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人體健康與腳密切關聯。腳對人體的養生保健作用,很早就引起古人的重視和研究。“足浴”更以其簡便靈驗的特點,盛行千載而不衰。《瑣碎錄》中稱:“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文壇巨匠蘇東坡、陸游也留有“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的詩句。貴為“天子”的乾隆皇帝也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的養生之道。
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有六十多個穴位。經常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調理臟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俗話說,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后,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熱水泡腳既能解除疲勞,又能改善睡眠,還有補腎的功效。
腳部受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而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既能驅寒,又能促進代謝。因此,寒露時節最好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泡腳的最好時間是晚上9點鐘左右,這個時間泡腳可以達到最好的補腎效果。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泡腳能夠增加身體熱量,擴張體內血管,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達到補腎、消除疲勞的效果,使人有舒適的感覺。在秋冬季節,每日堅持泡腳,不但可以保持腳部清潔,增強其新陳代謝,還可以防治凍瘡、足癬等腳疾。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于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此外,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飯后半個小時不宜泡腳。因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應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后1個小時后再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