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科研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教學研究只有基于學校真實的教學問題才有直接的意義。校本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研究活動。因而校本教研成為推進新課程實施的重要保障,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的主流。我校堅持圍繞教育教學的需要實施校本科研,積極為教師提供載體,搭建平臺,組織活動,形成校本科研的良好局面。
一、以敘事研究為切入點,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反思能力。
有人說,記住了一個歷史故事,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我們說,記住了一個教育故事,就記住了一條經驗。這對于老師來說,相當重要。如果每個教師都能儲存幾十條乃至上百條教育經驗,其教育智慧將是何等豐富。因為智慧往往就來自經驗。
誰也不能否認,每個人的腦子里大概都會儲存幾個故事,正是那些故事,比如從小就知道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劍》……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不是至今還活在每個人的心里嗎?至于故事蘊含的道理,不是至今還在提醒您或教育您嗎?這些都是讓人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故事。故事帶給人的啟迪與智慧,伴隨人的一生。
事實上,在教師的日常教育生活當中,蘊藏著無比豐富的教育故事。在我們與教師的交往中,就經常聽到他們(她們)講述這樣那樣的故事,面對這些真實而有意義的教育故事,我們在想:如果我們或教師自己能堅持不懈地把它記錄下來,并從這些故事出發,進行思考與分析,進行總結和提煉,進行再實踐與再跟進,我們相信,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對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將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我們鼓勵教師講教育故事,倡導“以案說法”的形式,領導帶頭寫教育深度敘事,為教師建立個人成長檔案,促使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們根據“教學事件”、“教學問題”不斷積累自己的教育故事,在積累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積累教育教學經驗,升華自己的認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以教師對話為增長點,開展團隊學習,實現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式。校本研究強調教師自我反思的同時,必須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協作,建立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享智慧、共同成長的學習型組織。比如“讓小組合作學習扎實有效”,此課題的確立就是教師個體在教學中遇到困難而自己或同伴無法解決,學校給予適時、適度的引領,確立為學校研究的課題。學校通過構建校本科研網絡,以課題研究為紐帶,把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研究力量整合起來,成立課題研究聯合體。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聯合體對本學科、本年段、本課題展開研究。既可以分享、吸收、借鑒其他教師研究的經驗,促進自己的研究工作,又可以有效地避免課題研究中的低層次重復,最大限度地發揮規模優勢,提高科研的效益。例如此課題確立前,小組學習追求形式的多,表面熱鬧的多,目標空洞的多,時機不當的多,而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的卻不多。這一課題確立后,經過課題研究聯合體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教師們逐漸掌握了合作學習的一些策略:定人數、定組長、定職責定目標、定內容,留時間、留空間、留機會。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習了分析、比較、歸納、表達;學會了交流、合作、吸納、寬容;學會了傾聽、思考、質疑、辯論。小組合作學習扎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以教師需要為著眼點,進行系統思考,落實專業引領。
專業引領是校本科研的關鍵和支撐,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前提。我們立足于教師的自身需要,根據教師成長的不同時期和專業發展的不同產,以及教師任教的不同學科對教師分類、分層、分段培訓,從而落實隱性和顯性的專業引領。
首先是隱性的專業引領。學校為了讓讀書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開展“書香校園”和“讀書演講比賽”活動,建立閱讀文庫并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們通過讀書走近名人名家,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其次是顯性的專業引領,主要是通過專家、學者、管理者、骨干教師的指導實現,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我校還豐富了如下形式:
1.對話式的研討。這是一種與教師有效互動的形式,是專家、骨干以同行者、合作者身份與教師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對話的研討。
2.參與式的視導。以“參與活動”為主渠道,隨時進行指導,與教師共同研究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應對的策略。
3.菜單式服務。以“走近名家”為主線,學校為教師提供名家討論實錄、校內名師輔導菜單,讓教師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使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接受專業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