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峰
河南省鄢陵縣望田鎮衛生院,河南許昌 461231
?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
王運峰
河南省鄢陵縣望田鎮衛生院,河南許昌461231
目的觀察研究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該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膽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與實驗組(3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腹腔鏡手術。評估兩組療效,統計兩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術后胃腸道恢復與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等指標,并對比兩組并發癥情況。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手術用時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胃腸道恢復與下床活動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脂肪液化、感染以及膽漏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效果滿意,其作為微創術式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較少并發癥,大大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膽結石;糖尿病;手術治療;腹腔鏡;療效
膽結石與糖尿病均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二者亦存在一定關聯。研究表明,病程越長的糖尿病病例患膽囊結石的幾率就越高。膽結石發病原因為血液循環或者腸道內細菌進入膽囊,引發膽囊炎并導致膽汁成分改變,進一步導致膽汁濃縮,從而在細菌以及炎性壞死物質基礎上形成結石[1]。合并糖尿病的情況下,患者多半有脂肪代謝障礙、微血管病變和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肝內膽固醇水平升高,膽囊收縮功能減退,排空延遲而導致結石形成。該文主要觀察研究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希望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一定參考,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膽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2-3]:①經膽管造影、血糖檢查以及B超檢查確診病情;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按照奇偶數字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30例)與實驗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最小39歲,最大61歲,平均年齡(45.5±10.7)歲;其中17例為單發性結石,13例為多發性結石;空腹血糖指數在8.37~21.14 mmol/L。實驗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67歲,平均年齡(46.2±11.5)歲;其中19例為單發性結石,11例為多發性結石;空腹血糖指數在8.42~21.20 mmol/L。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結石數量以及血糖指數等基線資料分布均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兩組手術均為同一醫師負責,術前根據糖尿病配餐標準與計劃嚴格控制飲食,血糖指數穩定者可給予達美康口服,不穩定者則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不超過6.0~9.0 mmol/L。術中給予生理鹽水靜滴,監測血糖指數變化。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常規建立人工氣腹并行三孔穿刺[4],于腹腔內置入套管,腔鏡下觀察肝臟于膽囊分布位置和顏色,將膽囊提起并沿膽囊壺腹下緣將膽囊漿膜層切開,游離膽囊管后將膽囊動脈以及膽囊管作離斷和夾閉處理,將包括結石在內的膽囊切除。對于體積較大的膽囊,術者可移動膽囊接近腹壁穿刺口,然后將膽囊切開,吸出膽汁后將膽囊內結石徹底清除,膽囊塌陷后將其取出體外。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評估兩組療效,療效評價標準如下:痊愈:手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膽結石均已取出,血糖指數無明顯波動,控制良好;有效:膽囊結石均已取出,但因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切口感染導致愈合延遲;無效:結石未取凈而中轉開腹手術治療。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100%。另統計兩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術后胃腸道恢復與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等指標,并對比脂肪液化、感染以及膽漏發生率[5]。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對該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方差齊者或者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者以t檢驗,方差不齊或者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者則行秩和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對比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2.2兩組手術指標與術后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手術用時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胃腸道恢復與下床活動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表2 兩組手術指標與術后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手術指標與術后情況對比(±s)
注:相比于對照組,aP<0.05。
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胃腸道恢復時間(d)首次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指標79.21±8.33 60.74±6.35 2.39±0.18 7.40±0.51 19.33±0.69 (60.30±9.28)a(30.30±5.22)a(0.49±0.09)a(3.69±0.31)a(12.58±0.37)a對照組(n=30) 實驗組(n=30)
實驗組脂肪液化、感染以及膽漏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隨著民眾生活質量的改善,膽結石合并糖尿病發病率也不斷升高。而糖尿病病程越長,則膽囊結石發病率也越高,二者呈正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膽結石的幾率高出1型糖尿病患者6倍[6]。由于2型糖尿病病例大多伴有肥胖、血脂紊亂以及高胰島素血癥,此類因素都有一定幾率引起膽固醇合成量增加的問題,導致膽汁中膽固醇、膽汁酸以及磷酸比例失調,膽固醇則處于長期飽和狀態。同時,糖尿病患者膽囊收縮功能減退導致排空延遲,膽汁流出不暢而出現膽汁淤積的問題,有較大幾率形成結石。
糖尿病患者病情較為特殊,膽結石手術過程中以及術后會加快胰高血糖素、ACTH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拮抗胰島素,導致葡萄糖利用率隨之下降,病情持續加重,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以及組織愈合能力降低,容易并發感染,切口組織愈合速度較慢,用時較長。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術式,其用時較短,切口較小,有效控制了術中出血,且患者易于耐受,術后無需過長時間禁食。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術野更為開闊,可徹底、干凈地取出膽囊結石;術中氣腹形成,腹腔內各個臟器之間距離拉大,同時肝臟上移,術者能夠清晰觀察各個臟器,手術操作更為精細,從而避免了其他臟器的意外損傷。此外腹腔鏡手術切口長度較傳統開腹手術更短,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而腹腔鏡術后8 h一般即可引導患者下床活動,當日可給予流質食物,在常規輸液以及抗炎治療基礎上患者一般在7 d內即可出院。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且實驗組手術用時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胃腸道恢復與下床活動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效果更優于傳統開腹手術。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合并糖尿病效果滿意,其作為微創術式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較少并發癥,大大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1]李錦良.老年膽結石82例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73-74.
[2]柳化源.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手術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4):68-69,78.
[3]崔小鵬,樊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3,35(24):2847-2848.
[4]陳占生.藥物聯合外科手術治療膽結石32例[J].中國藥業,2014,24(15):104-105.
[5]王榮廣.觀察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41(80):33,38.
[6]朱成林,黃強,劉臣海,等.肝內膽管結石手術與內鏡取石的療效對比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 (10):781-785.
R657
A
1672-4062(2016)09(a)-007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073
2016-06-07)
王運峰(1977.7-),男,河南鄢陵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