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可偉(中共四川省南江縣委員會,四川 南江 635600)
注入機制“活水” 實現“授漁”幫扶中國工商銀行探索實施南江黃羊養殖精準脫貧模式
婁可偉
(中共四川省南江縣委員會,四川 南江 635600)

南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末,全縣有貧困村156個、貧困人口 57 234人、貧困率達10.36%。中國工商銀行自1995年即開始對南江縣開展對口扶貧,依托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對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脫貧進行了持續探索。
近年來,南江縣開展了“借羊還羊”的黃羊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即把能繁母羊借給貧困戶養殖,貧困戶通過繁殖出的肉羊獲取收益,該模式在28個鄉鎮1300余戶貧困戶中取得了成效,脫貧人口分別占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產業扶持一批”貧困戶的8.2%和26.1%,2015年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促使810戶貧困戶脫貧。中國工商銀行在總結過去扶貧開發工作經驗,尤其是當地黃羊扶貧項目經驗的基礎上,引導貧困村成立合作社進行整村幫扶,開展了“南江黃羊生態養殖產業精準扶貧項目”,由中國工商銀行捐助資金購買優質母羊,幫助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貧困村實現精準脫貧。
按照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和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中國工商銀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四川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建立貧困對象退出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出資300萬元選購能繁母羊贈送給選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貧困村的南江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股本金,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貧困村開展南江黃羊生態養殖產業精準脫貧項目。捐助資金緩解了貧困戶發展投入瓶頸和項目啟動難問題,培養了貧困戶特色養殖產業的“母體細胞”,有效調動了貧困戶脫貧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發展能力。對選定鄉鎮中的五星村、橋壩村和茶溪村等貧困村的南江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借出能繁母羊2000只。
2000年左右,南江縣先后實施了黃羊、生豬、土雞等養殖幫扶行動,由于缺乏監督制約機制,部分群眾對無償捐贈發放的畜禽管理責任意識不強,甚至出現了私自屠宰、出售的現象,導致扶貧效果不佳。為避免重蹈覆轍,再次出現此類現象,中國工商銀行與縣政府有關部門經過深入研究后,創造性地將能繁母羊由“發”改為“借”。明確工商銀行出資購買的母羊為項目貧困村專業合作社所有,有養殖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應遞交申請,審批通過并經過公示的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南江黃羊產業精準脫貧項目協議》,合作社把黃羊借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并負責進行組織管理。通過由“發”到“借”的轉變,培育了集體經濟組織和長效脫貧產業,扭轉了群眾依賴無償捐助的觀念,避免脫貧產業發展“虎頭蛇尾”。同時,貧困戶和其他村民作為合作社成員,可以持續參與黃羊股本分紅,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實現了合作社與成員間的雙向監管。項目能直接惠及近20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近千人口,并間接使加入貧困村合作社的數千名群眾受益。
中國工商銀行與南江縣農業局、扶貧移民局、財政局、北牧集團、保險公司、專業合作社一起建立了保資金投入、技術指導、融資擔保、保底回收、風險保障和組織生產的“七方共?!睓C制。300萬元資金的投入,有效帶動了四川北牧集團按照每20只能繁母羊配置1只種公羊借出南江黃羊,并負責以高于市場價10%的保護價回購肉羊。借助金融部門開發的財政貼息貸款“黃羊貸”,助推項目開展。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羊場+養殖戶”專業組織模式,催生了一批南江黃羊專業合作組織,在牧草資源豐富的北部山區鄉鎮建立了示范養殖小區,有力提高了標準化水平與組織化程度。協調北牧集團與中華聯合保險公司一起,為黃羊辦理了保險,最大限度降低了意外損失。



在項目實施中,成立了由中國工商銀行扶貧干部任組長,縣農業局、扶貧移民局、項目實施鄉鎮和北牧集團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對項目推進實施進行組織協調、動態監督,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和配套幫扶等機制。有計劃、分步驟、按程序開展宣傳發動、審核農戶申請、驗收圈舍、投放種羊、開展技術培訓等。能繁母羊投放到貧困村專業合作社后,北牧集團憑發票、貧困戶簽字確認的投放表,經中國工商銀行扶貧干部審批后,即可申請撥付資金,達到完成一批撥付一批。經測算,每只母羊平均2年產3胎,每胎2只,按80%出欄,每年能出欄2.4只肉羊。對于有20只能繁母羊的家庭,每年能出欄48只肉羊,每只羊體重平均按30千克算,若單價35 元/千克,48只羊合計可收入50400元。
中國工商銀行探索實施的南江黃羊精準脫貧模式,有效地為貧困縣脫貧奔小康工作注入了機制“活水”,助力解決了脫貧攻堅貧困村退出標準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難題,實現了“授漁”幫扶。
S826.4
C
1001_8964(2016)09_0006_02
2016_07_22
婁可偉(1973_),男(漢族),江蘇徐州市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共南江縣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