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鵬 胡榮俊 張鳳娥 李汪洋
(遼寧核地地質調查院鳳城分院遼寧鳳城118100)
遼寧省鳳城市青城子地區云領菱鎂礦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楊福鵬 胡榮俊 張鳳娥 李汪洋
(遼寧核地地質調查院鳳城分院遼寧鳳城118100)
自上世紀70年代遼寧省地礦部門在該區內發現了菱鎂礦點,2014年5月,遼寧核地地質調查院通過相關地質勘查工作發現,青城子地區的菱鎂礦具有一定的規律,本文是在總結該區地質資料并結合在該區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基礎上,對本區的菱鎂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對其成礦遠景進行研究,以期對研究區地質找礦提出合理化建議。
青城子 菱鎂礦 成礦地質條件 成礦遠景
青城子地區位于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營口~寬甸臺拱鳳城凸起的西北部、青城子多金屬礦田區的西南部。
1.1 區域地層
區域地層有遼河群高家峪組、大石橋組、蓋縣組。分述如下:
高家峪組(Ptlhg):在區域北西部及東部有少量出露,主要巖性有二云片巖、炭質板巖、鈣質板巖、方解大理巖、石墨透閃變粒巖組成。
大石橋組(Ptlhd):區域內比較發育,主要由厚層白云石大理巖組成,其次為方解大理巖、蛇紋石化白云石大理巖,夾透閃透輝變粒巖、含透閃石大理巖及二云母片巖等。為青城子地區鉛鋅礦體及多金屬礦化體的主要賦礦層位。礦區內菱鎂礦體即賦存于大石橋巖組三段白云石大理巖。
蓋縣組(Ptlhgx):該組地層發育,主要巖石類型為硅線、石榴、十字二云片巖,夾變質石英砂巖、變粒巖。
1.2 區域構造
區域內地質構造復雜。早期北東向褶皺構成的線型構造帶是區域礦產區基本構造格架。由于受后期構造運動的強烈干擾和改造,形成S型扭皺,全長12km,制約著青城子地區鉛鋅礦帶的空間展布。
1.3 區域巖漿巖
區內巖漿巖按成巖年代可分為三期,一期是形成于早期(元古代)的黑云角閃質條痕狀混合巖;二期是形成于三迭紀至早侏羅世的變輝綠巖、蝕變輝長巖、似斑狀花崗巖、花崗巖;三期為形成于晚侏羅世第二期的花崗巖。
1.4 區域礦產特征
區域礦產種類有鉛、鋅、黃鐵礦、金、滑石、菱鎂礦、軟玉等,大致構成了三個成礦帶,一為青城子、韭菜溝倒轉背斜兩翼礦化帶、二為蘭花嶺背斜兩翼礦化帶,三為連山關-弓長嶺背斜礦化帶。
2.1 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較單一,主要有遼河群大石橋組三段。
遼河群大石橋組三段,分布于工作區全區,主要巖性為白云石大理巖、蛇紋石化大理巖,地層總體傾向355-10°,傾角14-36°;地表露頭總體較發育,巖層局部已風化,被第四紀薄層狀殘、坡積物覆蓋。
2.2 構造特征
區內構造主要以北西向為主,局部見有北東向構造。總體上看,晚期脆性斷裂規模不大,對礦體破壞程度不大。
區內菱鎂礦體賦存于古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白云石大理巖段,屬于沉積變質型菱鎂礦床。菱鎂礦體呈近東西向分部于工作區中部,含礦巖性為菱鎂石大理巖,呈似層狀,產狀與巖層產狀基本一致,總體傾向南南西,產狀較緩,傾角19-33°,長度大于130m,厚度6.69-20.38m,向深部延伸大于50m。就其礦體產狀、形態及分布特征來看,成礦作用其本上不受構造控制,只是沿走向方向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破壞。
區內礦體層位相對穩定,局部品位、厚度變化較大;縱觀整個工作區施工的三個鉆孔,區內北東方向礦體形態較為穩定,且厚度較大。
通過區內長期的地質工作及對區內多年地質工作資料的總結,區內古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三段白云石大理巖段是菱鎂礦成礦的物質來源。

區內菱鎂礦體屬于沉積變質型菱鎂礦床。菱鎂礦體呈近東西向分部于工作區中部,礦體產狀較緩,向延深方向形態相對穩定,確定工作區北東方向為菱鎂成礦遠景區(圖1-2)。
(1)本區菱鎂礦受古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三段白云石大理巖地層控制,其中地層控礦特征尤為明顯,本區菱鎂礦床屬沉積變質型菱鎂礦床。
(2)通過研究認為該區外圍具有較好的菱鎂成礦遠景,并劃分出成礦遠景區,為以后本區的地質找礦工作提供了靶區。
(3)該區地表覆蓋較為嚴重,地層(巖性)、構造、等分布較為簡單,但工作程度較低,找礦工作部署中應在充分了解本區地層特征基礎上結合本區具體情況,重點解決上述控礦地層的展布特征,達到找礦的效果。
[1]《礦床學概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2]《營口幅1:20萬地質礦產圖說明書》 遼寧省地質局區調隊1975年5月.
[3]《遼寧省鳳城市青城子鎮云領菱鎂礦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遼寧核地地質調查院2014年5月.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157-1
楊福鵬(1986~),男,2008年7月畢業于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