要培養具有一定實際工作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對口的就業去向為民航飛機的一線維修工作崗位?!讹w機結構與系統》課程是機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對該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實際工作有重大影響。本課程是一門從基礎理論過渡到實際應用的學科,與維修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維修理論、維修方法都來源于該課程,是今后考取維修執照所需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涵蓋內容較多,包括飛機各主要系統。要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掌握飛機各系統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見故障和排故勤務方法,并有一定實際動手能力,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出較高的要求[1]。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發現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對本課程教學問題的探討與改進具有重要的實際教學意義。
1.課程面臨的問題
《飛機結構與系統》作為我院學生必修課程,既有高職課程共有的問題,又因其是理論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有自身特有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在六年該課程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1.1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介紹民航飛機各系統的教材常用的主要有宋靜波老師主編的《飛機構造基礎》、任仁良老師主編的《渦輪發動機飛機結構與系統》、楊華保老師主編的《飛機原理與構造》、王志剛老師主編的《飛機構造》等。其中《飛機原理與構造》側重于力學方面的分析,不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要求。《飛機構造》以殲七為主要案例進行介紹,不符合專業要求。《渦輪發動機飛機結構與系統》主要是為機務基礎執照考試服務的,內容介紹較為基礎,往往沒有原理性的介紹。我院選擇的教材是宋靜波老師主編的《飛機構造基礎》,該書主要以B737作為介紹對象,對飛機系統介紹比較詳細,對各部件原理闡述比較深入。但該教材有其不足之處,同時是其他基本教材缺乏的。其一是教材中先進技術介紹得較少,內容主要局限于經典技術與理論[2]。而今許多新技術、新材料已廣泛應用在民用飛機新機型上,側重過多陳舊或已淘汰的技術導致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但對工作并無幫助。其二是教材大量篇幅介紹原理性概念,缺乏各種原理的實際應用。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目標是一線工作崗位,職業技能不僅包括系統部件的原理功用,更重要的是實際維修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其三是教材內容體系安排不夠合理,各章節獨立介紹,沒有有機聯系,學習時沒有系統性和連貫性。
1.2教學方法過于單調
該課程現有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課堂理論授課方式,隨著多媒體的引入,授課時可大量引用相關圖片、視頻資料,輔以板書與文字,使知識點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采用該方式有一定的壞處,首先是多媒體資料的播放占用較多課堂時間,無形中使授課進度加快,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內容。其次是多媒體資料中涉及眾多專業知識點和專業英語,學生難以迅速理解其內容,導致效率下降。不少高職學生不會在課后花大量時間在復習和總結上,容易跟不上課程進度,產生消極心態。
1.3理論與實踐脫節
該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根本,也是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依仗。學院雖然針對該專業學生有一定的實訓項目,但限于實訓場地和教師,實訓僅涵蓋該課程少部分內容,且因為是大班授課,絕大多數學生無法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實訓時間的安排并沒有與理論授課進度相一致,實訓缺失反過來影響理論教學質量。
2.課程改進方向
2.1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整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進行內容評價,針對課程提出一定的教學目標,確定最佳邏輯順序、主次詳略及難易順序[3]。如起落架、飛行操縱等系統以功能要求→基本組成→工作原理→控制顯示→使用注意→維修勤務這樣的邏輯順序進行講授,會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進行內容優化,根據核心知識點,提出任務,圍繞該知識點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如可設定一個任務:如果飛機著陸時發生硬著陸,應該怎么處理?通過該任務可以詳細講解起落架收放系統的各部件結構及原理,對收放有什么影響,并且可以講授起落架收放系統的維護和收放測試等內容。增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通過案例講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增加交叉課程相關內容,本課程與眾多課程有所交叉,如飛行原理、專業英語等,涉及的內容可作為課余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
2.2改進授課手段
除了利用板書和多媒體資源進行授課外,結合我院軟硬件設施,可以利用以下方式進行講授。視頻與實物參觀相結合方法。在課堂上采用視頻教學是理論教授的有益補充。通過視頻既能形象理解飛機結構功用,又能了解常見的維修操作流程,從而將純文字描述上升為實際操作,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參觀教學則讓學生接觸實物,使教學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4]。利用CBT系統進行教學與自學,我院B737-800機務在線學習系統已完成驗收,馬上可投入使用。課程教授時可充分利用學習系統,尤其學生可利用該系統中大量多媒體資料進行自學,以達到復習與預習的目的。采用小組討論法。課堂教學中由于課程知識點眾多,無法一一詳細講解,因此學習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出小組任務,讓學生課后自主查閱資料,進行討論,課堂教學時陳述。如此可將非難點和重點教學省略,大大節約授課時間。
2.3理論實踐合理結合
我院有豐富的實作設備設施,可開展本課程涉及的大部分實作項目。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開發相應實踐項目,且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集中進行一些基本技能培訓之外,還能夠按模塊、按系統針對性實訓,以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同時,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合作,在實作中實現小班化教學,以使每位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結語
根據《飛機結構與系統》課程的特性和共性,本文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程教學效果,通過各種手段的結合,增加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自覺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培養理論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文峰,龍江,劉峰.《飛機復合材料結構修理》課程教學探討[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3:30-31.
[2]柳明.《飛機結構與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5(5):122-124.
[3]段維祥.《飛機系統》課程知識結構與教學內容改革[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1,12(2):4-7.
[4]史雷鳴,戴建營.淺談《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包裝科技博覽,2009,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