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杰,關平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
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
吳恩杰,關平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佳木斯154002
目的該文就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與探究。方法選擇該院自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其后按照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平均分為參照組(n=44)和觀察組(n= 44)。觀察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全程健康教育,參照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規健康教育,選擇兩組患者的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為護理效果評價指標。 結果觀察組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42例,良好率為95.4%,參照組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36例,良好率為81.8%,觀察組患者的知識掌握良好率好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7%,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護理管理;效果評價
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在臨床疾病中較為常見。該疾病的誘發因素與胰島素分泌不足存在相關性,其主要臨床癥狀以多飲多尿為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由于該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且多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因此,在治療期間需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2]。為此,該文為尋求有效的護理措施,選擇該院自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活動調查對象選擇該院自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且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證實。其后按照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平均分為參照組(n=44)和觀察組(n=44)。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齡為64歲,最小年齡為25歲,中位年齡為(44.3±6.2)歲,病程均在1~4年之間不等。參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26歲,中位年齡為(45.3±6.8)歲,病程均在2~7年之間不等。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資料,結果并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一步分析與研究。
1.2方法
參照組(n=44)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n=44)患者入院后接受全程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擬定教育計劃:首先,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充分了解,其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同時結合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相關文獻,其后對患者的健康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將主治醫師和護生的建議進行匯總,將所得結果由專家進行修改,并將其進行完善[3-4]。實施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使用的藥物以及血糖等,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計劃[5]。其后,告知患者正確測量血糖的方法,并詳細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患者對該疾病的進一步了解,同時可以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要組織患者進行戶外活動,并將該疾病的相關資料和宣傳畫報進行發放和張貼。除此之外,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予以糾正,并控制其日常熱量的攝入。
1.3護理效果評價
依據《糖尿病知識測試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統計,分數共計23分。若患者的分數在20分之上,則為良好,若患者的分數在15~20分之間,則為一般,若患者的分數低于15分,則為差。護理滿意度:選擇該院自用的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調查結果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方法
選擇軟件包(SPSS17.0)對數據結果進行整理和計數,知識掌握良好率和護理滿意度以百分率(%)表示,組間予以χ2檢驗,若檢驗結果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和參照組知識掌握情況
觀察組(n=44)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后,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42例,良好率為95.4%;參照組(n=44)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后,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36例,良好率為81.8%;組間由統計學軟件檢驗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參照組知識掌握情況
2.2觀察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n=44)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為97.7%;參照組(n=44)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為86.4%;組間比較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參照組護理滿意度
糖尿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且發病率逐年增加。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由于該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且多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6]。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糖尿病治療不僅需要藥物更需要知識,患者在行為上的改變更為重要。糖尿病的治療需要醫生與患者的協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患者進行按時按量的執行最為重要。首先在治療上要保證心態,對待疾病態度上要端正,日常注重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勞累[7];在飲食上注意糖尿病飲食,注意結合體育鍛煉控制體能消耗,通過有效運動可以促進機體能量消耗,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的利用效度。通過體育鍛煉,機體脂肪也可以得到控制,獲得較為滿意的體重,相對的肌肉組織成分增加;適當運動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一些并發癥發生,如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但是運動方式因人而異,適可而止,每周3~5次,一般在30~60 min左右,中間要適當有一到兩次休息的機會,不要在饑餓和飽餐后馬上運動,以免出現胃腸不適或低血糖[8];足部護理,每日仔細檢查雙腳,養成每日洗、泡腳的好習慣,擦干指間,勤剪趾甲,冬天防止燙傷,有條件可每年全面專科檢查;按醫囑用藥,不隨便改變治療方案,避免過度疲勞和暴飲暴食,注意休息和飲食衛生,按時進食、多飲水;糖尿病患者,機體內血糖值變化將直接影響其疾病的控制情況,過高或過低的血糖水平均會導致其并發癥的產生,因此要強化血糖檢測。
從該次實驗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結果表明:觀察組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42例,良好率為95.4%,參照組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為36例,良好率為81.8%,觀察組患者的知識掌握良好率好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7%,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足以表明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必要性。
綜上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效果顯著,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也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該護理模式可以在臨床上進一步應用和實踐。
[1]劉璐,劉淑梅,柏玉萍,等.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拒絕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5):1203-1204.
[2]饒小玲,萬滿紅,萬小琴,等.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2):161-162.
[3]史曉紅,劉雪梅,畢洪英.談該院在雙向轉診中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連續性健康教育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07,7(8):71-73.
[4]楊芳,朱丹楓,何惠.系統護理強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觀察[J].西部醫學,2010,22(2):359-360.[5]馬培靈,侯翠霞,武瑛,等.評估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5(7):43-46.
[6]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7]陳文專,陳巧惠,郭澤雯,等.PDCA循環引導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62-364.
[8]陳鈺儀,王少晶,康祥錦.健康教育圖教育方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3):462-463.
R47
A
1672-4062(2016)09(a)-0165-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65
2016-06-07)
吳恩杰(1980.9-),女,黑龍江鶴崗人,本科,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