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強
【引用】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原文節選】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故《書》曰“思曰睿,睿作圣?!彼妓灶?,睿所以圣也。——(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原文釋義】
學習的最要緊處,在于思考。思考就會有收獲,不思考則一無所得。所以《尚書·洪范》中說:“思考就會睿哲,睿哲就會圣明。”思考是睿哲的根本,睿哲則是圣明的原因。
【經典簡介】
晁說之,主要生活在北宋末年,卒于南宋高宗建炎(1127-1130)之初,字伯以,鉅野(今山東巨野縣)人。他的侄子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著錄了他的八種著作,并在此書卷十九中記錄了他的簡要生平。說他“少慕司馬溫公(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博極群書,通六經,尤精于《易》”。他曾經做過成州(今甘肅省成縣)的地方官,因旱災應百姓所請減免了稅賦,惹怒了上級而告老辭官。后來又被朝廷召回,做到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因言論不合時宜而再次離去。
《晁氏客語》是晁說之所著的一部筆記,既有不少宋代的史料,又摘錄了不少宋代理學家的語錄,內容比較龐雜,充分體現了晁說之博覽群書、好學深思的特點。此書一開頭就摘錄了孔子“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的話,并評論說“今之學者有意于功名而未純于德行,至其下又為利而學也”,“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學者為物,其終至于喪己”。從這些話里,也就不難理解他為官時言論的不合時宜了。此書中有不少關于治學的內容,如這段話就是強調“思”的重要,只有思才能有所得,并引用《尚書》的話,無論睿哲,還是圣明,“思”才是根本。僅僅“思”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個人的學習體悟所得,“學為易,知之為難;知之非難也,體而得之為難”,“學莫貴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只有這樣的多學習、多思考、有所得,才能夠更好地樹立信念,來指導個人的實際行為,所以又說“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統觀書中對學、思、得、行的相關論述,自然可以看出“思”的重要了。
責任編輯: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