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紅梅
摘 要: 教材是實現教學大綱的基礎,是教師編寫教案和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同時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來源。安康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采用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鄭樹堂任總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作為教材,該教材從聽、說、讀、寫、譯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我國英語教材發展的標志。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教材編寫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材 新視野大學應 教材編寫
一、引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材的作用舉足輕重。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是完成實現教學大綱任務的重要基礎,也是教師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同時是學生從中獲得有關知識、技能和策略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國內一些主要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材有十多套,它們都是我國英語教育者智慧的結晶,為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任何一套教材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隨著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反思大學英語教材在編寫、使用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以及思考下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編寫時如何解決問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安康學院為例,探討其采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教材編寫時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一些意見與建議。
二、《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優點
與國內其他大學英語教材相比,《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其特點如下:
(一)《新視野大學英語》是國內第一套全方位立體式教材系列。該套教材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四本教材及配套的內容詳盡的教師用書。與傳統教材不同之處在于,這套教材還為師生們提供了教學光盤、網絡資源。這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充足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課件,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利用信息網絡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
(二)該套教材遵循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作為編寫理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每一套教材包含《讀寫教程》、《聽說教程》、《綜合練習》和《教師用書》四種。《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是主體,體現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編寫理念。《讀寫教程》共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TextA和TextB兩大部分。A部分安排了閱讀前活動、正文及詞匯和課文語言點的練習。B部分側重于培養閱讀技能,并針對閱讀技巧安排訓練,同時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三)每一單元都有獨特的主題(theme)。《讀寫教程》每冊有8個單元,每單元設一主題,TextA、B兩篇文章均從不同角度反映這一主題。如《讀寫教程》第二冊第4單元的主題為“collegelove”,第二冊第5單元的主題是money。同時,《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以相關的主題為中心展開聽、說訓練。全套教材相互緊密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三、《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之間缺乏的銜接
大學英語知識必須與高中英語銜接起來,但《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缺乏與高中英語的銜接,沒有對學生需掌握的最少和最多詞匯量進行明確規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畢業生要掌握的詞匯量約為3500詞,優秀高中畢業生要達到的詞匯量約為4500詞。而《課程要求》規定大學畢業生只需達到一般水平,其詞匯量也是4500詞。據蔡基剛介紹,《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接近甚至超過大學生英語的能力水平。根據《課程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其起點語言水平都普遍較低,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在前言中談到大學生起點詞匯量只有1800詞,導致這些教材與高中英語教材存在較多重復,也是造成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表現不積極的原因之一。安康學院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而該套教材沒有與高中知識有效銜接,很多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完之后,能力水平依舊停留在高中時期。
(二)教材編寫受制于受四、六級考試
王初明認為,如果用四、六級這樣的考試督促學生學習英語,就無法達到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前幾年,安康學院四級的成績和學位證相掛鉤,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效果并不理想,近幾年已取消此項規定。王初明指出,“四、六級考試難以貫徹正確的外語學習理念”,“針對考試而學,學不好外語”。但是國內有些大學英語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圍繞四、六級考試進行編寫的。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系列教材中,《讀寫教程》的翻譯練習由原來的單個句子改成段落翻譯,《聽說教程》的聽力素材也改成了BBC,特地迎合了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潮流。蔡基剛指出,幾乎所有的大學英語教材在處理生詞時都著重突出四、六級詞匯,而且教材練習的設計搞成和四、六級考題形式一樣。如果教學和教材編寫受考試的制約,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三)教材編寫中缺少本土文化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是能夠掌握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為國家“走出去”戰略服務。大學英語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既要設計相關英語國家文化和國際文化的知識,又要編排中國本土文化,這樣才能適應全球多元文化發展的需要。但《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系列教材仍然存在著英美文化取向突出,而且文段中高頻出現了大量美國地名、人名、美國俚語、美國詞匯等。美國人的行為模式及他們的價值觀也較為突出地呈現在文本中,相比較之下,中國本土文化卻邊緣化甚至被忽略,需引起教材編寫人員的重視。因此,束定芳呼吁,在大學英語教材和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大討論和論述中華文化內容的比例,增加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對比的內容,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的改進措施
(一)重新定位大學英語課程
束定芳指出,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目標與定位的模糊。如何定位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新一代教材的編寫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重新定位大學英語課程。在我國,大學英語一直被定位為基礎英語,被當做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通用英語課程。但是,如今大學新生英語水平比以往要高,重新定位大學英語課程迫在眉睫。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在達到一定的語言水平時,如果還是圍繞低層次的語言技能進行基礎教學,其語言能力就很難進一步提高,反而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和懈怠。這時,有適度挑戰性的學術內容和有一定深度的認知互動將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蔡基剛,2012)。
近些年來,很多學者都對現在仍把大學英語定位為基礎英語持否定意見。蔡基剛認為,把大學英語定位為基礎英語是方向性的錯誤,其直接結果就是教學上應試教學、學習上普遍懈怠和系統上費時低效。他指出,大學英語已經喪失了作為基礎英語的存在理據。張紹杰認為,現階段仍把語言技能的培養作為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已經不適應學習者的需求。王初明也建議,應該將英語教學的中心下移到中小學,并隨著中小學英語水平的提高,逐步取消目前的大學公共英語課。鑒于此,安康學院在大學英語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大學英語課程由原來的4學期改為3學期,從2016屆學生開始,大學英語課程已規定只有2學期,其他時間用來對專門用途英語(ESP)的教學。
章振邦認為,在普通英語方面打下堅實基礎的中學畢業生上了大學,“應該可以直接過渡到專業英語的學習,而不必再學普通英語”。陸儉明指出,鑒于中小學和大學的英語教學內容重復現象嚴重,建議對各學段英語教學重新定位。如中小學英語教學側重打基礎,大學和研究生英語教學應是學術英語。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蔡基剛,張紹杰,束定芳等。
(二)不斷更新大學英語教材內容
從《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系列教材的內容選取上可以看出,有些主題已經過時,不能反映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能力發展趨勢,所以,在教材內部的內容選擇方面,材料要能反映當代英語語言特點,內容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共同興趣和交際需要,選材范圍不僅要涉及英語語言國家、國際化特點,還要能反映我國本土文化的特色。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加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加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對比的研究,在幫助學生增強本土文化的學習意識的同時,也能滿足國際化發展要求。
五、結語
在我國,外語類教材的編寫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雖然出版了一些好的教材,但與我國龐大的外語學習者隊伍不同層次的需求極不相稱(束定芳,莊智象,2008:144)。“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一些教材或多或少地滯后于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蔡基剛,唐敏,2008),還很難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陳堅林,2007)。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對教材的編寫要求更加嚴格。要想編寫出符合新教改要求的教材,我們不僅需要重新考慮大學英語的定位,還需要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多加注意。劉潤清、戴曼純曾經指出:“一套成功的教材應該能夠帶動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變革。”只要各位同仁能共同努力,我們就能編寫出這樣的教材。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試論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材健康發展的外部因素[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2]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
[3]蔡基剛.關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a(4).
[4]蔡基剛.我國大學英語消亡的理據與趨勢分析[J].外語研究,2012(3).
[5]蔡基剛,唐敏.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6]陳堅林.大學英語教材的現狀與改革———第五代教材研發[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5).
[7]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8]陸儉明.2010年中國外語戰略論壇致辭[R].2010年中國外語戰略論壇,上海,2010年6月.
[9]束定芳.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培養國際化人才[R].第二屆大學英語教改與教材編寫研討會,蘇州大學,2012a.
[10]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b(1).
[1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12]王初明.外語學習的必要條件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06a(11).
[13]張紹杰.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目的與理念[J].東北師大學學報,2012(1).
[14]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