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
丹梔逍遙散聯合針刺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王鑫
目的探討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54只眼)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同時給予研究組患者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26/2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21/27),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視力對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視力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對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改善視力和視野缺損范圍,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丹梔逍遙散加減;針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現階段,隨著高血壓、糖尿病人群的逐漸增加,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眼科急病——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有著較高的發病率[1]。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主要是因患者睫狀后短動脈循環障礙造成的,中老年人為該病多發人群[2]。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能累及患者雙眼,且具有發病急、病情復雜、病程長、視功能損害嚴重、預后差等特點[3]。主要特征為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及視盤水腫等[4]。該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都有可能導致患者視神經纖維變性和壞死,嚴重損傷患者視功能[5]。本研究將近幾年收集臨床診治的50例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54只眼)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25例(27只眼)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60.2±7.8)歲。對照組25例(27只眼)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60.5±7.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0.8 g鹽酸川芎嗪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ml靜脈滴注,1次/d,一個療程15次;5m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聯合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ml,于患眼球后注射,1次/d,連續5天;20mg維生素B1+500μg維生素B12口服,3次/d,一個療程15次。持續治療2個療程。
給予研究組患者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進行治療:丹梔逍遙散,藥方:柴胡20 g,當歸15 g,炒白術、牡丹皮、炒梔子、葛根各10 g,薄荷、紅花各6 g,夏枯草12 g,川芎、生地黃、赤芍、地龍各10 g。根據患者眼底改變情況適量加減,如針對視神經水腫患者,輔以益母草、澤瀉、車前子;針對視神經萎縮患者,輔以炒白芍、石斛、枸杞子等。針刺:太陽穴、晴明穴、陽白穴、球后穴(患側)、絲竹空、攢竹穴、風池穴(雙側)、合谷穴(雙側)、肝俞、腎俞等,每次選局部穴4~6個、遠端穴2~4個,1次/d,30min/次,一個療程15d。持續治療2個療程。
1.3療效評定標準[6]治愈:患者治療后視力恢復到健眼水平,視野缺損較治療前降低70%以上;顯效:患者治療后視力增加4行以上,視野缺損較治療前降低40%~70%;有效:患者治療后視力增加1~3行,視野缺損較治療前降低15%~40%;無效:患者治療后視力增加<1行,或無變化,視野缺損較治療前降低15%以下。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26/2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21/27),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對比 (例,%)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變化情況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視力對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視力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變化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野缺損范圍變化情況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視野缺損范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野缺損范圍變化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發病較急,多數患者臨床表現出視力驟減、視野缺損、水平半盲等癥狀,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引起人們高度關注[7]。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發生率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該病屬于“視物昏渺”或“暴盲”范疇[8]。發病機制多為肝經郁熱,循經上炎、目內津竭,血行阻滯,導致精血不能上注目竅,出現視物模糊、視神經水腫等癥狀[9]。因此,臨床治療應以疏肝理氣、活血明目之法,以開通玄府為主[10]。
大量中草藥藥理生化研究正在揭示中醫藥對視神經病變有效的作用機理, 其中活血通竅、補益肝腎、益氣養血藥物的合理使用, 可改善病變部位微循環障礙, 增強局部組織代謝能力和組織營養, 有利于受害視細胞和神經纖維的功能恢復, 防止視神經萎縮。本研究所用丹梔逍遙散中,逍遙散疏肝解郁,加之川芎、葛根、紅花、益母草等能通竅活血利水,夏枯草、車前子等能清肝利水,炒白芍、枸杞子、石斛等能補肝益腎。腎為視覺發生中心,因此,補肝益腎之品,既能避免苦寒傷陰,又能恢復視功能。針刺對本病的治療也有較好療效,治療過程中輔以中醫針刺,能提升治療效果。所選穴位中,太陽穴為經外奇穴,有明目之功效;晴明穴為五脈之會,能活血明目,改善眼周血液供應;攢竹穴、絲竹空穴、陽白穴、球后穴均能清熱明目。以上穴位聯合,能改善眼底血液循環。此外,合谷穴能鼓動氣血,風池穴能調暢氣血、通絡明目,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26/2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21/27),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視力對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視力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能改善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視力水平,提升治療效果。此外,治療前,兩組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對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能改善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視野缺損范圍,促使其康復。
綜上所述,丹梔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改善患者視力和視野缺損范圍,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楊海靜,于靜,王穎,等.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中醫藥治療概況與前景[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1,21(3):184-186.
[2]于曉紅,喬亞楠,謝林穎,等.四物湯配方顆粒聯合小牛血清去蛋自提取物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醫中藥,2013,20(4):110-111.
[3]楊潔,張銘連. 中醫藥治療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進展[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2):147-149.
[4]龐午,張銘連,李亞,等. 針刺配合中藥聯合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系統評價[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5,25(4):241-245.
[5]王小東,王彤,張紅兵,等.銀杏葉提取物治療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0):1382-1383.
[6]回世洋,張焱. 針藥結合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6):35-38.
[7]陶榮三,陳鵬,秦玉枝,等. 中醫藥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12-13.
[8]王鋒.三聯療法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9):172-173.
[9]焦毅.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進展[J]. 河南中醫,2015,35(7):1715-1717.
[10]張淳,李志英,詹敏.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中西醫治療思路[J].光明中醫,2008,23(11):1752-1753.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眼科(開封 475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28
1003-8914(2016)-17-2516-03
(本文校對:申進言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