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祥 何宏偉



【摘 要】為了促進海口市四個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均衡發展。筆者以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海口市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現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并總結出:海口市秀英區的公共體育服務方面相較于其它三個區(龍華區、美蘭區、瓊山區)的公共體育服務,無論在場地設施數量上還是在公共體育設施監管上都顯得嚴重不足和不到位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海口市;秀英區;公共體育;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ikou city four area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The author in the form of field visit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haikou xiuying district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concluded that haikou xiuying district public sports servic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districts (longhua area, meilan district, QiongShan area)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either on the number of facilities or in the surveillance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and inadequate,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Key words】Haikou; Xiuying District; Public sports; Research
0 前言
自2010年4月國務院提出將海南省建設為國際旅游島以來,海口市經濟快速的發展,海口市市民對健康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有著強烈的需求,這就對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秀英區是海口市四個市轄區之一,在經濟上與其它三個區相比稍顯落后,作為依附于經濟的公共體育服務與其它三個區相比自然也有所遜色。但在2015年2月海口市組織召開海口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第16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海口港秀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規劃》中秀英區將用23.43公頃來建設公園綠地,以增加秀英區市民的休閑娛樂生活,公共體育設施等,可以說秀英區也是最有公共體育服務潛力的市轄區之一。本文這是從這一點出發,研究海口市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的不足之處,并借鑒其它三個區優點和長處,研究出符合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道路,從而為將來秀英區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提供理論上的依據。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海口市四秀英區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包括秀英區的公園及主要的公共健身場所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在調查研究期間查閱了大量有關海口市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方面的資料,為我研究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奠定了理論上的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筆者實地走訪并在秀英區的公園以及健身廣場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為96.33%,有效問卷為275份,有效率為95.16%。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9.0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有效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被調查者的年齡特征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人數僅占總人數的28.0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這部分人中學生和上班族人數比重較大,學習、工作壓力較大,缺少鍛煉的時間。而60歲以上的人數占40.73%,主要是因為這部分人大多數為退休人員,余下時間較多,所以所占比重較大。
2.2 被調查者鍛煉的持續時間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到,30-50分鐘的鍛煉人數已經接近130人,百分比 占到46.18%,將近一半的比重,這說明秀英區的市民對于鍛煉身體是比較積極和重視的,同時這也與海口的氣候炎熱和生活節奏慢息息相關。
2.3 器材數量的供給現狀
器材的數量通過市民對其滿意度來側面反應。(如表3)
通過表3我們發現,不滿意的人數已經到了115人,比例已經占到41.82%,調查的275人中,滿意和基本滿意者的總和才64人。這也充分說明秀英區公共體育的器材數量遠不能滿足市民的要求。
2.4 秀英區公共體育服務的場地設施監管現狀
筆者通過對四個區的實地走訪發現,秀英區在場地器材設施方面的監管與其它三個區相比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特別是場地地面凹凸不平和器材年久失修情況特別嚴重。為此,筆者對秀英區進行了《場地器材維修的及時性滿意度調查》(如表4所示)
通過表4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場地和器材維修及時性不滿意的人數已經達到119人,比例為43.2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區政府對場地和器材的監管不力,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及時的監督管理,維護和維修。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被調查者中60歲以上的人居多。鍛煉目的主要是休閑是娛樂、強身健體的為主,鍛煉持續時間30-50分鐘的人居多。器材的質量和數量滿意度不高,市民對監管不到位和不及時感到不滿意。
3.2 建議
青少年應積極加入鍛煉的人群,做到勞逸結合。對于器材的數量問題,區政府應該合理規劃器材的投放位置,做到即解決民眾所需又不浪費固定資源。在監管中,區政府應賦予市民公共體育服務的權利,建立績效評估和獎罰措施,實行第三方的監管,把責任落實到個人。
【參考文獻】
[1]鄭家鯤,沈建華,張曉龍.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 2009(08).
[2]朱大珩.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6(07).
[3]曹可強,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若干對策建議[J].體育科研,2008,29(2):32-36.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