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晶
【摘 要】為了貫徹教育部關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精神,全國高校都相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同行的交流、與學生的座談等方式,發現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如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互聯網+體育進行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提升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形成珍視健康、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一個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資源;平臺建構
從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實踐來看,仍然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正確處理課堂教學和課余科學鍛煉,線下與線上指導、咨詢相結合等方面還做得不夠。
第二,在普及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傳播健康理念、提升學生自學自練能力等方面顯得辦法不多,相關的體育知識、資訊、信息傳遞不及時,學生接受資訊的方式被動,學生關于體育鍛煉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地滿足。
第三,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全民健身、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尚未在高校普遍建立起來。
因此,本論文提出構建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以及加以推廣應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解決以上所提到的存在的問題。
1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查閱陳忠潤、汪家瑩的《基于關系營銷視角的美國大學網絡形象建設研究》;劉瓊、胡德強發表在《體育科技文獻通報》上的《學校體育網絡教學資源開發的研究》;倫瑋、李朝福發表在《當代體育科技》上的《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研究綜述》等文獻,通過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從目前研究的成果來說:
(一)是主要是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研究,對體育教學網絡資源建設和使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與建設;
(二)是對于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構建問題的研究還不夠全面、系統。
為此,本論文對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的建構可行性進行研究。
2 選題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首先,有利于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和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課程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其次,有利于推進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學生體育自學、自練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有利于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搭建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學校體育在學生道德教育、智力發展、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更好的提升科學體育知識普及的宣傳力度,使廣大師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形成珍視健康、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
3 研究內容: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觀點。
3.1 基本思路
本論文主要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過調查研究,實證分析,進行初步的研究,建立體育資源軟、硬件的內容體系,其次,進行體育資源互動服務網絡平臺的功能模塊的設計,搭建師生自學、自練、線上線下雙向互動的、推動體育教育、鍛煉健身的普及和大眾化的服務平臺。再次,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作為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果,在實施過程中總結經驗,確定評估的標準,不斷地加以完善,取得實效后在高校推廣應用。
3.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研讀法。收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包括網站上的資料,然后進行整理、研究,進行全面、合理的體育資源編制。
調查研究分析法。對本校和周邊高校進行走訪、調研,并進行分析。
專家咨詢法。結合調查研究,擬定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建設報告,邀請體育方面和網絡信息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建設報告的可行性及價值性進行分析點評,對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指導性、建設性的意見。
3.3 主要觀點
3.3.1 研究對象
為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是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以普及科學體育知識、傳播體育文化、滿足師生強身健體的體育需求、保障師生體育權利為目的,搭建的集體育資訊、體育宣傳、體育課程內容、體育技能訓練、體質健康監測等多維度的、多渠道的自學、自練、答疑解惑的互動服務平臺。
3.3.2 總體框架
通過體育資源的整合、互動服務平臺構建的形式、網絡平臺功能模塊的設計與應用,這三層面進行多個維度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具體如下:
第一個層面是體育資源內容編制過程。體育資源內容的編制要能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有針對性、實用性、多樣性的體育鍛煉方案、科學體育知識與健康常識,體育訓練技巧、體育資訊等方面知識,有利于滿足師生體育鍛煉的多方面需求。第二個層面是互動服務平臺構建的形式。
以線上網絡平臺為主,輔之于線下體育咨詢服務。線上由校園網、微信、校園信息平臺構成體育資源互動的網絡服務平臺,師生可以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滿足其在體育鍛煉、體育知識等方面的需求。線下由高校體育教師組成體育咨詢服務中心,幫助學生如何正確運用線上網絡平臺以及線上網絡平臺沒有回答的相關體育問題。
第三個層面是網絡平臺功能模塊的設計與應用
1)科學的構建網絡平臺功能模塊,使各項體育信息很好的上傳、發布。
2)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各取所需,便捷地獲取相關的體育信息。
3.3.3 主要目標
改革體育教學方法,搭建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網絡平臺。
4 通過研究,體現以下特色和創新:
選題角度的新穎性。選題角度新。目前學界對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建設的研究大多都是從社會部門的角度進行研究,本課題是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進行實證研究,富有新意。
運用高新技術創新體育教學改革的特色性。本項目是以信息化平臺構建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突出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充分使用現代網絡媒介平臺。構建體育專網+微課平臺+微信+微博+QQ……等網上體育服務平臺,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為師生體育類需求提供明確的且能夠面對面的服務窗口。
5 使用去向及預期社會效果
第一,本課題符合教育部關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適合于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運用于教學過程的大環境。對于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提升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形成珍視健康、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和推廣應用價值。
第二,全國高校都在貫徹教育部關于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本校也在探索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式,并已經進行了前期的調研和準備工作,建立了小范圍的體育信息咨詢平臺的實驗。實踐證明,本課題的設想可行,初步的實驗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第三,各高校都建有校園網、校園信息平臺和微信,因此,建立體育資源互動服務網絡平臺不存在著技術上的障礙,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資源來構建體育資源互動服務網絡平臺。
6 結論
通過以上論證研究,高校體育資源互動服務平臺的建構,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學習資源,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練習的能力,促進體育學習方式的變革;實現大學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網絡化,考核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自動化,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有利于學生科學鍛煉知識面的拓寬、運動技能的增強及身體素質的提高;推進體育教育的大眾化和終身化,有效地促進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特色鮮明,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文揚.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 [J].赤峰學院學報,2014.
[2]魏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02).
[3]劉瓊,胡德強.學校體育網絡教學資源開發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4]倫瑋,李朝福.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J].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