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敬澤

【摘 要】通過結合驗證試驗的實際管理經驗,發現過程中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之處,對其進行總結,力爭建立出最優的管理流程,為后續工作提供保證,使項目節點保質保量完成。
【關鍵詞】民用航空器歷史;驗證試驗現狀;設計保證系統
0 前言
隨著中國民用航空器的發展,以新舟60、ARJ21-700、C919為代表的國產機型逐漸走入人民大眾的視野。根據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目標,國內民用航空器按照中國民用航空總局(CAAC)制定的民用航空規章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制定的FAR25部條款的要求進行相關試驗、試飛驗證,以最終獲得型號合格證(TC)為目的。驗證試驗作為滿足條款要求的重要環節,主要在工程發展階段通過地面功能試驗檢驗設備、系統功能的正確性,其結果影響試飛安全以及型號合格證的獲取。
1 驗證試驗管理現狀
驗證試驗(以下簡稱試驗)指當航空器處于懸停地面或懸架于空中狀態,為了驗證其耐久性、環境、溫度、功能等內容是否滿足適航條款規章要求而進行的必要測試,也是為了保證飛行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試驗一次性通過率是我們的目標。一次性通過率不僅表明申請方對于系統知識的正確理解、試驗方法可行,也增強申請方對于項目成功的信心。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特別是在試驗開展早期由于缺乏相關管理經驗,容易在試驗前期、過程中出現較多問題,導致試驗無法順利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構型評估報告
構型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用于表明滿足試驗開展的核心系統架構單元,描述飛機實際構型狀況,并對相關偏離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實際構型是否支持試驗的開展。在報告的管理中存在以下問題:
1)報告中的構型描述不準確。部分報告納入構型的設備、系統過多,對一些無特殊要求的公共系統也納入構型范圍,例如電源系統、顯示系統等。
2)報告描述與實際構型存差異。試驗前,配合操作單位通過編寫制造符合性聲明檢查出飛機實際構型與報告中描述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由于報告編制部門非飛機實際構型歸口管理部門,全面了解實際構型情況效率較低且較困難。
1.2 需求理解不充分
民用飛機的發展已充分考慮客戶、審定方及條款、時代環境、合作單位等相關干系人的需求,也逐漸將相關需求轉換為實際產品。產品最終需遵循、符合規章,但由于對部分民用航空規章條款理解存在片面及不足,因此產品存在缺陷,試驗無法順利通過。
1.3 供應商問題
目前借鑒國際主流航空器生產公司的管理運行體制和商用飛機的發展模式,按照中國特色與國際慣例相結合、產品研制與產業化相結合的原則,統籌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中國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已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即主制造商負責產品集成,并將對產品的相關需求提供給供應商,由其負責制造,體現了主制造商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供應商負責部分產品、系統的開發,但部分供應商存在人力、商務等原因,進展緩慢,導致了產品交付推遲或出現質量問題。
1.4 協調關系復雜
驗證試驗試飛,不僅需要在適航當局的監管下進行,也需要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密切配合,包括了設計、制造、機務、后勤、檔案等部門,甚至在進行某些較為大型或者嚴苛條件下的試驗時,還需要涉及環境、氣象觀測員和特殊測試設備操作人員。因此,驗證試驗試飛具有涉及單位部門多和參與人員復雜等特點,在協調溝通的及時性存在風險。
2 建議的解決措施
2.1 對于報告的管理優化
1)強調報告中主要對公共系統信息簡單描述,確定核心系統架構構型并詳細填寫相關信息,最后評估核心系統架構構型是否滿足驗證試驗要求;
2)報告增加配合操作單位會簽,并由配合操作單位確定機上工作是否引起報告構型的變化。
2.2 需求的理解
從立項論證階段就試驗需求進行全面梳理,針對問題開展國內外專家咨詢工作,相關結果及時與局方溝通,達到滿足條款的目的。
2.3 供應商管理措施
1)加強與供應商高層間的溝通,強調項目的重要性,注重需求的完整性,正確性,設置產品分階段的工作及驗收計劃,重視產品開發過程的監督、控制;
2)以合同為依據,根據項目的分工,制定完成計劃,督促供應商加強團隊資源調配完成相關工作;
3)建立國外供應商綜合代表室,向主要系統供應商派駐代表;
4)鼓勵創新、爭取不要受制、迷信供應商,尋求國內解決渠道。
2.4 試驗前需加強過程控制、細節檢查,形成專項問題狀態跟蹤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申請人內部的預試驗;開展試驗前檢查工作,防止百密一疏,包括文件局方批準情況、設備相關合格證、構型報告與機上構型的一致,參試設備的校驗記錄、參試人員資質、試驗進行中的分工、應急預案等內容。要求部門之間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統籌,同時建立暢通的協調溝通機制。例如建立工作微信群、實現分級對口管理制度。
3 驗證試驗管理體系
民機設計師不斷加強技術知識的學習,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相關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有管理體系作為平臺支持。根據試驗特點及現狀,管理部門優化制定出了相關的標準化管理工作流程,實現了驗證試驗設計保證體系的建立。具體流程及分工如圖1所示。
圖1 機上地面試驗流程圖
4 結束語
國內民用航空器是一種獨特的產品,是一個復雜的、多元的龐大工程,具有高科技、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低回報的顯著特點,對于我國剛剛起步的民用航空器研制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標準和技術難題。通過借鑒和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建立科學、合理和高效的設計保證系統,在實踐中結合我國自身特點對流程優化,注重強調技術上從設備、系統研制初期需求、影響等方面的綜合考慮,統籌全局,確定上下游地位、輸入輸出關系;管理上開展積極有效的過程控制、檢查及各方面問題跟蹤協調。通過加強相關措施,優化流程,為項目成功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最終達到增強我國在民用航空影響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型號合格審定程序[M].2002.
[2]王維翰.難忘的運10-中國第一架大型噴氣客機研制紀實[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3]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