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棟 劉之潔
摘 要: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煙臺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年人在追求老年生活上有新質量的需求,而過去單一的養老院形式無論在環境方面還是精神等方面都不能滿足需求,所以實現生態養老具有現實而重要的意義。文章根據國內外養老現狀和發展模式,結合煙臺現有環境和條件,分析生態養老產業在煙臺的可行性。
關鍵詞:生態養老;產業發展;可行性研究;煙臺
中圖分類號:F32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24-0133-02
1 生態養老模式相關文獻綜述
1.1 國外學者關于生態養老模式的研究現狀
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實現健康老齡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部分,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主要目標。
國內外養老模式主要的差異是老年人對養老居住地的選擇,陳鐵伶(2010)把國外老年人的具體選擇行為結合個人和社會特征進行分析,文中提到,JohnB.Casterhne等人(1991)通過分析居住方式提出:性別、年齡、男孩個數、女孩個數和婚姻狀況對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都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新加坡允許租屋擁有者出租來換取養老收入;美國同樣采取“以房養老”倒按揭的方式讓老年人獲取養老收入,楊云帆(2015)在《學習時報—國外養老模式的經驗和啟示》中指出,國家養老制度是養老資金的主要來源,以房養老是西方國家出現的一種養老資金的重要來源。在瑞典,各地政府更希望所有退休的人盡可能長時間的在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所以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居家養老的模式。瑞典各地政府所提供的養老服務都帶有很大的福利性質,以遠低于市場收費標準對所提供的服務進行收費。盡管瑞典全國每年在照料老人方面的花費已多過1000億瑞典克朗,但由他們自己承擔的僅占總費用的4%,少之又少;許多的老年人都會在之前購置一套面積很大的房子,然后他們將其中的大多數房間進行外租,外租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求學、創業或者剛剛就業的年輕人,這樣即能按時得到一部分收入又能與年輕人住在一起解除了老年人的孤獨感。陳凌玉、曹梅娟(2011)在《護理型雜志:綜合版》中介紹歐美國家和地區老年人合作居住模式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成立合作型社區,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多元化籌集養老資金,共享社會照顧和醫療護理資源。
任何國家的養老模式都與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居住設施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密不可分。萬江、余涵、吳茵(2013)在《南方建筑》中指出,丹麥實行原宅養老政策,政府在軟硬件上提供支持,并在養老住宅建造方面予以充分的補助;美國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主要由企業和個人承擔,由于美國老人生活上的獨立性,使其多選擇設施養老,其養老設施分類細致,商業化發展迅速;日本的社保制度和居住設施類型呈現多元化分布結構,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健康情況選擇合適的養老居住模式。
人口的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法國成為了第一個老年型國家,之后是瑞典。20世紀后期,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步入此行列。在剛剛進入老年型社會時,發達國家在經濟實力和社會形態上的絕對優勢,綜合各方面因素,大部分發達國家制定的養老政策趨于相同,即“社會養老”。這種社會保障體系給了老年人很多獨立生活的經濟能力以及在居住環境、福利設施、養老服務等方面按照老年人生理情況特別制定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養老設計。
1.2 國內學者關于生態養老模式的研究現狀
余甜,薛群慧(2015)在《國內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中提到,現中國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占養老模式主要地位,但劣勢也很明顯,子女生活壓力大,居家養老已不適應高節奏的社會生活,而機構養老的水平和質量還有待提高,住宅建筑的適老化程度低和社區環境的適老化程度低讓傳統的養老模式面臨挑戰。
如今,老年人在生活品質和精神修養上有所提高,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張欣宜(2013)在《基于國內視角的養老模式探析》中,給出了生態養老模式的概念界定:代替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和諧,資源集約利用,生活質量好,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樣化可持續養老方式。從生態視角來看,家庭養老模式和機構養老模式具有一定缺陷,而生態養老模式為養老問題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2 煙臺市發展生態養老產業的可行性
2.1 生態養老模式的流行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最近幾年在養老服務范圍內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理念——“生態養老”。老年人不僅僅是滿足于老有所養,而是去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在和諧的人文、自然環境中實現生理、心理健康的養老。
2.2 政府政策支持
國家陸續推出多項養老產業政策及指導意見,且下撥24億發展專向資金支持山東等省份市場化養老服務產業的試點工作;煙臺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產業的意見》和《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意見》,優化全市養老市場發展環境,全面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同時,全市各政府部門共同參與,對于與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相關的各方面給與重點支持。
2.3 煙臺市目前的形式
形式所需:2015年底煙臺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5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3%,2020年達到17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將達到26%,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家庭結構逐步變為“421”,甚至是“8421”。中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實行計劃生育,自此以后,家庭人口結構逐漸變小,養老問題逐漸顯現,老人養老問題日益嚴峻。雖然煙臺市養老服務機構眾多,但是社會養老體制不完善,設備陳舊,同時民營養老機構虧損嚴重,融資難,政府政策難以落實,導致煙臺市整體養老產業停滯不前。
2.4 煙臺市發展生態養老優勢
煙臺市發展生態養老主要有以下五大優勢:
①城市自身優勢。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歷史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城市榮譽眾多,曾獲“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美麗城市”等。
②自然氣候適宜。煙臺屬溫帶季風氣候,又是我國少數幾個北面臨海的城市,因而在夏季天氣更加干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溫潤。全年平均氣溫12 ℃左右,是北方著名的休閑度假和旅游避暑勝地。
③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截至2014年底,煙臺擁有國家5A級景區三處,4A級景區17處,3A級景區18處,2A級景區22處,A級景區60處。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提供了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
④老齡產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煙臺市本地老齡人口逐步上升,同時外來人口的增加,使得煙臺養老產業壓力增大,但同時也說明,老齡產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都是巨大的。
⑤煙臺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煙臺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中,煙臺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提到,充分利用外商投資,社會資本,發揮其作用,積極推動PPP項目在市政醫療、公用設施、養老等領域的實行。煙臺市積極打造養老典范城市,鼓勵開發商從“純住宅”轉型養老地產。
3 生態養老模式的構建
根據煙臺市的實際情況以及在養老服務行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結合煙臺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在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創建“生態養老+養生養老+休閑度假養老”的全新模式。
生態養老模式主要讓老年人通過親近生態環境,來享受自然的氣息,讓他們身心愉悅,保持快樂的心情;養生養老模式運用中華養生文化的智慧創意為老年人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優質的生活環境,包括膳食養生、運動養生、中藥養生等;休閑度假養老模式利用豐富的風景資源,在風景區內建立小型養老公寓或者度假式酒店,融合游樂、度假、居住、觀光、運動等多項功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創造完美的養老環境。煙臺具備實現上述各養老模式的基本條件,且各種資源都十分豐富,完全能夠實現各種養老模式的運行。故在大量調研及分析現有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在煙臺建試行“生態養老+養生養老+休閑度假養老”的全新模式,即利用優質的風景資源,實現老年人的生態、休閑、養生養老。
4 結 語
①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養老的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目前僅僅依靠社會養老方面的保障體制不能滿足社會需要了,但是依靠生態養老這個方法便可以讓不少老人可以老了有地方生活有依靠,不但可以帶來家庭的美滿以及社會穩定,而且使用市場化這種運行方法能讓很多養老問題得到特別有效的解決。
②在煙臺實行生態養老還能夠促進煙臺的生態環境改善,加快煙臺部分地區的開發,推進煙臺的生態化社會的建設步伐。
③建設生態養老項目還能夠促進煙臺的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城鄉就業,降低失業率,進而維持社會的整體穩定。
④“生態養老”在考慮養老環境休閑和生態的同時,更加注重老人晚年生活的價值和品質。生態養老更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使老年人在操勞一生后有一個舒適的晚年,讓老年人自己選擇學習,享樂,休閑的方式,讓他們度過一個有質量,不留遺憾的晚年生活。
(致謝:本文的寫作得到了山東工商學院馬立強老師的指導,在此表示感謝,當然文責自負。)
參考文獻:
[1] 楊云帆.外養老模式的經驗和啟示[J].學習時報,2015,(3):21-30.
[2] 萬江,余涵,吳茵.國外養老模式比較研究—以美國、丹麥、日本為例[J].
南方建筑,2013,(2):77-81.
[3] 陳凌玉,曹梅娟.國外老年合作居住模式的發展現狀與啟示[J].護理學 雜志,2011,(3):14-33.
[4] 李茂秋,高原,張瑞雪.中國生態養老產業經濟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4,(5):64-66.
[5] 余甜,薛群慧.國內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5,9(2):31-36.
[6] 張欣宜.基于生態視角的養老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17):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