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社區學院(310052)趙國祥
濱江社區學校開展老年教育的實踐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社區學院(310052)趙國祥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嚴峻現實。開展老年教育,鼓勵和幫助老年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應對老齡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提高文明程度的需要。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社區學校參與老年教育事業發展,整合社區內文化教育資源,成立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濱江學院,擴展老年教育場地,培育老年學習社團,豐富老年教育內涵。主要做法是。
(1)積極構建并完善區老年教育體系整合現有老年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區老齡委、民政局、教育局三個方面的積極性,打破部門壁壘,實現三線融合,形成以區老年大學為骨干,社區教育機構為依托,教育培訓活動為抓手,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覆蓋每個社區、多層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體系。2016年1月,濱江區社區學院成為浙江老年開放大學的試點單位,并增掛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濱江學院的牌子,依托社區學校,逐步形成“區老年教育學院、街道老年教育學校、社區老年教育學校教學點”三級老年教育辦學網絡。
(2)加強老年教育制度、陣地建設每個街道、社區建立相應的老年教育制度,把老年教育納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之中。老年教育陣地要做到“五有”:有培訓教室、有活動場地、有電子閱覽室、有相關的報刊雜志、有固定的學習和活動時間,為老年學員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活動環境。
(3)加強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數量穩定、規模合理、結構優化,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教學和管理隊伍。整合社會優秀人才,將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專長的人才充實到老年教育師資隊伍中。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老專家的專業特長和優勢,為老年教育提供服務,并建立老年教育師資庫。
(1)內容生活化濱江區從2009年創辦的“白馬湖市民大講堂”,由區委宣傳部主辦、各部委辦局、社區學院承辦的面向各社區的大型文化公益講堂,是一個政策、文化、技能、民生的交流平臺,已成為當地社區教育的特色品牌。“白馬湖市民大講堂”的參加對象大部分是社區老年人,大講堂在課程內容上涉及了政治、文化、教育、衛生、法律、生活、休閑等方方面面。每年的課程計劃,由區委宣傳部提供菜單,老年群眾根據需要點課確定,如需求強烈,課程菜單上沒有的內容,可以及時增加,做到講堂內容老年群眾說了算。如在大講堂中安排“心靈修養與健康”“教市民如何插花”“如何制作面點”“中醫四季養生”“認識藥品、合理用藥”等內容,這些講課內容反映了廣大老年居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體現了“品質生活”的生活理念。
(2)形式多樣化“白馬湖市民大講堂”自創辦以來,共上課3 500余堂,市民參與人數達30萬人次。它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著力點,堅持突出公眾性、互動性、地域性,從宣講需求、宣講載體、宣講形式、宣講效果等各個環節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將陣地宣講與流動宣講相結合、有聲講堂與無聲講堂相結合、單向灌輸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理論宣講與文化活動相結合、課堂傳授與便民活動相結合,讓群眾看得明、聽得懂、學得進、能接受,最大化地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成為“學習型城區的標志性項目,社會化教育的公益性平臺”。市民從開辦初期的不理解,到現在的高朋滿座,反響強烈,有的市民怕沒座位,甚至提前向社區預約。如今在濱江,聆聽“白馬湖市民大講堂”已成為老百姓的一種新時尚。
(1)拓展現有各類居村學習點服務功能老年教育發展支持重心下移到“家門口的學校”,提高基層辦學點質量,實施“老年人學習場所倍增計劃”。在實現老年學習點全覆蓋基礎上,培育老年學習示范點;發揮高校、企業、社會組織作用,提升老年教育和學習的組織活動場所。
(2)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參與老年教育,鼓勵濱江區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為老年教育提供服務,推動更多高校開展隨堂聽課;吸引各類社會培訓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務,探索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個人、社會組織興辦老年教育機構;支持博物館、體育場館、圖書館、文化中心等社會公共設施參與老年教育,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場所和條件。
(3)大力宣傳支持老年教育的典型案例不斷加強公民孝親敬老宣傳,濃厚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氛圍。加強對青少年、家庭的敬老意識教育,使青少年、家庭成員尊重理解老年人的傳統觀念和行為,支持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如在掃盲學習班上,兒子、媳婦主動接送老人參加培訓學習;又如老年人自發組織的舞蹈社團,子女為老人購買音響設備等等。近幾年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極大地增強了家庭和社會對老年人的理解和關愛。通過老年學校、文化活動、新聞媒體、電視網絡等途徑,宣傳老年人與家庭和諧案例,教育引導家庭成員理解支持老年人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幫助他們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幸福晚年之夢。
在信息化急劇發展的推動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市民數字化學習平臺,開展老年遠程教育,開設“空中課堂”,幫助老年人開展普及型網上學習、移動學習。2014年,濱江區開通市民數字化學習平臺——濱江樂學在線,開通濱江社區學院微信公眾平臺。推進“老年教育”移動終端(APP)建設。秉承“教育養老,以課養心”的理念,把平臺真正打造成老年人的網上學園、網上樂園、網上友園和精神家園。通過征集新創、整理改造、買斷移植等途徑,增添數字化學習資源庫,重點建設生活休閑、養生保健、文化教育、職業技能等課程,供老年人網上學習所需。
學習型社團是深受老年居民喜聞樂見、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形式。這種學習形式更多地體現了以老年人主體學習為主,互幫互學為補充,有利于發揮老年人自主學習的主體性、自覺性、能動性,更能體現社區老年教育的本質特點和學習優勢。2013年,社區學院牽頭對區內學習型社團進行統一登記,開展了優秀學習型社團評比。加強老年學習社團負責人的培訓,促進老年教育向老年自主學習的轉型發展。如浦沿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夕陽紅書畫社”、聞濤社區的“聞濤越劇社”、月明社區的“皓天書畫社”被評為杭州市示范學習共同體。至今,濱江區有學習型社團115個,老年人學習型社團有61個,占社團總數的53%。
老年教育對于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的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社會和教育機構能夠提供的老年人教育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不僅學校數量有限,一些教育機構中為老年人所設置的專業也很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老年群體對教育的需求。以往的教育服務沒有考慮到從老年人養老這一方面去加以結合,而只是從教育本身出發。實際上,應該以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從“就近養老”的理念出發,綜合考慮老年人的養老和教育的問題。加強對老年人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身心健康(生命質量)、自身素質、享有權利和權益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共同關注。積極開展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區托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踐創新,堅持“養教結合、學養互為、樂齡樂活、快樂人生”的老年教育理念,濱江區實施“陽光家園養教結合”終身學習工程,努力做到養老服務機構里“有課程、有講座、有活動”,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本欄編輯:盧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