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五常市龍鳳山灌區管理局,黑龍江 五常 150200)
?
胖頭泡蓄滯洪區撤退道路布設方案探討
李曉波
(五常市龍鳳山灌區管理局,黑龍江 五常 150200)
胖頭泡蓄滯洪區位于嫩江、松花江干流的左岸,肇源縣的西北部,區內2020年不安全人口107036人,為保證分洪成功,必須在胖頭泡蓄滯洪區啟用前,區內的人員及財產安全轉移,轉移必須有安全撤退道路作保證,文章給出了必須滿足人口安置方案對安全轉移道路的要求、必須滿足《蓄滯洪區設計規范》中關于轉移道路路網密度的要求、必須結合行政區劃、必須考慮平戰結合及必須結合撤退路線的交通流量,確定道路的建設標準5條安全撤退道路布設的原則,按以上原則確定布置安全撤退道路85條,總長515.75km,其中干路11條,長132.79km。支路74條,長382.96km,完成了主要村屯道路與支路、支路與干路的連接,保證區內的人員及財產安全轉移。
蓄滯洪區;不安全人口;人口安置方案;安全撤退;道路布設方案
胖頭泡蓄滯洪區位于嫩江、松花江干流的左岸,肇源縣的西北部,東以安肇新河下段右側堤防及林肇公路左側的自然崗地和新建堤防為界,南至養身地到古恰的松花江干流左側堤防,西以老龍口到養身地的嫩江干流左岸堤防為界,北至南引水庫的1~4號、21~33號堤壩。區內總面積1994 km2。區內涉及肇源縣10個鄉鎮、70個行政村、210個自然屯,2010年總人口170319人,總戶數52773戶。,規劃水平年2020年總戶數為54499戶,總人口為175880人[1]。
根據蓄滯洪區選定閘堤結合方案的調洪規模,區內設計水位131.67m,區內2020年不安全戶數33033戶,不安全人口107036人,安全戶數21466戶,安全人口68844人。
2.1就地永久安置(安全區)
對人口集中和工業化較強的新站、茂興、義順、古恰4個鄉鎮建設為安全區,除安全區內的不安全人口就地永久安置外,還可將本鄉鎮所屬的完全轉移的村屯人口轉移到安全區內。4個安全區共安置村屯16個,總戶數14967戶,總人口40564人,其中就地永久安置不安全戶數8794戶,不安全人口24775人。
2.2就地臨時安置(后靠)
就地臨時安置的基本條件:一是高崗面積比較大,人口較多,二是對于村屯房基高程位于安全水位132.2m以上的比例在50%以上的村屯。本次就地臨時安置的村屯有34個,總戶數12996戶,總人口45647人,其中就地臨時安置不安全戶數6401戶,不安全人口21975人。
2.3臨時轉移安置
本次對于村屯房基高程均位于安全水位132.2m以下的村屯,或人數較少在附近沒有大面積的高崗的村屯,以及鄰近安全區的村屯實施完全轉移,轉移的地點①安全區;②蓄滯洪區外;③區內面積較大,高程較高的自然高地。
本次臨時轉移安置的村屯有150個,總戶數22458戶,總人口75316人,其中不安全戶數17838戶,不安全人口60286人,占完全轉移人口總數的80%。
轉移到安全區的村屯有64個屯,總戶數12634戶,總人口40345人。轉移到蓄滯洪區外的村屯有16個屯,總戶數1162戶,總人口4081人。轉移到區內高崗的村屯有70個屯,總戶數8662戶,總人口30890人。
3.1 區內現狀道路情況
胖頭泡蓄滯洪區區內現有道路100條,總長度766.64 km,其中二級公路1條,長105.28 km,三級公路5條,長193.326 km,四級公路81條,長375.338 km,等外路13條,長92.696 km。
3.2撤退道路布設的原則
1)必須滿足安全建設的人口安置方案對安全轉移道路的要求。
2)必須滿足《蓄滯洪區設計規范》中關于轉移道路路網密度<0.5 km/km2的要求。
3)必須結合行政區劃,便于撤離時組織、協調、管理。
4)必須考慮平戰結合,充分利用現有道路。
5)結合現有道路的路況及撤退路線的交通流量,確定道路的建設標準。
3.3撤退道路布設方案及標準
3.3.1道路布設
根據撤退道路布設的原則,共布置安全撤退道路85條,總長515.75 km,路網密度為0.26 km/km2,符合規范要求。其中干路11條,長132.79 km。主要是連接鄉鎮的道路和防汛專用通道,詳見表1。支路74條,長382.96 km,主要是村屯道路及支路與干路的連接,詳見表2。
3.3.2設計標準
(1)設計標準:依據《公路技術標準》(JTGB01—2003)及《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中規定,干路選用三級公路,設計時速30 km/h,能行使各種汽車,雙車道公路按啟用時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輛考慮。支路選用四級公路,設計時速20 km/h,能行使各種汽車,雙車道公路按啟用時平均日交通量2000輛考慮。公路設計洪水頻率為1/25,公路最大縱坡8%,當采用平坡或小于0.3%縱坡時兩側設排水溝。公路圓曲線最小半徑65m,豎曲線最小半徑為400m,路拱坡度2%。
(2)線路選擇:本次設計線路均在原路線上擴建,局部路段進行裁彎取直。
路面寬度確定:依據上述公路等級標準,干路路面寬度按雙車道路面寬度6m,單側路肩按0.75m,總寬7.5m。支路路面寬度按單車道路面寬度4.0m,單側路肩按0.50m,總寬5m。在經由村屯兩側均設排水溝。
(3)路面選擇:初選混凝土路面和瀝青路面,干路混凝土面層厚0.20m,下設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0.20m;支路混凝土面層厚0.18m,下設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0.20m。瀝青路面在原有破損瀝青路面上直接鋪設0.10m厚的瀝青面層,下設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0.20m。
(4)拓寬及改建原則:原有道路為完好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段,路基路面寬度符合本次設計要求的,本次直接利用。對有破損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及混凝土罩面路段,路基路面寬度符合本次設計要求,采用結合式加鋪瀝青面層或混凝土面層;路基路面寬度不足的需要拓寬處理,由于路線均為現有道路,經由兩側村屯征地較為困難,本次設計采用兩側拓寬的原則,回填路基應滿足最小壓實度及填料最小強度要求。磚路及土路按新建道路設計,直接在現有道路上鋪設結構層。
同時路拱不符合要求或嚴重松散、坑槽或搓板的路段,將原有路面翻松或加鋪整平層,調整路拱;路拱基本符合要求,路面局部有坑槽或松散的路段,可作局部修補;原有路面強度、穩定性、路拱、平整度符合要求時,可直接鋪面層。路基回填土料優先選用礫類土及砂類土,壓實度≥95,填料最小強度3%。

表1 干路布設表

表2 支路布設表

續表2 支路布設表
安全撤退道路是安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安全人口安置方案的主要支撐,沒有合理的完好的撤退道路,區內的不安全人口及財產就無法正常轉移,同時,蓄滯洪區也就無法正常啟用,因此,安全撤退道路布設的顯得尤為重要。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胖頭泡蓄滯洪區防洪工程與安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14.
1007-7596(2016)07-0068-03
2016-05-22
李曉波(1983-),男,黑龍江五常人,工程師。
TV87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