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古至今,在傳統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影響下,在中國和朝鮮的文學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棄婦”形象。“棄婦”是講因婚姻破裂而被迫離開丈夫和家庭的女子。本文以《白頭吟》與《金達萊花》為研究對象,采用了比較文學中的平行研究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白頭吟;金達萊花;棄愛;恨;怨;君
一、緒論
西漢卓文君的《白頭吟》是漢樂府民歌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棄婦詩的代表作之一,以致其相關詩詞的使用率很高,相關研究也很多。金素月的《金達萊花》,其相關研究及再創作作品數量也不在少數。但是同為棄婦詩的《白頭吟》與《金達萊花》進行比較的論文研究微乎其微。
本文將卓文君的《白頭吟》與金素月的《金達萊花》進行了平行比較研究。兩部作品來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且沒有直接聯系和影響。但在某方面兩部作品又同時展現出棄婦詩的同質性,所以二者又有相似點。二者作品中的的對象都為已經棄己而去的愛人或者淪陷危機的國家。所以二者可比價值必然存在。
二、《白頭吟》與《金達萊花》在情感風格及藝術性方面的比較
(一)情感風格
《白頭吟》之題首見于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作者卓文君。
《金達萊花》作者金素月,本名延湜。在1925年發表該作品,這首詩是在忍痛送別心愛的人,這里心愛的人也指的是鄉土。后該詩也被廣泛用于朝鮮半島現代音樂中。
《白頭吟》中的話者,也就是卓文君本人,通過前兩句的故事鋪墊,中間四句的回憶,最后兩句的批判,深深地對棄自己而要納妾的司馬相如闡述了“怨”的情緒。卓文君的“怨”并沒有進行過激行為,而是理性的把故事經過,自己心情和處理方案及態度表達了出來。把積壓在自己心中對司馬相如的恨與愛干干凈凈的表達的同時,讓讀者 感受到卓文君是一位較理性思維的心胸寬闊的大家閨秀兼才女。也體現出了漢族女子即強勢民族以剛克剛的特質。
《金達萊花》中的話者將情境定格在離別瞬間,將心愛人送走(也有說是祖國,統治者)時有一種“恨”的情緒在其中,這種“恨”并沒有表達在激烈的動作上亦或是言語上。當時朝鮮也堅固的存在著“男尊女卑”思想,女人們很順從,道德上,法律上都在綁架著話者。包括鄭澈的《思美人曲》等等都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話者將“恨”表達在金達萊花上,在愛人腳下的花上。話者雖表面上坦然接受了這一切的結果,也坦然接受,但是心愛的人在遠去時,腳下的每一步都踩在了話者心上,這里的花瓣代表了話者真實的情緒與心意。這種情緒就是“恨”,既是恨心愛的人要棄自己而去,也恨自己不能隨他而去。也體現出了朝鮮半島女子以柔克剛的特質。
《白頭吟》的“怨”與《金達萊花》的“恨”在棄婦詩中從表面看起來意義大致相同,都為理性棄愛,不拉扯,不決絕,不幼稚,可是細細區分,民族性不同,使作品中的兩位話者在表達時一位“哀而不傷”,另一位“隱忍大度”,對待愛情的態度還是有許多不同的。
(二)藝術性
《白頭吟》出自于漢樂府,而漢樂府又是最大化繼承了詩經。所以語言上大體表達的淳樸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詩中“皚”與“皎”表現的都是白色,在現代形容白色事物時依舊會使用,如“皚皚白雪,皎潔的月光”等等。“躞蹀”在此意為東西流的意思。就此看來,語言上并無奢華,確實質樸。
在《金達萊》中作者金素月主要使用的是女性角度的男性話者(???? ????)①,所以用詞樸素,懇切有力,簡潔,并附有韻律感(經修正后的版本),其中“????”在文中是用指頭用力踩得意思。“???”指的是程度用詞,隱晦了輕輕地,別弄亂了的意思。二者皆在語言表達上簡潔淳樸,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這里的《白頭吟》在表現手法上繼承了《詩經》中的賦比興,完美的表現了比興的表現手法。“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作者用白來形容了愛情的純潔,用月亮形容自己的美貌與愛情的恒久。“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中,將腳下的水流比作已逝的愛情,東西流走。“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中竹竿和魚尾在古代經常指年輕男女在戀愛時的關系。《金達萊花》中主要表現對“君”的分析,“君”在這里指的既是金素月所愛慕的女子吳淑,又指失去的祖國與江山,還有帝王,逝去的戀人等等。從表層含義上,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君”悲劇性的戀情,但從深層含義上,卻表現了素月個人生活的悲劇性與當時朝鮮民族時代悲劇性相同構的一面。二者中《白頭吟》主要使用了意象與比興手法,《金達萊花》主要是從多面闡述“君”的含義。
《白頭吟》里既使用了敘事,也使用了抒情,使得作品整體的感覺可以讓讀者瞬間感覺到寫作作者的心情,完整的闡述了整件事情,和過程中作者的態度,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金錢觀,都展現的比較清楚。這讓《白頭吟》這部作品在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古為今用,現如今也有流行歌曲取自此詞。《金達萊花》在藝術性上也大膽展現了中庸性這一特點,表現了作者“哀而不傷”的意愿,是一種有節制的社會情感的表達。這部作品里主要從對“君”的猜測出發,展現出多樣性,而且花朵隱喻作者的心情,也展現了朝鮮民族骨子里的剛勁和朝鮮女性的忍耐力。這部作品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經典之作。到今日,雖然全球都面臨著趨同性,但是兩部作品都表現了東方女性的獨特情緒與藝術感,皆為人間經典。
三、結論
棄婦詩在這個時代里的運用范圍很廣泛。本論文中主要運用從情感風格和藝術性來比較研究深刻分析了中朝棄婦詩中的人物形象。從而找出在“男尊女卑”風氣仍存的現代中朝社會中,女人對待愛的堅持與隱忍,付出與等待,對待已經死去的愛的帥氣回絕和堅毅的人生觀,從而看出女子(男子)心中對于已經逝去或者變質的愛情再或許落魄的祖國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態度與人生觀,揭露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語言對于作品本身的影響是巨大的。綜上,卓文君與金素月給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棄婦型詩歌遺產,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
注釋:
①???, , ???, 1992, 545?.
參考文獻:
[1]張馨心 .漢魏六朝棄婦詩研究[D]. 河南大學,2013,4.
[2]??? .??? ?? < ???? > ?? ?????? ??.2015 ? 6 ? 10 ? .
[3]任洪斌 .素月詩 《金達萊花》 中 “????” 的含義[D].首爾大學.
[4]汶瑩瑩.先秦兩漢棄婦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5 .
[5]徐穎瑛.當愛情已經逝去 - 《有所思》 與 《白頭吟》 比較賞讀.2007 , 11.
[6]??? .??? ?? ???? “??” ? ?????.?????? .
[7]富天驕.朝鮮審美情感 “恨” 研究 - 兼與東亞美學視域中的 “怨” 與 “哀” 比較.2013 , 4 , 7 .
[8] ???.??? ?? ???? - ???? ????,2014 , 9 .
[9] ???.??? ?? ??? ?? ??? ?? ??. 2005, 12, 15.
[10]徐東日,崔松子.試論金素月詩作的藝術特色. 2001,9 .
作者簡介:樸英男(1992,5-),女,朝鮮族,吉林省吉林市,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