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強
【引用】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薄暯娇倳洝对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原文節選】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
【原文釋義】
不立志,天下就沒有可做成的事,即使是各類工匠的技藝,也都是以立志為根本。現在的學者,頹廢放蕩、玩世度日,最終一事無成,都是由于沒有立志的緣故。因此要是立志以圣人為榜樣,則會成為圣人一樣的人;如果立志做賢士,則會成為賢士。不立志,如同無舵之船、無銜之馬,四處飄蕩奔逸,最終也到不了目的地。以前的人曾說,假使為善而父母兄弟都抱怨,家族鄰里也厭惡,這樣的話不為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為善而既能得到父母兄弟的稱贊,又能得到宗族鄰里的尊敬愛戴,那么何苦不去為善并且做君子呢?如果作惡還能得到父母兄弟的贊同,以及宗族鄰里的尊敬信任,這樣的話作惡還是說得過去的;如果作惡得到父母兄弟的反對,又得到宗族鄰里的厭惡,這樣的話為什么還要作惡做小人呢?你們如果想到這一層,就知道要立志的原因了。
【經典簡介】
《教條示龍場諸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王守仁(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給他的學生的幾點規勸,分立志、勸學、改過、擇善四部分。四者之間有很強的因果次序,而立志最為根本?!耙蚜⒅緸榫樱援攺氖掠趯W”,學習則“貴于能改過”,別人教己以善則是“責善”。原文在立志之后,緊接著一番為善、為惡的分析辨白,聯系“立志、勸學、改過、擇善”四者的關系,就更加明白立志的重要了。
責任編輯: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