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峰
育兒一滴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峰

侄女小雅今年上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天生樂天派,考十幾名就自稱學霸,學習上屬于那種不會把自己逼得很緊的類型,每次都信誓旦旦給自己立下目標,但大多數時候都不能達到,即便考砸了也很少自我反思,反而懷疑老師是否改錯了試卷。前半分鐘剛剛哭過,一遇到好玩的事情,立馬笑起來。如果逼她做作業,她會用大半的時間來發呆,以示抗議。整個寒假都和家長一起圍繞學習上演著“戰爭大片”或是“苦情大片”,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弟弟無計可施了,向我這個做教師的姐姐求助,怎樣才能讓這個孩子努力學習。
對這樣一個單純幼稚、自控力不強愛做白日夢的孩子,我也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跟她溝通,以促進她積極向上地快樂成長。那天我忽然想到了劉墉教子考零分的故事,就想以此方法來試一試。我說:“小雅,咱們來一個約定好嗎?以后每次考試只能考60分,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她皺著眉頭看著我,想了想說:“不行,你應該要求我每次考90分。”我說,就是60分,不能多,也不能少。她大叫:“你當我白癡啊,會做的題目不做,不把人急死啊,不行!”還沒等我開口,她又接著大叫起來:“哦!你是不是看了那個什么人教子的故事啊,說他兒子開始成績不好,然后他就逼著兒子每次都考0分,但是兒子就是不能考到,后來等兒子能考0分了,他也就能考100分啊,原因就是要能夠考0分,必須所有的題目都故意做錯才行,也就是所有題目都會做了,那個兒子后來上哈佛了……哈哈,我才不上當呢!”面對小侄女的搶白,我無語,只得悻悻地走開了,這一招我失敗了。
又一次“父女大戰”后,我把她帶出來散步,走在人行道上,看著路邊園林工人剛剛剪下的樹枝,我想到了那個拔釘子的故事,我想應該教她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亂發脾氣。于是,我講起了那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經常和伙伴們吵架。有一天,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顆釘子。一周以后,男孩在籬笆上共釘了36顆釘子。后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盡量避免發脾氣或與人吵架,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終于有一天,他一顆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
父親說:“從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拔掉一顆釘子。”男孩按父親的話去做了。終于有一天,釘子全部被拔光了,他又趕忙去告訴父親。父親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干得不錯!但是,籬笆上的這些釘子洞,永遠也不會消失的。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就在他心里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無論你怎么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所以,我們千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別人發脾氣。”
故事講完了,滿以為她會受到啟發感慨一番,誰知她幽幽地跟我說,“我知道。”“你知道什么?”“我知道不能隨便跟別人發脾氣,我看過這篇文章,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你應該給我爸爸媽媽講一講,讓他們不要在我心上留下傷口……”我又一次傻眼了,原來她早就看過,我剛剛還為自己生動的講述而沾沾自喜,而現在,滿滿的都是失敗感。侄女看到我的沮喪樣,笑說:“好了,姑姑,道理我都懂,就是你講的故事太老套了,下次要講點新的故事才行噢。”
好多時候,當孩子有了問題,我們在急得團團轉的同時會病急亂投醫,看到別人教子成功,立刻就會效仿,但往往效果不佳,原因就是我們忽略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所處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產生問題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到底該怎么辦?三十年前上師范的時候,老師曾經跟我們說過,“要使學生有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碗水。”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成了“教師要有一桶水”,緊接著網絡鋪天蓋地籠罩過來,又變成了“要使學生有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而父母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只有不斷讀書,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認識到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與時俱進,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澆灌含苞欲放的花朵。
(作者系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優秀家庭教育指導師。)
編輯王淑娟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