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中醫治病養生講究五行與五臟(肺、肝、腎、心、脾)互相配合;透過觀察身體癥狀,找出自己五行所欠,就可趨吉避兇保健康。

五行配五臟
五行學說是中醫的基礎理論,與堪輿學說中的五行一樣,同指大自然五種元素: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盛衰,會影響萬物運作;而中醫的五行學說,是將抽象的五行按臟腑的特性歸類。
腎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就如水滋養植物的生長發展;心能溫熱全身,所以將心比作火;脾胃負責消化吸收,正如土吸收養分;肝的特性是敏感柔順,像萌芽中的樹木;肺通過鼻與外界接通,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正如金會順勢改變。
人體所有疾病都涉及五行失衡,當五行中的火過旺,會引致心煩、暴躁,就是人們說的“心火盛”。五行互相牽制,相生相克,治療心火盛,不一定要抑制火,反而增強代表水的腎,水能克火,心火自然減弱,這就是五行相克的規律。
至于五行相生,例如長期咳嗽的肺癆患者,病征為面黃、瘦削、食欲不振等,中醫先要治療患者的脾胃,并不單治肺,因為土(脾)能生金(肺),改善脾胃健康,肺病亦會好轉。簡單說,五行養生就是透過醫藥和食療,維持金、木、水、火、土的平衡,促進健康。
金:雪梨無花果蟲草花雞湯
對應臟腑:鼻、肺、大腸;金失衡,多呼吸系統及腸道問題,例如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便秘等。
化解法:多吃白色、涼性食物,如桃、雪耳、沙參。
材料:雪梨2個,無花果6粒,蟲草花12克,雞半只,陳皮一小塊,姜3片,鹽適量,水1200毫升。
做法:雪梨去芯,陳皮浸軟刮去內瓤,雞去皮汆水;全部材料加水煲滾后,轉中慢火煲1.5個小時即成。
其他推介:淮黨蓮子百合湯
材料:南杏30克,蓮子、淮山及百合各50克,黨參2條,瘦肉40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16碗水,以大火煲30分鐘后轉慢火煲2個小時即成。
火:赤靈芝菊花紅棗牛肉茶
對應臟腑:舌、心、小腸;火失衡,引起睡眠或血液的問題,如失眠、多夢、頭暈或貧血。
化解法:多吃紅色的食物,如南瓜、杏、丹參。
材料:赤靈芝8克,菊花10克,紅棗10粒,牛肉150克,陳皮一小塊,姜3片,鹽適量,水800毫升。
做法:陳皮浸軟刮去內瓤,紅棗去核。全部材料(除靈芝外)加水煲滾后,轉中慢火煲30分鐘,加靈芝后再煲10分鐘即成。
其他推介:當歸紅棗瘦肉湯
材料:當歸片30克,去核紅棗8粒,瘦肉400克,姜2片。
做法:所有材料加16碗水,隔水燉2個小時即成。
木:杏仁蘋果西洋菜湯
對應臟腑:眼、肝、膽;木失衡,多腹部或情緒、精神問題,如膽石、肝病、抑郁或眼干澀。
化解法:多吃綠色或味酸食物,如李子、木瓜、桑寄生。
材料:苦杏仁15克,蘋果2個,西洋菜600克,豬肉600克,蜜棗3粒,陳皮一小塊,姜3片,鹽適量,水1200毫升。
做法:陳皮浸軟刮去內瓤,蘋果去芯。全部材料加水煲滾后,轉中慢火煲1個小時即成。
其他推介:菠菜豬肝湯
材料:豬肝150克,菠菜300克,姜2片。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6碗水,大火煲,待水滾后轉慢火煲30分鐘即成。
土:淮山薏米花旗參米湯
對應臟腑:口、脾、胃;土失衡,多消化、吸收問題,如腹脹、水腫、易倦。
化解法:多吃黃色、根莖類食物,如棗、淮山、云苓。
材料:淮山40克,薏米10克,米30克,花旗參15克,陳皮一小塊,姜3片,鹽適量,水1000毫升。
做法:淮山浸水4個小時,陳皮浸軟刮去內瓤。全部材料加水煲滾后,轉中慢火煲1個小時即成。
其他推介:山楂牛肉湯
材料:山楂20克,牛肉400克,姜3片。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14碗水,大火煲滾后轉慢火煲1個小時即成。
水:雪耳南杏羅漢果菜干湯
對應臟腑:耳、腎、膀胱;水失衡,多骨骼、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問題,如夜尿頻繁、腰膝酸痛、婦科及男科疾病。
化解法:多吃黑色、清潤食物,如櫻桃、栗子、黑葡萄。
材料:雪耳2朵,南杏10克,羅漢果1個,菜干40克,白菜300克,山斑魚一條,陳皮一小塊,姜3片,鹽適量,水1200毫升。
做法:山斑魚煎至兩面金黃,陳皮浸軟刮去內瓤,羅漢果去外殼;全部材料加水煲滾后,轉中慢火煲1.5個小時即成。
其他推介:核桃益腎湯
材料:核桃20克,杜仲20克,瘦肉600克。
做法:將杜仲及瘦肉加16碗水煲15分鐘轉慢火,下碎核桃煲2個小時。
五行相配保健康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可按身體狀況找出五行弱點,然后配合適當湯水進行食療,再加入增強抵抗力的湯料,有助于治愈疾病。
身體就像一間屋子,內藏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每一個元素都要平衡。因此,養生進補,必須先認識五行概念,了解身體需要,才能科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