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俊
《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周莊是有九百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蘊含濃厚的文化底蘊。粉墻上的黛瓦那樣整齊,錯落有致。瓦片是古建筑中的特色,近年來,瓦片在現代建筑中的使用日益減少。為讓幼兒了解家鄉,激發愛鄉情感,我們從瓦片入手開展系列相關活動,引發古瓦在幼兒園特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一、參觀文化街,讓孩子自由觀察,激發他們對瓦片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有了興趣就能促進孩子探索與研究。教師要善于挖掘家鄉本土的資源,讓孩子在親身參與、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瓦片特有的美,從而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早在20世紀20年代,陶行知就明確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從生活中來,還生活中展開”。我們搜集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手工藝品,如鐵鋪、竹藝坊、土布衣、蘆葦畫、刺繡等,孩子們已在教學活動中了解過,現在仍露出贊嘆的神情。今天我主要讓孩子參觀“磚瓦溯源”坊,來到“磚瓦溯源”,教師沒有過多介紹,而是給予孩子更多時間自由觀察,激發對瓦片的探究興趣。“磚瓦溯源”里陳列了許多瓦片,這些瓦片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有的上面還有許多圖案。孩子們進入“磚瓦溯源”就開始了“嘰嘰喳喳”的討論,“這是轉頭嗎?上面有花紋哦,好漂亮!”“你們看這些怎么都是彎彎的?好奇怪。”“快看,那是蝙蝠圖案嗎?和雙橋上的好像。”……有的孩子還邊看邊摸,還有的迫不及待地問老師,“老師,這些是什么?怎么彎彎的?怎么做出來的?”,可見,孩子們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探索欲望。我指了指里面,提示孩子進去看看,找找答案就明白了。孩子們開始了神奇而有趣的探索旅程。
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熱點,學會發現其中有價值的東西,以支持者、合作者、共同探究者的身份積極參與。
二、參觀作坊,引導孩子了解瓦片藝術制作過程和使用材料
大自然是探索與發現的最好課堂,而瓦片資源更是有效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這些自然資源,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直接觀察、認識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使他們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身經歷,積累起豐富的感性經驗。
作坊主要有四個場所,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尖房子一樣的“小窯洞”,這里也是最后一道工序,靠近就會感覺很燙。里面有著熊熊烈火,工作人員正在燒制瓦片,好奇心很強的中班孩子們邊看邊問,從工作人員那兒得到了不少秘密。“處理泥”的地方人較少,工作人員不停將泥摔了又摔,又利用工具將泥弄平整。“瓦胚”的地方只見一個環形的物體不停地旋轉,工作人員在上面不停用刷子刷水,還告訴大家:“一定要讓瓦刷光滑,沒有氣泡……”當他停下來時,兩片彎彎的瓦片就成形了。等稍晾干后就被另一個工作人員取走了,送到了第三道工序處,這里的人負責給瓦片雕刻圖案。
參觀結束后,教師問孩子一些常識問題,如“瓦片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瓦片通常用來干什么……”,孩子們基本都能迅速回答出來。我還拍了瓦片制作的四個工序,讓孩子們排序。從效果來看,親自參觀、親自探索、親自體驗的教學效果相當不錯。比拿些圖片傳授講述給孩子們強多了。孩子們切身體驗更能深刻了解、記憶瓦片藝術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材料。
三、收集資料,讓孩子感知瓦片在生活中的功用
參觀完探索活動后,已經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與探索欲望。當老師提問“瓦片在生活中的功用”時,大部分孩子都說是裝在屋頂上的,有的說是為了美觀,有的說是為了擋雨。可馬上又有人說:“可是我平時看到的瓦片都沒有花紋,那么那些雕花紋的又是用來干什么的?”孩子們的疑問隨著探究活動產生了。我讓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答案,有了家長的參與,孩子們更加積極,找到的答案更加豐富。《課程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加強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家庭、社區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孩子們知道了瓦片在生活中除了美觀、擋雨,還有著不同寓意。屋頂上平凡的瓦片雖不起眼,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巧妙地設計在屋頂上為家家戶戶擋雨。有的孩子還在沈廳的建筑上發現了雕有圖案的瓦片,如龍鳳圖案表示呈祥,蝙蝠表示多子多福,牡丹寓意富貴……還有的孩子發現圍墻上瓦片裝飾在了窗格上,組合成了美麗造型。平時默默奉獻的瓦片已經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推進了孩子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及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拜,激發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四、提供豐富材料,促進孩子對瓦片藝術的實踐與創新
收集廢舊的瓦片,將它們投放在建構區與美工區,并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更能激發孩子參與建構、彩繪的創作熱情,同時促進孩子對瓦片藝術的實踐與創新,瓦片為基本題材的系列活動就在我們班熱熱鬧鬧地展開了。建構區,有的孩子嘗試用瓦片再現屋頂的造型,感受傳統藝術的智慧,有的則自由創新,搭新式軌道的、長龍、煙囪、美麗家園,還有的豎起來搭成各式花朵、表情等。美工區,孩子們利用瓦片進行彩繪,原本顏色灰暗的瓦片在孩子們筆下變得絢麗多彩。孩子的作品都在教師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發揮了創造性思維,得出了創造性作品,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對那些有創造性的孩子大加贊賞,鼓勵孩子們的創新精神。通過操作活動,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耐心得到了提高,同時培養了孩子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想象是創造的基礎,孩子們是天生的藝術家。在充滿興趣的環境中引導并鼓勵其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系列觀察、探究和實踐拓展了孩子的思維,同時使他們知道了瓦片是家鄉房子的一大特色,從而培養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感。讓孩子們在欣賞中陶冶性情、激發興趣,充分利用資源共享讓孩子欣賞與探究、想象與創新。總之,我們從本園實際和幼兒生活出發,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挖掘教育賴以開展的資源,有效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讓幼兒在生活中像鳥兒一樣自由探索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