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莎莎,田萍
1.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山東濰坊 261200;2.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衛生院內科,山東濰坊 261200
?
強化抗血小板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分析
叢莎莎1,田萍2
1.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山東濰坊261200;2.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衛生院內科,山東濰坊261200
目的探討強化抗血小板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收治的AMI并發T2DM患者80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及常規組,各40例。給予常規組患者常規方案治療,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入院后替羅非班治療。比較兩組患者PLT及PAF水平,檢測LVFS、SV、LVEF水平,觀察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PLT及PA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LVFS、SV、LVE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強化抗血小板治療AMI并發T2DM的患者,可提升改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改善血管血栓情況,恢復血管功能,值得推廣。
強化抗血小板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替羅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進展快,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等特點。臨床調查顯示,由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飲食習慣改變,作息無規律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AMI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糖尿病發病率高,僅次于腦血管病及腫瘤,據臨床研究顯示,在我國糖尿病也已經成為阻礙我國國民健康生活的第一大慢性非傳染疾病,總患病率高達10%[1]。AMI并發T2DM患者,由于高血糖的影響,血小板聚集的情況更為嚴重[2]。有文獻報道顯示,采用強化抗血小板治療對AMI并發T2DM的患者均有很好的療效。該次研究選擇該院AMI并發T2DM的患者,探討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最佳方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收治的AMI并發T2DM患者8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T2DM診斷標準;經檢查符合AMI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排除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排除器官嚴重衰竭患者;排除并發其他惡性疾病患者;排除對抗血小板藥物不耐受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及常規組,各40例。實驗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9~69歲,平均年齡(57.84±5.47)歲;BMI:(24.52±1.61)kg/m2,入院時血糖(23.52±2.63)mmol/L;常規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57.47±5.53)歲;BMI:(23.81±1.49)kg/m2,入院時血糖(23.49±2.38)mmol/ L。兩組患者病情程度,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常規組患者常規方案治療:入院后給予患者氯吡格雷片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經PIC術治療后給予患者氯吡格雷片100 mg/d+阿司匹林腸溶片75 mg/d,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入院后替羅非班治療,開始30 min內滴注速度為0.4 ug/(kg·min),以后以0.1 ug/(kg·min)的速度維持。根據兩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血糖水平實時給予患者改善微循環、降血糖、抗凝等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治療后于清晨采集靜脈血3 mL,檢測兩組患者PLT及PAF水平。兩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檢測LVFS、SV、LVEF水平。觀察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1.4臨床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評價指標參考文獻[3],評價等級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AMI癥狀基本消失,ECG情況基本正常;有效:AMI癥狀明顯緩解,ECG情況明顯改善;無效:AMI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ECG情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5統計方法
將所統計的實驗數據錄入數據庫,數據處理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總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用n(%)表示,數據比較經χ2檢驗,PLT、PAF、LVFS、SV、LVEF用(±s)描述,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PLT及PAF水平比較
實驗組PLT及PA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LVFS、SV、LVEF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PLT及PAF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PLT及PAF水平比較(±s)
實驗組LVFS、SV、LVE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LVFS、SV、LVEF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LVFS、SV、LVEF水平比較(±s)
2.3兩組患者療效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AMI病情通常較嚴重,一旦治療不及時,患者則會有生命危險。AMI以中老年群體為高發對象,我國正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其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心肌梗死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AMI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臨床調查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等都是可能引發AMI的因素[4]。其發病機制是由于血栓的形成堵塞了血管,因此應采用疏通血管的藥物進行治療。而AMI并發T2DM由于血糖濃度高,導致血液粘稠度高,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因此在對AMI并發T2DM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抗凝、改善微循環、降血糖的藥物的同時應給予抗血小板的藥物治療。阿司匹林是公認抗血小板效果顯著的藥物,通過降低血小板環氧化酶合成,抑制TXA-2的分泌,從而達到抗血小板的效果,具有療效明顯,安全性高等優勢。氯吡格雷是與血小板中ADP受體相結合,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化,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治療中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該次研究采用強化抗血小板治療AMI并發T2DM的患者,結果顯示,實驗組PLT及PA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基礎上通過加用替羅非班治療后,可提升改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實驗組LVFS、SV、LVEF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加用替羅非班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這與之前的報道相似[5],該報道顯示,替羅非班可顯著改善PCI術后患者心肌灌注及冠脈血流情況。實驗組患者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加用替羅非班治療可有效的緩解患者心肌梗死的情況,改善血管血栓情況,恢復血管功能。這與之前的報道相似[6],該報道顯示,替羅非班系非膚類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多個途徑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效快,并且停藥后血小板功能可迅速恢復,因此非常適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
綜上所述,采用強化抗血小板治療AMI并發T2DM的患者,可提升改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改善血管血栓情況,恢復血管功能,值得推廣。
[1]張福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142.
[2]夏曉虹.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冠狀動脈內血栓療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20):28.
[3]朱大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13):192-193.
[4]顏雪輝.急性心肌梗死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73-74.
[5]吳菊嫻,劉元,吳煒瑋,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4,12 (14):3128-3129.
[6]胡雅光,張會久,張志,等.替羅非班對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B型腦鈉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499-2501.
R587.1
A
1672-4062(2016)09(a)-0095-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095
2016-06-05)
叢莎莎(1980.12-),女,山東濰坊人,本科,主治醫師,現從事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