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供需格局將迎來逆轉
廣發證券
1、鈷產品價格處于相對底部。
2、鈷的需求持續增長。
鈷產品價格處于相對底部:自D8年金融危機以來,鈷價一路走低,由最高時86萬/噸的價格下跌至不到20萬/噸的水平,雖然目前鉆產品價格仍然處于歷史最低的水平,但從未來供需關系變化來看,鈷產品存在價格上漲的可能。
鈷行業供需格局即將迎來逆轉:2015年全球精煉鈷的供給量約為10.2萬噸,而鈷的需求量約為9.2萬噸,供大于求明顯。但進入16年后,供給發生明顯改變。鈷是銅鎳伴生礦,銅價持續走低,使得供給得到收縮。其中嘉能可關停兩處礦產導致鈷的供給收縮5000噸左右。同時受非洲童工事件影響以及挖掘條件限制,占全球鈷供應50%的剛果將關停1萬噸左右的手工礦,整體保守估計供應將減少1.5萬噸。使得供應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供需格局,預計17年將發生逆轉。
鈷的需求持續增長:鈷主要用于硬質合金、鋰電池等行業,從全球來看其中約44%左右鈷用于鋰電池,而中國鈷的需求中鋰電池占比高達76%,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對鈷的需求帶動明顯。從過去5年數據來看,整體上鈷的需求保持平均每年7.4%的增長。鈷在鋰電池中主要用于3C電池以及動力電池(三元)正極。受智能手機銷售持續增長帶動,3C電池部分仍然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雖然三元類動力電池目前占比較低,但隨著乘用車對行駛里程要求的提高,三元電池的占比也會得到提升。
重點推薦華友鈷業、洛陽鉬業、格林美。
血制品: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招商證券
1、重組凝血因子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2、血源產品存提價預期。
重組凝血因子是治療血友病的主要藥物。全球血友病患者約40萬名左右,其中中國患者約10萬,但登記的只有1/10。缺乏VIII因子的甲型血友病患者占80%-85%左右。內源凝血因子的缺乏是血友病發生的根本原因,終身輸注對應的凝血因子是當下的治療方案。重組凝血因子較血漿提取的凝血因子,有著無病原體污染和雜蛋白少等安全方面的優勢,成為主流藥物、歐美國家70%以上的凝血因子使用的是重組產品。
國內凝血因子市場2010-2015年CAGR30%,潛在市場仍然巨大。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正在逐漸釋放,2015年樣本醫院市場規模為3.79億元。但受制于血漿供應,國內產品生產受限,2010-2015年國內樣本醫院進口重組和國產血源凝血因子VIII的CAGR分別為45%和26%。2015年進口產品市場份額為58.17%。2015年國內供應約5億IU凝血因子類產品,國產占57%。按照14億IU的基本標準,國內凝血因子市場至少2倍左右的市場空間。
重組產品有所降價,血源產品仍有提價空間。國內Bayer公司的VIII因子產品拜科奇受Baxalta和Wyeth公司產品競爭,以及國家對最高零售價限制,2010-2015年降價16%作為應對,2015年樣本醫院銷售額過億。2007-2015年,國內主要廠商的VIII因子提價65%-75%,但進口VIII因子產品每IU的價格仍然為國產的2倍以上,國產產品仍有提價空間。
重點推薦上海萊士、華蘭生物。
家電:電視進入互動2.0時代
平安證券
1、智能電視用戶3年翻番。
2、價值生態鏈重構,廠商將成新媒體平臺。
電視進入云動2.0時代,用戶習慣正悄然改變:中國約有4.3億戶家庭,電視機保有量約5.35億,截止2015年底,有線數字雙向交云開通的約4000萬戶,IPTV超過5000萬戶,云聯網電視超過1億臺,OTT盒子超過6000萬臺。用戶看點播的需求進大于直播的需求,內容偏好和交云方式的質變正逐漸改變整個產業的價值生態。
看好智能電視發展,用戶3年翻一番:2015年底智能電視保有量達到1.05億臺,日活超過3千萬戶。到2018年底智能電視保有量預計達到2.3億臺(比2015年增長119%),滲透率也僅為43%,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價值生態鏈重構,電視機廠商有望成為新媒體平臺:傳統電視廣告大約1500億的市場份額面臨增長瓶頸,云聯網電視廣告價值凸顯,未來3-5年可能達到幾百億的市場規模。其中開機廣告的市場規模有望2020年增長至71億。
視頻付費空間巨大,電視機廠商享受渠道紅利:預計云聯網電視視頻付費2020年增長至205億。按照電視機廠商平均20%的分成比例,2020年視頻分成的收入規模預計達到41億。Nexflix的用戶在美國的基本年訂閱費約623元人民幣,國內處在早期階段,未來空間巨大。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龍頭電視廠商的云聯網運營價值凸顯,是客廳經濟產業鏈受益最大的標的。尤其重點推薦擁有最大用戶量和強大云聯網運營能力的海信電器,2016年PE估值只有13倍,可比公司兆馳股份估值26倍,TCL多媒體估值24倍,海信電器被嚴重低估,股價空間巨大。
通用航空:再造一個萬億市場
申萬宏源
1、產業規模超萬億元。
2、我國空管設備已具備國產化能力。
“十三五”通航迎來突破性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將通用航空從民航中單獨提出來,與民航、鐵路、公路并列,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通用機場將達到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將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產業整體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低空空域開放是制約我國通航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我國制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低空領域不開放:我國空域屬于軍管,絕大部分的低空領域是不開放的:2、通用機場建設落后:我國共擁有通用機場286個,含43個臨時起降點,顯著低于國際平均水平;3、通用航空專業人員嚴重不足:我國在冊通用航空飛行員不足4000人,民航總局表示,到2035年我國對民航飛行員的需求為50萬名。其中空域放開是三大制約因素里面最關鍵的。2016年我國將進一步開放低空管制,允許私人飛機使用1000米以下的空域。
我國空管設備已具備國產化能力。目前我國空管設備領域采用的是準入許可管理制度,其中國產空管設備主要包括通信設備、導航設備和監視設備等,通信設備7類中5類、導航設備5類中4類、監視設備12類中7類已實現了國產化。我們梳理了全部具有設備許可證的空管設備生產廠家,其中中電科集團和民航局下屬企業占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且我國主要空管設備企業大多集中在四川等地。標的方面主要有:四川九洲、川大智勝、四創電子、海格通信、國睿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