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斌
白城市洮北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吉林白城 137000
?
糖化血紅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發癥預測中的臨床價值
張志斌
白城市洮北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吉林白城137000
目的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發癥預測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選取白城市區某醫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100例非糖尿病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檢測兩組人群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并比較其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檢測值分別為(8.69±0.52)和(14.85±6.57)mmol/L,對照組分別為(5.13±0.45)和(4.04±1.16)mmol/L,兩組之間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根據每一研究對象檢測所得糖化血紅蛋白數值,所得血糖控制好、一般、較差和非常差程度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高于對照組。結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發癥預測的重要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化血紅蛋白;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并發癥預測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對于確診患者需要終身綜合治療。如果治療不當,不僅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還可導致相應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1]。所以,應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判斷血糖控制情況。同時,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不受進餐和胰島素、時間等影響,是臨床檢驗常用的檢測項目。HbA1c作為糖尿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彌補了血糖診斷糖尿病的不足,豐富了診斷方法。為此,隨機選取白城市區某醫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100例非糖尿病健康體檢者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檢測兩組人群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并比較其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發癥預測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白城市區某二級醫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100例非糖尿病健康體檢者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
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范圍為34~70歲之間,中位年齡為52歲;對照組健康體檢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范圍在35~71歲之間,中位年齡為5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組成、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測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在檢查前均禁食和禁水8 h,常規采樣后并進過處理后,同一組檢測人員應用相同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同樣試劑檢測獲得樣本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所得結果符合質量控制要求。
1.3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況判斷標準
當研究對象出現三多一少癥狀,且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時判定為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范圍在3%~6%之間,當檢測值在6%~7%時判定為血糖情況控制非常好,7%~8%判定為血糖控制一般,8%~9%表示血糖的控制較差,10%以上時判定為血糖控制非常差,容易出現糖尿病并發癥情況。
1.4統計方法
2.1兩組血糖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血糖水平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糖水平(mmol/L)的比較
假設檢驗表明,兩組研究對象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間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2.2兩組研究對象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
根據每一研究對象檢測所得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得到兩組研究對象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見表2。

表2 依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判定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
秩和檢驗表明,兩組研究對象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高于對照組。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糖尿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糖尿病主要為糖代謝異常為主的臨床綜合征,具有病程長、難以治愈和終身治療等特征,病變情況比較隱蔽,應選擇適宜的檢測指標確定患者血糖就控制情況和臨床療效。
1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是因胰島分泌缺乏所降低了胰島素水平,進而誘發糖尿病[3]。2型糖尿病患病率水平高于1型糖尿病,發病人群和并發癥發生率具有明顯差異,患者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壓等與2型糖尿病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非藥物治療聯合空腹降糖藥物即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4],一般不需注射胰島素,但治療效果不佳者應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嚴重困擾患者健康,及早診斷出糖尿病對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5]。
糖尿病確診和治療效果評判主要采取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耐量試驗的方法,其中糖耐量試驗是國際公認的診斷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的金標準。糖尿病切點的定義已發生了從 “與未來發生癥狀性高血糖相關的血糖水平”到“與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相關的血糖水平”的根本性轉變。現有的血糖檢測反映的是急性糖代謝水平,會受到生物個體差異,抽血、進食時間、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客觀原因的影響,變異率高,重復性較差。糖耐量試驗前要嚴格準備,步驟繁雜、過程耗時、重復依從性均差,限制了在臨床推廣應用。而HbA1c濃度采血后穩定性遠好于靜脈血糖,不受分析前的不穩定性、急性血糖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變異率也較血糖低,檢測流程簡單和沒有危害等優點,容易被病人接受。經國內外醫學研究人員對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的大樣本、前瞻性研究;ADA和WHO組織通過了HbA1c檢測標準化的研究;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相繼提出將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之一。我國2013版糖尿病指南中,沒有將HbA1c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由于我國HbA1c檢測尚不普遍,且檢測方法缺乏統一性,因此暫時不作為國內通用診斷標準。
研究顯示,在120 d內,近期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值影響最大,Tahara等[6]通過研究證實,HbA1c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中,測定前30 d內的血糖水平對當前HbA1c結果的貢獻率為50%,在之前1個月血糖的貢獻率為25%,而測定前90~120 d的只占10%,故HbA1c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用于評估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狀況的理想指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教授團隊首次應用國際最新臨床診斷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完成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合HbA1c測定以明確診斷2型糖尿病的調查數據表明[7],2010年中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糖尿病前期率為50.1%。在診斷2型糖尿病時,細胞功能喪失了50%,葡萄糖耐量降低可能在診斷前4~7年或12年前就已經開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已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
回顧研究表明[14],用HbA1c篩查糖尿病與用空腹血糖篩查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同時使用2種方法,以其中一項超標作為標準,能明顯提高敏感性;篩查就是為了盡早發現患者,減少漏診,從而可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有研究證實隨著HbA1c接近糖尿病的診斷水平,進展為糖尿病的危險變得越來越大。
作者隨機選取白城市區某醫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100例非糖尿病健康體檢者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檢測值分別為(8.69±0.52)和(14.85±6.57)mmol/L,對照組分別為(5.13±0.45)和(4.04±1.16)mmol/L,兩組研究對象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間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根據每一研究對象檢測所得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判定觀察組血糖控制好、一般、較差和非常差的人數分別為11、20、37和32例,對照組分別為97、2、1和0例,兩組研究對象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發癥預測的重要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0,5(3):22-23.
[2]高紅,丁樹和.HCY與HbA1c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576-577.
[3]臧岱.空腹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9):32.
[4]王全紅.糖化血紅蛋白及C-肽檢測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9):222.
[5]Wittmeier K D,Wicklow B A,Sellers E A,et al.Success with lifestyle monotherapy in youth with new-onset type 2 diabetes[J].Paediatrics&Child Health,2012,17(3):129-132.
[6]Tahara Y,Shima K.The response of GHb to stepwise plasma glucose change over time in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1993,16(9):1313-1314.
[7]XU Y.,Wang L.,He.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8]Hu Y,Wei L,Chen Y,et al.Combined us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in the screening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Acta Diabetologica,2010,47(3):231-236.
R446
A
1672-4062(2016)09(a)-010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01
2016-05-16)
張志斌(1976.10-),男,吉林白城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醫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