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英杰 王藝
施工一線走來的青年標兵
□喬英杰 王藝

他曾參與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廣州新客站、貴州茅臺酒廠擴建等股份公司重難點工程,先后榮獲中鐵建科技創新先進個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中鐵建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他就是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茅臺酒擴建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總工程師汪新立。
2007年亞洲最大的客運樞紐廣州新客站開工,他與項目人員一起精心籌劃總體施工組織方案,側重抓好拌合站建設和客專高性能耐久性砼配合比設計試驗工作。為保證清水砼的施工質量,邀請清華大學馮乃謙教授做技術咨詢,從原材料量入手,在試驗室、拌和站、施工現場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藝,通過做試塊和實體模型,收集相關數據,形成成套工法,確保了砼質量。
在廣州新客站施工高峰期,他與項目人員優化方案,采用行走式塔吊、固定式塔吊、汽車吊相結合的方案,解決了狹小空間內材料吊運難題;在站臺梁、板施工期間,采用了自上而下懸吊方式形成高架、現澆站臺梁板吊模施工體系解決了傳統的支架施工空間嚴重不足問題。廣州南站南北咽喉區多座道岔橋梁并列密集布置,相鄰橋梁施工空間狹小,支架搭設拆除干擾大,梁支架一搭一拆工期較長,他研究制定了梁柱式支架縱橫移施工方案,單孔箱梁制梁周期最短7天,創全國紀錄。
在廣珠鐵路西江特大橋施工中,他參與研究首次應用偏心支架和分離式后錨固系統,解決了拱肋外緣超出梁體和梁面運輸通道難題;首次采用安拆方便、整體性好的拼裝式提升塔,縮短了施工周期。在哈齊客專松花江特大橋施工中,參與組織研究全國首次采用TR400C旋挖鉆機成功實施110米深砂層及風化巖層地質2米直徑樁基成樁、客專首例采用大型井點降水無封底鋼板樁圍堰進行14米水深25×48米深水承臺基礎施工、首次采用兩臺250號汽車吊棧橋平臺上成功安裝全國最大設計荷載(2萬噸)球形支座安裝。
2011年5月他與同事一起在重慶組織了“臨時結構工程施工設計人員培訓”,邀請鐵五院、大橋局、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就復雜地質棧橋及作業平臺、深水基礎等工程臨時結構設計進行授課。通過培訓,使來自各公司機關及重難點項目技術人員對臨時結構工程設計的安全性、經濟性、可行性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整體技術水平。
特約欄目主持喬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