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一、遺囑繼承房產,公證不是必須程序
[案例]劉老伯經與老伴協商,共同自書遺囑一份,載明將老兩口共有的、經拆遷獲得的房屋留給孫女。為確保將來晚輩繼承房產少出羅亂,老兩口打算到公證部門辦理一份遺囑公證??膳畠焊嬖V他們說,只要遺囑是合法有效的,即使不經公證也不影響將來繼承。劉老伯認為女兒說的不對,當年劉老伯的母親通過遺囑將平房留給他時,因未辦理公證,房產局不給辦理過戶手續,好在劉老伯的哥哥、妹妹出具放棄繼承聲明書,并經公證才完成過戶登記。房屋繼承過戶必須得經過公證嗎?
[解答]過去多年來,房屋登記部門一直依據《司法部、建設部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規定:繼承房產,應當持公證機關出具的“繼承權公證書”和房產所有權證、契證到房地產管理機關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要求繼承人在辦理房屋產權繼承時提供公證手續。
然而,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規定:“因繼承、受遺贈取得不動產,當事人申請登記的,應當提交死亡證明材料、遺囑或者全部法定繼承人關于不動產分配的協議以及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經公證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書?!痹撘幎ū砻鳎嗄陙磉z囑繼承房產必經公證之程序宣告壽終正寢。明確了繼承公證不是必須程序,不公證也可以辦理繼承。只要提交立遺囑人死亡證明材料和遺囑等,就可以直接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
二、取去世老人存款,公證并非唯一 途徑
[案例]王老伯在一場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后,老伴張老太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張3800元定期存單,且已過取款期限。張老太到銀行取款時,工作人員用電腦查看存單后,告訴他們說,存單留有密碼,若本人已去世,則必須到公正部門辦理《繼承權證明書》,然后憑公證證明方可取款。 張老太到公證處去辦理時,又被要求所有法定繼承人到場方可辦理。而王老伯的父母均不在本地,且均早已故去。當地社區等組織不肯給出具死亡證明。再說,若去人辦理,往來費用、公證費用等,跑下來怕是這3800元也剩下不了多少了。這3800元存款該如何取出呢?
[解答]王老伯與某銀行的儲蓄存款合同關系依法成立,且王老伯生前存款系其個人合法財產,其存款到期后,銀行應按約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因為截止目前,我國并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實現繼承權必須辦理繼承權公證(司法部、建設部《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關于“繼承房產,應當持公證機關出具的《繼承權公證書》之規定,已被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規定所否定。據此,銀行若拒絕張大娘取款,她可以銀行為被告訴至法院,憑人民法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
而且,辦理繼承人取款公證,需要一筆公證費用,而通過訴訟維權,其繳納的訴訟費只是起訴人先行墊付,最終由敗訴方承擔。因此,通過訴訟主張繼承存款財產更經濟、更順利、便捷!
三、即便有公證遺囑,房屋未必就能 過戶
[案例]1975年春,31歲的曹先生與妻子李某離婚,唯一的平房歸李某所有,一對年幼兒子歸李某撫養。離婚不久,曹先生與華麗萍結婚(雙方均是再婚),華麗萍兩歲的兒子與其一起生活。結婚不久,曹先生與父母親一起在父母親居住的平房西側空地蓋了兩間平房,供曹先生與夫妻居住生活。1997年平房動遷時,曹先生與妻子共同出資3萬余元,增加面積調換一個兩居室樓房,并將房屋登記在曹先生名下。
2013年冬,已是79歲高齡的曹先生為妻子留下遺囑一份,載明:“該樓房產權中屬于我的部分遺留給我的妻子華麗萍所有?!辈z囑進行了公證。2016年3月13日,曹先生因病去世后,華麗萍拿這份公證遺囑到房屋產權監理處辦理過戶手續。工作人員告訴她,即便的公證遺囑,也得到公證處辦理一份“遺囑繼承權公證書”??晒C處工作人員告訴她,辦理遺囑繼承權公證書,需要提供被繼承人相關檔案,包括親屬關系證明材料,其他同一順序繼承人到場接受調查。當然,若同一順序繼承人不予配合,則不能辦理遺囑繼承權公證書。
[解答]遺囑公證可以做多份,也可以撤銷,公證人員無法知道本案公證遺囑就是最后遺囑。而且,按法律規定,遺囑人應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若曹先生的兒子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情形,該公證遺囑還面臨部分無效情形。因此,即便有公證遺囑,還須由所有法定繼承人同意到場辦理遺囑繼承權公證書。若找不到其他同一順序繼承人(即曹先生的兒子),或者其他繼承人不予配合,則不能辦理遺囑繼承權公證書。此種情況下,華麗萍只能通過民事訴訟主張權益。但起訴的前提條件是,需要有明確的被告,以及被告的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自然情況。華麗萍若無法提供上述情況,只能以親生兒子為被告,請求確認該房產歸其所有并繼承。這樣法院在受理后,會追加曹先生的兩個兒子為共同被告,至于如何聯系并送達訴訟文書,由法院負責。
四、公證并非萬能,有付出則必須有 回報
[案例]孫女士57歲那年,經人介紹,與大她14歲的周某相識同居并簽訂協議書,載明:孫女士負責照顧周某的衣食住行、起居生活,如男方先逝,女方有權在此房中居住生活,直至去世。如男方兒女們需要此房,繼承者付給孫女士5萬元做以補償。9年來,孫女士一直認真履行協議,盡心盡力照顧周某??缮蟼€月,周某病危住院,孫女士因與周某子女發生矛盾,被攆出醫院,后又因孫女士生病,未能去醫院照顧周某。周某去世后,孫女士向周某的兒子要求給付6萬元補償,周某兒子拿著周某臨死前留下的、經過公證的遺囑說:我父親在遺囑中寫得明白,因你在他病重期間離開他,以前的協議作廢,對你的生活不盡任何補貼。這份公證遺囑完全有效嗎?孫女士這些年所盡的義務白費了嗎?本案經孫女士起訴,法院判決周先生兒子給付孫女士人民幣5萬。
[解答]人民法院的判決是公正并有法律根據的。我國《繼承法》第31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周先生臨終前以該代書遺囑變更了其與孫女士所簽訂的協議書的內容。當代書的公證遺囑同該份協議書內容相矛盾時,為了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應根據協議的主要履行情況來公平公正、合理地解決。主要是看雙方是否履行了協議書的內容。
9年時間里,孫女士一直認真履行協議,盡心盡力照顧周先生的衣食住行等義務,只是因種種客觀原因,未能盡最后的照顧周先生之義務,但該責任不全在于孫女士。此種情形下,周先生單方解除協議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因為孫女士在協議的履行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人民法院才沒有完全按協議判決周先生的兒子給付6萬元,而是給付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