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職業高級中學(311100) 周金平
新農村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四三四一”模式初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職業高級中學(311100) 周金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精神生活與之相適應,而新農村女性由于受社會傳統觀念、教育程度、自身生理心理等因素影響,心理壓力比男性更大,心理沖突也比男性更頻繁。如何通過職高或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干預新農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職高近年來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良渚街道有30多個村社區,10多萬本地居民,30多萬外來人口,截至2014年12月,18~49周歲本地女性25710人,外來女性約63322人。
(1)自主意識欠缺一方面社區工作者對新農村女性心理健康關注度不夠,技能和知識型培訓多,心理知識和心理干預少。另一方面多數新農村女性對心理健康沒有概念。
(2)社會關注不足一是政府重視不夠。沒有明確的部門負責資金支持。女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賴醫療機構。二是教育認識欠缺。社區教育中心忽視女性心理健康,雖有課程偶爾涉及,但偏向德育。
(3)合作共享缺乏中小學、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開始關注各自群體心理健康狀態,但各自為陣,缺乏結合,區心協作用發揮不足。
(4)專業水平較低社區衛生院醫生缺乏專業系統的心理學知識,不能對女性心理健康問題和疾病對癥下藥,社區工作者也缺乏政策性、教育性,缺乏心理層面的輔導。
良渚職高的做法可歸納為“四三四一”。
(1)四個結合與各類教育資源結合。一是與中小學幼兒園結合。2015年4月,職校聯合良渚一中,開展針對七年級女性家長的《你的愛在哪里?——愛在心口難開》的親子專題教育,以團體方式引導家長參與。二是與高等院校結合。邀請閑林職高幼師專業3+2班學生,利用周五隨機邀請來校接孩子的女性家長參與心理測試和心理小游戲,普及女性心理健康知識,營造氛圍。三是與各類大中型書店結合,利用周末在線開展面向不同女性家長的活動,以兒童類書為主的書店,針對3~6歲全職媽媽,邀請專家講授《全職媽媽的苦與樂》。
與村委社區結合。一是對基層社區工作者開展培訓。2015年9月,組織良渚村、荀山村、大陸村、行宮塘社區、石橋村婦女主任與街道婦聯主席一起參加由區心協舉辦的婚姻情感咨詢師培訓,學習戀愛、婚姻、家庭及情感交流方面的內容。二是建立社區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在區心協專家指導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醫院合作,就近設置心理咨詢室,聘請專兼職咨詢師每周定期開展咨詢服務。三是培訓心理健康工作志愿者。由街道婦聯招募6名心理健康工作志愿者,學習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鼓勵參加各類心理活動和觀摩學習。
與企業結合。開展兩大主題活動。第一個主題——發現美展示美。一是集中授課加互動式;二是實踐展示式;三是“沙龍”活動式。如《怎樣成為淑女——優雅禮儀美麗人生》自我形象提升講座;長相知企業《女性旗袍沙龍活動》等。第二個主題——工作減壓。第一步,在企業宣傳欄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識,營造氛圍,借助企業力量排查有心理問題的女性。第二步,小團體活動,提前發布主題,進行招募,將同一類問題的女性集中起來,8人左右為宜,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重在同輩分享。
與機關事業單位結合。一方面開辟出女性休閑茶話的獨立房間,營造溫馨氛圍,另一方面開展女性員工戶外拓展活動及壓力情緒管理講座,內外結合。
(2)三級網絡三級網絡主要是指:區級層面——以區心協為主,在技術、理論上進行支持;鎮街層面——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主要以婦聯和社區教育中心為主,提供相關保障;村社區層面——各村社區心理輔導工作者為主,他們是開展心理輔導的積極力量。

一級網絡:一是資質要求,須具備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經過專業培訓上崗,利用本土心理咨詢專家。二是種類劃分,通過區心理咨詢師技能大比武,選出適合講課的心理講師,發現各咨詢師的咨詢優勢。三是成員督導,區心協成員利用自身力量提高咨詢技能水平。
二級網絡:政府要將新農村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社區日常工作中,主要由街道婦聯和街道計生科統負責,通過排查、走訪調查等了解存在的問題,聯系企事業單位,調查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及輔導活動,聯系村社區落實心理咨詢室安排、開放等。
三級網絡:分三個層次,一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服務,滲透在社區婦女主任和婦女小組長日常工作中——每月一次小組會議時案例分享、經驗學習。二是對有要求的新農村女性,志愿者約定時間上門輔導。三是婦女小組長報告本村社區女性朋友心理健康狀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側重點,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3)四種形式第一,傳統方式,村社區等宣傳欄分主題定期更新女性心理健康知識內容,由街道婦聯和社區教育中心統一安排,各村社區可根據需要適當調節。
第二,新型方式,街道政府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更新實用的符合新農村女性需求的心理知識,展示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第三,專題講座,通過區心協心理健康大講堂,普及相關知識,提高覆蓋率。
第四,戶外活動,結合區醫院“醫路公益”“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講”等平臺,開展“手畫我心”“背上留言”等大型女性心理健康活動。
(4)一個主題開展編排心理劇活動。如金家渡社區《帶上妻兒回家過節》,良渚文化村《一個點的故事》,女性朋友從生活中尋找并編寫劇本,再參與表演,角色互換。
“心痛還要心藥醫”,現實實踐中,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門和多層面的支持和幫助,對于社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輔導專業工作者,需要主動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