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張明
張明你好:
基本養老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為解決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勞動年齡時,或因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分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城鎮企業職工的覆蓋范圍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依法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境外非政府組織駐華代表機構及其簽訂聘用合同或勞動合同的專職工作人員,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宗教教職人員自愿參加養老等社會保險。
今年,自治區人社廳、財政廳下發《關于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內人社發〔2016〕6號,簡稱6號文件)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城鎮靈活就業的農(牧)民工,可自愿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標準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城鄉居民的覆蓋范圍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內政發[2015]21號)文件規定,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機關事業單位的覆蓋范圍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內政辦發〔2015〕127號)文件規定: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單位,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和按規定辦理退休(含退職,下同)的原編制內退休人員,應當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于編制管理不規范的單位,要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清理規范,待明確工作人員身份后再納入相應養老保險制度。
因此,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為各級黨政行政機關、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的公益一類、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在編工作人員。對于目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尚未轉企到位的事業單位,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后,按有關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
本刊政策顧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