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巖
鄭州市中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護理方法分析
賈紅巖
鄭州市中醫院,河南鄭州450000
目的分析探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為臨床護理低血糖昏迷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時間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通過數字抽取奇偶數的方式進行分組,分成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專業性急診護理和常規急診護理,并在護理結束后,對比分析兩組的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實驗組的搶救成功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針對性的急診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診護理
給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針對性的急診護理是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1]。該文為進一步探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護理方法和效果,特選擇了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時間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間,通過數字抽取奇偶數的方式進行分組,分成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實驗組5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2.34±5.62)歲(最大年齡為82歲,最小年齡為42歲),男性患者共30例,女性患者共20例,糖尿病病程在1~1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72± 1.71)年,其中5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3例患者合并腦梗死、1例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對照組5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3.31±5.42)歲(最大年齡為83歲,最小年齡為41歲),男性患者共32例,女性患者共18例,糖尿病病程在1~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6.61±1.69)年,其中6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3例患者合并腦梗死、2例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
經確認,參與該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且均經實驗室檢查患者的血糖值在0.55~2.80 mmol/L之間,確診為低血糖,均伴有昏迷、亂語、四肢抽搐、小便失禁、心悸出汗等臨床表現。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病程)具有較好的均衡性(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的數據資料可用于研究對比中。
1.2方法
1.2.1糖尿病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磺脲類藥物、磺脲類藥物+雙胍類藥物、胰島素藥物、磺脲類藥物+胰島素藥物治療。
1.2.2急救護理方法 體征監測。低血糖昏迷患者經處理后,需要進一步的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診斷,故在護理過程中需對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進行密切監測,一旦發現患者出現體征異常情況,需告知醫生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
1.2.3急救后護理(1)體位護理。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并給予患者持續的低流量吸氧,以保護腦組織,增進腦細胞的供血、供氧,給予患者生活護理,并告知患者清醒前禁食,護理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神志、瞳孔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2)心理護理。糖尿病的治療時間較長,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其病情具有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特點,患者及患者家屬在疾病的影響下,易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伴有悲觀、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十分的重要,耐心為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為患者講解治療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2]。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進行觀察,搶救成功率、血糖水平、護理滿意度評分與患者的護理效果呈正比關系,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與患者的護理效果呈反比關系。護理滿意度評分使用模糊數字評分法評定,總分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越高。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
該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搶救成功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該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護理指標比較(±s)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護理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較,*P<0.05。
糖尿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患者一旦確診需做好接受長期治療的準備,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屬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之一,如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和搶救,將導致心腦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3]。搶救過程中應以最快的速度給予患者抽血檢查,并使用血糖儀快速監測患者的血糖,以明確診斷,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60 mL),注射后患者未清醒,則反復注射,直至患者清醒,緊急處理后,血糖和神志仍未恢復正常者,可為患者繼續靜脈滴注100 mg的氫化可的松或者為患者肌肉注射0.5~1.5 mg的胰升糖素[4]。
給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針對性的急診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情況的發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程度,促進患者盡早恢復,與傳統的急診護理相較,針對性的急診護理具有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優點[5]。搶救配合和體征監測是促使患者清醒,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體位護理和心理護理可明顯減少患者的并發癥情況,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進一步恢復[6]。
該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故認為,給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針對性的急診護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1]柴劍麗,吳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0-174.
[2]張麗媛.糖尿病腎病維持胰島素治療患者血液透析的低血糖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3):54-55.
[3]彭靜.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預防和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9):1291-1292.
[4]梁偉艷.淺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5):292-293.
[5]賈小瑩.26例2型糖尿病病人夜間低血糖的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25-126.
[6]Terpstra,M.,Moheet,A.,Kumar,A.etal.Changesin human brain glutamate concentration during hypoglycemia:Insights into cerebral adaptations in 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type 1 diabetes[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14,34(5):876-882.
R47
A
1672-4062(2016)09(a)-017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71
2016-06-04)
賈紅巖(1983.7-),女,河南開封人,本科,護師,主要從事急診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