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穎
內蒙古赤峰松山醫院眼科,內蒙古赤峰 024000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的相關性分析
曹淑穎
內蒙古赤峰松山醫院眼科,內蒙古赤峰024000
目的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的相關性。方法選取該院眼科近年收治的60歲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根據眼底檢查或眼底血管熒光素造影檢查分為視網膜病變組(DR組)74例和無視網膜病變組(NDR組)28例。其中DR組中又分為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組(NPDR組)39例和增殖期視網膜病變組(PDR組)35例。對比上述病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結果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ND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P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均低于PDR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密切相關,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需加以關注。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視網膜病變;血糖水平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功能受損引發代謝紊亂的慢性疾病群,根據胰島素缺乏的情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人數迅猛增長,與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并稱為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1]。糖尿病所引發的并發癥,如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DM)患者最為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血糖控制不佳、病程>10年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3]。該次研究通過對該院收治的60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病歷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意在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的相關性,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預防提供參考,同時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支持,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眼科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嚴重感染、既往白內障病史、既往視網膜脫離病史以及意識不清無法交流者。所有患者在對該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根據眼底檢查或眼底血管熒光素造影檢查分為視網膜病變組(DR組)74例和無視網膜病變組(NDR組)28例。其中DR組中根據2002年國際臨床分級標準又分為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組 (NPDR組)39例和增殖期視網膜病變組(PDR組)35例。DR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69.2±7.8)歲,平均病程(8.2±2.1)年。NDR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8.7±8.0)歲,平均病程(7.9±1.8)年。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平均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患者于血樣采集前日20時起禁食禁水,次日清晨采集靜脈血液標本約2 mL置于含有促凝劑的采血管內用于空腹血糖的檢測,采集靜脈血液標本約2 mL置于EDTA-K2抗凝真空管用于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所有患者開始進食,自進食開始計時,2 h后采集靜脈血液標本約2 mL置于含有促凝劑的采血管內用于餐后2 h血糖的檢測。
1.2.2臨床檢測方法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液標本經離心后取血清,于2 h內完成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測定,所用試劑為葡萄糖液體試劑盒(葡萄糖氧化酶法)(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用儀器URIT-8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天呈醫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糖化血紅蛋白:標本采集后4 h內完成測定。用Bio-RadVariantⅡ高效液相色譜糖化血紅蛋白儀(美國伯樂公司)檢測,所用試劑、校正液均購自美國伯樂公司配套產品。
1.3統計方法
所的實驗數據錄入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DR組與NDR組血糖值比較
結果顯示DR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 (8.02±1.14)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 (17.25±2.26)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10.28±1.62%,經比較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ND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R組與NDR組血糖值比較詳見表1。
表1 DR組與NDR組血糖值比較(±s)

表1 DR組與NDR組血糖值比較(±s)
2.2NPDR組與PDR組血糖值比較
結果顯示NPDR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7.92±1.2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 (17.39±2.14)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9.68±1.45)%,經比較NP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均低于PDR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PDR組與PDR組血糖值比較詳見表2。
表2 NPDR組與PDR組血糖值比較(±s)

表2 NPDR組與PDR組血糖值比較(±s)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進而引發機體糖類、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血糖監測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4]。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幾乎所有病程在20年以上均的糖尿病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發病初期眼部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易被忽視,治療的最佳時期常被錯過[5]。明確DR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對高危人群盡早進行眼底篩查,有助于DR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對延緩視力、提高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俞良瑛等學者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分為NDR組、DR組、NPDR、PDR組,同時另選取50例普通人群作為正常對照組,經比較DR組的HbA1c及FPG水平均顯著高于NDR組和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DR組與NPDR組的HbA1c和FPG水平均顯著高于ND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PDR組與NPDR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陳王靈等學者通過對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72 h的血糖波動監測指出眼底滲出組和眼底增殖組平均血糖水平(MBG)、標準差(SD)、血糖波動評價幅度(MAGE)水平均明顯高于眼底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血糖波動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7]。該次研究通過對60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進行分組比較,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NDR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NPDR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均低于PDR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密切相關,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需加以關注。該的意義在于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值的相關性,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預防提供參考,同時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支持。由于該次研究是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病程均在5年以上,患者均已接受過不同程度的降血糖治療,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測定結果存在一定干擾,給檢驗數據的準確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后續的研究中著重選擇初診病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補充研究。
[1]康繼宏,Tiao Guan,寧光,等.中國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現狀和挑戰[J].轉化醫學研究:電子版,2012,2(3):1-24.
[2]佚名.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
[3]何永靜.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 (31):53-55.
[4]臧岱.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測定在糖尿病臨床診斷中的實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29.
[5]楊華,馬琳,闞艷敏,等.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華西醫學,2014,1(1):64-66.
[6]俞良瑛.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與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34):71-74.
[7]陳王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血糖波動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4):3824-3825.
R587
A
1672-4062(2016)09(a)-008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089
2016-06-20)
曹淑穎(1969.9-),女,內蒙古赤峰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眼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