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車輛段工會主席 王國旺
淺談新常態下鐵路基層工會組織的作用
□豐臺車輛段工會主席 王國旺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于爬溝過坎的關口。鐵路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正處在這個“關口”的前沿。
去年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力壓縮高能耗、高污染重化工企業,鐵路特別是北京鐵路局的貨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煤炭、鋼鐵等傳統大宗貨源大幅減少,貨運量和貨運收入滯漲、下滑,造成企業運輸經營困難。再加上環境治理需集中大幅增加設備設施改造和能源支出成本,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
企業經營困難反應到職工頭上就是可支配收入減少。自去年以來,職工收入開始呈現小幅增長、零增長至負增長的趨勢。在京津冀特別是北京地區職工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收入減少給職工群眾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職工隊伍思想上產生了心理落差和不滿情緒。再加上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非傳統組織和民間“意見領袖”的話語權、影響力越來越大,非真實和負能量信息越來越容易傳播,極易誤導和影響職工群眾,兩相疊加,對職工隊伍思想穩定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擊,給工會組織履行好“兩個維護”職能也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工會干部增強問題導向意識,重新審視工作布局,從企業需要和職工需求處著力,履行工會職能,發揮組織作用。
深刻認識企業要經受住考驗,實現“爬溝過坎”,職工隊伍穩定是基礎和前提,進一步理清新常態新形勢下的不穩定源,增強針對性工作,發揮好維護穩定的“緩沖器”作用。
當好形勢、任務、政策宣講的“喇叭筒”。理不說不明,事不講不透。困難和壓力面前,最忌諱把形勢和任務藏在心里,把政策揣在兜里,那樣就會正道消息沒有,小道消息亂飛,引發職工群眾的無端猜忌。因此,工會組織要理直氣壯地向職工群眾進行多層面的形勢任務政策宣講工作。一是要搭平臺,向職工代表講。用好段、車間兩級職代會這一平臺,把形勢、任務、政策講明講透;站在維護職工群眾利益和顧全大局兩個角度,向職工代表提要求、壓擔子。讓職工代表既看清形勢,又明確責任,當好正面宣傳宣講和影響引領群眾輿論的骨干。二是要靠組織,向工會干部講。讓工會專兼職干部首先明了形勢任務政策的變化,面向職工訴求,加強有針對性的思想紓解。三是用陣地,面向全體職工講。利用職工文化室、學習室、廣播、展板、標語等工會宣傳陣地,加大形勢任務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引導職工群眾正確看待形勢,全面了解政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當好職工群眾的“排氣筒”。職工有怨氣有不滿,就需要渲泄。正常的渠道沒有,就會走向網絡,走向民間,容易形成不完全的甚或是帶有偏見的“群眾輿論”,造成非主流民意主流化的問題。因此基層工會組織要高度重視讓職工有話有“地兒”講的工作。一是發揮工會幫扶救助熱線疏解職工情緒的功能。從重在“解難”向“排憂”“解難”并重轉化,職工群眾有什么話都要先聽先記,并且要做好職工訴求的“上傳”和回訪工作。二是認真開好職工懇談會。段一級一年一到兩次、車間一級一年兩到四次為宜,讓職工該講的講、該說的說,能辦的趕緊辦,不能辦的當面解釋清楚,回應及時,不推不拖。
當好職工群眾的“暖心爐”。一要突出對困難職工的關心,特別注重關心關愛中的公開公平,努力做至制度化幫扶、精準幫扶。二要及時回應職工群眾的關切和呼聲。對職工群眾從各種渠道反映出來的意見、建議,要高度重視,正面回應,處理結果要與職工本人見面。三要細致做好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的各項工作,按照“傾斜一線、保障生活、兼顧文體”的原則安排經費使用,確保一線、沿線職工生產生活條件的持續改善。四要持續改進工會專兼職干部的作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警惕一切脫離群眾的現象和問題,努力做到工會干部與職工群眾的“零距離”。
深刻認識企業要經受住考驗,實現“爬溝過坎”,不僅需要職工隊伍能夠承受壓力,更需要具備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自覺做好凝聚人心、培育信心的各項工作。
信心源自于信任,基層工會要努力搭起企業管理者與職工群眾之間信任“橋梁”。要做到“管理”與“被管理”的心意相通,就要做到政策、辦法制訂過程中的民主參與與執行過程中的公開透明。在新常態新形勢下、在困難與壓力面前,要更加重視并扎扎實做好各級廠務公開事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實際,力戒形式主義。特別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考核制度、分配制度,必須要經過段、車間兩級職代會的民主程序。在日常管理中,考核要面對面,分配結果要公開。著力化解部分職工中存在的對考核制度的不滿情緒、對內部分配制度的不滿情緒、對分配結果的不滿情緒。
信心源自于希望,要把企業發展前景描繪給職工,使其成為職工群眾的目標追求。要讓職工群眾認識到,新常態是必經階段,是經濟發展的困難階段,也是發展方式的蛻變階段。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仍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鐵路運營企業來講,改變的只是貨源構成,客流、貨流總量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攀升期,只要我們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找準市場定位,因勢而動,改革創新,就一定能夠迎來鐵路事業和職工職業的共贏發展。
信心源自于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要極力營造團結向上、逆境前行的企業文化環境,培育職工隊伍知足、感恩的良好心態和敢想、敢干、敢拼、敢闖的創新精神。以“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為主題,廣泛開展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搞好企業年度職工文體活動策劃設計,做到每一項活動都圍繞主題、突出主題,使職工群眾在活動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心下沉、經費下移,努力補齊配強一線、沿線職工文體設備設施,鼓勵車間、班組因時因勢開展同一主題的小型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培育優秀企業文化,為凝聚人心,培育信心營造良好文化環境。

深刻認識企業要經受住考驗,實現“爬溝過坎”,只有以創新圖生存,以創新求發展,以保安全、增效益、提素質為重點,搭平臺、建載體,努力激發職工群眾創造活力。
搭好群眾保安全活動的平臺。一是以“安康杯”競賽為統領,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月”和班組勞動安全“十個一”活動,強化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飯碗”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職工立足崗位保安全的責任意識。二是扎實開展“我為安全獻良策”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三是定期組織職工代表開展勞動安全專項巡視檢查,加強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的日常監督檢查,集民智、聚民力,優化安全管理,堵塞安全漏洞
用好群眾性增收創效、節支降耗活動的載體。一是動員職工代表緊密圍繞經營管理的難點擬提案、提建議,以民主管理促科學管理。二是開展“適應新常態,我為增收創效、節支降耗做貢獻”專項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集中民智堵塞管理漏洞,拓展經營項目,控制、節約成本。三是廣泛開展“四小三法”、技改技革活動,鼓勵職工立足崗位進行小改小革,修舊利廢,節約能源、材料,增收提效。三是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鼓勵他們圍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增收創效、節支降耗,定項目、出成果,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發揮好“評、比、選、樹”活動的作用。一是制訂實施工會《職工學技練功技能競賽激勵辦法》,調動職工群眾參與學技練功技術比武活動的積極性。二是扎實做好創先爭優勞動競賽和標準化先進職工評選工作。三是開展創建“工人先鋒崗、工人先鋒號班組、工人先鋒號集體”活動。所有評比選樹工作都要做到公開評選過程、公示評選結果,讓職工看的見、摸的著,讓先進站的住,立的直,成為引領全面提素、全員創新、崗位創新的明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