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城市軌交建設迎“黃金五年”
興業證券
投資要點
1、“十三五”將迎城軌通車高峰。
2、軌交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
十三五”將迎城軌通車高峰。截止2015年末,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累計通車里程已經達到3286公里,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8500公里,同比增長150%以上;預計“十三五”期間,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額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與國外發達城市相比,國內一線城市的人均軌道交通線路擁有量、線路密度、客運量占比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城鎮化率56%與發達國家75%N90%的城鎮化率相比,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新型城鎮化也催生對軌道交通的需求。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涉及產業鏈多領域。預計“十三五”期間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可以新增盾構機需求約425臺,對應市場規模約170億元。預計到2020年需求約4萬輛,對應的市場規模約2.8億元,是目前車輛保有量的2倍以上。此外,還將帶動約80億元~160億元電梯需求、85億元~127.5億元通風設備需求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運營模式探索。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模式除了申通地鐵的純運營模式外,還有以地鐵周圍租賃及廣告業務貢獻超過90%利潤的新加坡地鐵模式、通過“地鐵+物業”實現30%以上凈利率的港鐵模式。雖然國外模式直接在國內復制存在一定障礙,但是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的提高,國內城市也將能探索出合適的經營模式。
推薦康尼機電、金盾股份、恒立液壓、鼎漢技術、永貴電器。尤其是城市軌交收入占比達70%的康尼機電、金盾股份,以及受益于下游基本面改善的恒立液壓。
有色金屬:鈷價有望企穩回升
安信證券
投資要點
1、鈷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上游資源。
2、2016年供需或將出現缺口。
鈷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上游資源,材料特性出眾,應用相對集中。主要用途:一是以鈷酸鋰和三元材料的形式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二是作為高溫合金,廣泛應用于飛機發動機等航空航天領域。三是作為原材料被用于合成硬質合金,進而制造切削工具、鉆頭等生。四是在磁材領域用于生產Sm-Co合金、AI-Ni-Co合金以及稀土強力永磁性材料。
鈷的供需平衡表從2016年起逐步改善,逐步出現短缺。結合CDI、Roskill和安泰科的預計,2016年中性情景下全球鈷供應仍將出現小幅過剩275噸,樂觀情景下則可能出現短缺4000噸。
供給端增速偏低,預計供給量在95000-99275B屯左右。供給端CDI、Roskill等機構預計仍將保持4%的低速增長,中性情景2016年供給量99275噸,樂觀情景95000B屯。增加主要來自剛果(金)、澳大利亞等地項目投產。考慮到銅鎳伴生礦是鈷礦產出的主要來源,若銅、鎳價格過低導致銅鎳礦大規模減產并帶動鈷減產,則2016年可能出現短缺,但目前可能尚小。
需求端仍將保持6.5%的增速,對應2016年需求為99000噸。需求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需求帶來的三元材料用鈷量大幅增長,高溫合金需求穩步增長,硬質合金需求放緩。
鈷價自2016年起預計將穩步回升。鈷價已下跌多年,隨著供需平衡表的逐步改善,預計鈷價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標的建議關注華友鈷業、格林美。華友鈷業作為國內鈷鹽龍頭,坐享庫存重估,格林美具備鈷回收再利用產能,均將充分受益鈷價回暖。電子元器件:0LED爆發在即
海通證券
投資要點
1、多巨頭進入,產業鏈備戰氣氛濃厚。
2、下游智能電子終端需求巨大。
傳統顯示增長乏力,0LED異軍突起強勢滲透。以LeD液晶顯示技術為代表的傳統顯示行業趨于飽和,盡管有多種光學補償技術改善液晶顯示細節、可視角度、色彩還原等特性,依舊不能扭轉整個行業下行趨勢。比較傳統LCD,OLED主動發光、高對比度、輕薄等優良特性都被認為是下一代平面顯示之趨勢,在目前的電子產品應用中大有強勢滲透的力量。
多領域需求催生巨大產品市場。智能穿戴、車載、航天、工業控制等方面往往會有溫度、曲面等特殊要求,將會是OLED未來的滲透發展方向。OLED以其特殊的可彎折性及高對比度和色彩顯示特性,深度貼合特殊顯示需求,在車載航天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滲透性,預計這些方向未來都將是OLED的爆發性需求點。
OLED產業鏈備戰氣氛漸濃,巨頭助力打開中段面板產量提升。同傳統的LCD產業鏈一樣,OLED產業鏈從原材料、技術革新與生產應用,無一不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和技術研發,OLED的普及需要巨頭企業的推動。LG、三星等中游產業鏈巨頭結合上游材料市場積極的擴產投資、降低產品成本,我們認為2016年有望成為OLED產業的拐點。
下游智能電子終端需求巨大。一方面,下游終端產業鏈布局開始逐步完善,OLED產業鏈正在加速催熟時期。蘋果有望于2017年應用OLED技術于自家產品,并且多家電子巨頭正極力推出自己的OLED產品占領先機。
重點推薦萬潤股份、歐菲光、中穎電子,濮陽惠成、京東方。
機器人:規劃出爐推動產業成熟
安信證券
投資要點
1、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等四種標志性產品。
2、推動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制造。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目前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規劃》指出,力爭在2020年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年產量達到lO萬臺,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實現機器人密集度達到150以上。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36,存三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對應市場空間約400億元以上,能夠容納3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服務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并重,重點發展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四種標志性產品。五年內實現工業機器人各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推進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制造。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促進專業服務機器人-系列化,個人/家庭機器人商品化;重點發展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四種標志性產品。長期來看,服務機器人有望發展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個智能終端;對比智能手機目前的出貨量,服務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夫見模在千億以上。
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推進高端產品研發與制造。引導我國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并實現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全面提升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類關鍵零部件的質量與產量。
建議關注:機器人、上海機電、巨星科技、藍英裝備、智云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