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周林,李靜軍
新鄉市中心醫院特需科,河南新鄉 453000
?
強化降糖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影響
劉雪蓮,周林,李靜軍
新鄉市中心醫院特需科,河南新鄉453000
目的研究分析強化降糖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影響。方法將該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原則分為強化組和常規組,每組為60例。強化組患者給予強化降糖治療,而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降糖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以及出現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晨尿白蛋白/肌酐(A/C)、血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各項指標顯著改善,且強化組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強化組中無患者出現大血管終點和死亡,而常規組中有7例出現大血管終點事件,4例死亡,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強化降糖治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指標,降低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發生,臨床療效顯著,值得進行應用。
強化降糖;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
糖尿病屬于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在臨床上屬于常見性疾病,尤其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最長出現的并發癥為血管病變,是引起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研究發現,其中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因為心血管并發癥而死亡。隨著2型糖尿病發病的年輕大大提升了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當前臨床主要通過降糖治療來防止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實踐發現強化降糖治療能夠顯著降低和減少患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該文主要研究分析強化降糖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影響,對該院收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比,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經過診斷符合WHO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存在心血管疾病因素;年齡在55歲以上,且初次確診為2型糖尿病年齡>30歲;對于此次試驗知情,簽署協議書。排除標準為:當前需采用胰島素控制治療患者;不能夠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和隨訪不穩定患者;HbAlc控制目標在6.5%以下的明確禁忌癥患者。將所有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強化組 (60例)和常規組(60例)。強化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為56.5~80.5歲,平均為(65.2±3.4)歲;體質量為48.5~85.5 kg,平均為(65.5±5.4)kg;病程為3.5~13.5年,平均為(6.8± 2.4)年。常規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為57.0~79.3歲,平均為(66.1±4.2)歲;體質量為47.3~86.2 kg,平均為(66.4±4.5)kg;病程為3.2~12.8年,平均為(6.5± 2.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以進行對比分析(P>0.05)。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降壓、降脂和抗血小板等常規治療。強化組患者服用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進口藥品注冊號S20100050,進口分裝批號國藥準字J20100124)每餐前皮下注射,3次/d;甘精胰島素每晚10點皮下注射,1次/d;根據基礎血糖水平及患者體重確定初始量,每2 d檢測末梢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晚10點血糖),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劑量,直至強化降糖的目標達到HbAlc≤6.5%,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除磺脲類藥物以外的其他降糖藥物,進行降糖治療。常規組患者主要服用格列齊特緩釋片以外的其他磺脲類或者非磺脲類藥物進行降糖治療,患者降糖的目標為HbA1c≤7.5%,依照糖尿病防治指南給予常規治療。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1.3觀察指標
物理檢測:測量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和體質量。實驗室檢查: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NG)、利用免疫比濁法測定糖紅血紅蛋白(HbAlc)、采集晨尿測定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測定收縮壓(PSB)和舒張壓(PDB)。統計兩組患者中出現死亡和大血管并發癥以及低血糖發生人數。
1.4統計方法
此次試驗數據主要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若P<0.05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晨尿白蛋白/肌酐(A/C)、血壓相比差異不顯著,治療后各項指標顯著改善,且強化組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大血管終點事件、死亡以及低血糖對比
強化組中無患者出現心肌梗死、腦梗死或腦出血等大血管并發癥和死亡,而常規組中有3例發生心肌梗死,3例出現腦干出血,4例死亡,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低血糖事件。
臨床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導致血管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為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等。其中高血糖是導致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學者經過研究發現,通過強化降糖治療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率。同時糖尿病并發癥研究也證明了將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狀態下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微血管病變,給予患者強化降糖治療可以使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率降低約25%。通過強化降糖治療可以降低肌酐值,有效抑制糖尿病患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同HbAlc正常人相比,如果HbAlc越高、血糖越高則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終點事件的發生率也越高,也充分證明了強化降糖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大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該次試驗中,采用強化降糖治療的強化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指標例如FBG、HbAlc等相比之前改善程度顯著好于常規組的改善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治療中,強化組患者沒有發生任何大血管并發癥和死亡病例,而常規組中有6例發生大血管并發癥和4例死亡。
綜上所述,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強化降糖治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指標,降低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發生,臨床療效顯著,值得進行應用。
[1]張磊,王巖,齊秀英.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癥因素的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15(8):501-502.
[2]范泉,郭文怡,賈國良.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13,17(8):698-699.
[3]Bonds D E,Miller M E,Bergenstal R 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ymptomatic,sever ehypoglycaemia and mortality in type 2diabtetes: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ACCORD study[J].British Med J,2011,34(7):4909.
[4]Zhang YF,Hong J,Zhan WW,et al.Hyperglycaemi after glucose loading is a major predictor of preclinical therosclerosis in nondiabetic subjects[J].Clin Endocrinol,2012,64(4):153-154.
[5]米樹華,陶紅,趙全明,等.冠心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征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4(4):222-223.
[6]黎瑤,童南偉.2003年第18屆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年會專題報道DCCT/EDIC研究和Steno-2研究簡介[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12(3):124-125.
R59
A
1672-4062(2016)09(a)-009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093
2016-06-06)
劉雪蓮,女,河南新鄉人,研究生,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