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營改增后稅負、抵扣效應和稅率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擴大抵扣范圍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能力,能使企業的稅負進一步下降,利潤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營改增;利潤
中圖分類號:F81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24-0146-03
1 概 述
2012年1月1日上海率先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點營改增,2012年12月1日,試點擴大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試點推向全國,同時增加廣播影視服務納入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增加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納入全國營改增試點范圍,2014年6月1日,增加電信業納入全國營改增試點范圍;2016年5月1日起全國開始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此次營改增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又一次財稅體制的深刻變革。
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征收營業稅,自此營業稅成為我國地方第一大稅種。營業稅是根據營業額全額征稅,所以存在重復征稅情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是營業稅本身存在重復征稅,提供應稅勞務的企業如果存在購買應稅勞務的情況,在購買環節已經就營業額全額繳納營業稅,在出售環節已經繳納過營業稅的營業額還要再一次計入應納稅額,出現重復繳稅;
第二是增值稅和營業稅交叉重復征稅,如不動產的銷售,原計入不動產的材料物資在購買時存在進項稅額,而形成不動產的進項稅額是不允許抵扣的,在銷售不動產時,營業額中包括進項稅額,因此繳納營業稅時,進項稅額計入應納稅額,造成重復征稅。
營改增實施以來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尤其是交通運輸業,營改增之后部分企業的稅負不降反增,這與營改增減少企業稅負的目的有所相悖。
本文通過分析營改增相關稅收政策,了解營改增是否能減少稅負增加企業的收益,是否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結構的升級。
2 營改增基本概念
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于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應稅勞務包括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訊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征收范圍的勞務。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計稅營業額×適用稅率。
計稅營業額包括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計算方法: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并且降低了服務的增值稅稅率。
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對于試點范圍內的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和現代服務業,年銷售額低于 500萬的小規模納稅人,由原來的 5%的營業稅改征 3%的增值稅。
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在原營業稅業務中屬于金融保險業,適用稅率為5%;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17%。
轉讓土地使用權在原營業稅業務中屬于轉讓無形資產業,適用稅率為5%;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11%。
銷售不動產業務在原營業稅業務中適用稅率5%,在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11%。
提供不動產租賃服務在原營業稅業務中屬于金融保險業,適用稅率為5%;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11%。
提供建筑服務、交通運輸服務、郵政服務、基礎電信服務,在原營業稅業務中適用稅率3%,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11%。
提供現代服務(除租賃業務外)、生活服務(原文化體育業、娛樂業)、金融服務、增值電信服務、銷售無形資產(除土地使用權),在原營業稅業務中絕大部分適用稅率5%(文化體育業3%、娛樂業5%~20%、增值電信服務3%),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率6%。
國際運輸服務、航天運輸服務、向境外單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費的相關服務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零稅率。
3 營改增后對企業財務業績影響的分析
3.1 營改增后變化
3.1.1 計稅方法和稅基發生變化
營業稅的稅基是全部費用,是價內稅,計入價格;增值稅的計稅方法中進項稅額抵扣是增值稅的靈魂,稅基是產品或服務在本環節中增值部分,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入價格。
計稅方法的變化導致計入成本的費用發生變化,如果在上一環節繳納了營業稅,在本環節中計入服務的成本中,增加了本環節的應納稅額;但是上一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在本環節中是可以抵扣的,減少了本流通環節中繳納的增值稅,而且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不計入營業成本。
3.1.2 稅率發生變化
由原來3%和5%的營業稅率,變為17%、11%和6%三個稅率,總體而言,稅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因此不能簡單說明由于稅率的提高導致負稅成本的增加。
3.2 營改增稅負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企業發生的稅負主要從兩方面影響企業的利潤:一是稅負在財務中體現的是某項費用科目,如“營業稅金及附加”,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影響當期的利潤;二是當發生納稅行為時,企業選擇不同的經濟行為來合理避稅,間接的減少當期應繳納的稅費,從而達到減少稅負增加利潤的目的。
營改增納稅行為的變化對稅負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短期方面,企業對營改增的無法適應,以及2016年5月1日到6月30日過渡期期間的雙票政策和免稅政策,導致納稅籌劃行為較為靠后;二是長期方面,營改增的變化直接影響服務價格的結構,納稅行為因此而發生轉嫁。
營改增后由于稅基、計稅方法和稅率都發生了變化,同時2016年以前試點省份與非試點省份發生應稅項目處理的差異,都會對企業的稅負產生影響,從而使企業的利潤在營改增前后存在較大的差異。首先,營改增之后,納稅額由原來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改為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由原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改為計入負債,從科目的變化來看不再直接影響當期利潤;其次,我國稅法規定要根據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這三大稅種在企業當期的發生額,計算當期應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兩項合起來的稅率為10%,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因此營改增之后仍然間接影響利潤,但是營改增之后,相比之前對利潤的影響是否為正效應,還要考慮稅率的變化、抵扣效應以及行業、地區差異。
3.3 營改增抵扣效應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營業稅是按照營業額全額征收,營改增之后,上一環節的增值稅可以作為進項稅額在本環節的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也就是只對增值部分征收增值稅,減少了稅基,雖然稅率整體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增值稅抵扣效應的存在,理論上來說是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增值稅的進項稅額來源于外購商品或服務以及購買固定資產。
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單位外購商品的增值稅是不能抵扣的,是商品的終極消費者,因此交給上一環節的增值稅再加上負擔的營業稅,企業的稅負確實比營改增之后要重。但是營改增之后,如果外購服務或商品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或者本環節構成服務或商品的成本中不能抵扣的項目占比過重,如勞動力成本,稅負反而會增加,如果生產原料的投入占比較高,則減輕稅負的效果越好。
營改增之后,企業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這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的企業來說,無疑為企業提高了收益。
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單位購買固定資產的增值稅是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購買當年的稅負和現金流都會受到較大影響,固定資產的攤銷計入成本費用的時間又過長,對以后各期的利潤都會有所影響。
營改增之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抵扣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現金流加大固定資產的投資,加速市場資產流通,提高企業的收益。
3.4 營改增稅率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營改增之后,稅率的變動是最直接影響到企業稅負效應以及商品服務價格結構的。此次稅率變化最大的是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由原來的5%提高到17%,但是在營改增之前,該行業繳納的營業稅是按照差額計算的,有形動產的購買價款和為此支付的利息是可以扣除的,所以單從稅率和計算方法來看,營改增之后稅負可能會有大幅提高。對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行業來說,稅率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營改增之后這些行業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可能會使得稅負明顯減少。
從行業對比來看,有些行業因為稅率的提高反而增加了稅負,有些行業雖稅率的提高但是稅負卻下降了,因此不能簡單的說所有行業和企業的稅負都享受了營改增這項稅收政策變化的成果。
今年作為營改增的過渡期,兩稅制以及稅收優惠政策都會影響到今年企業的稅負效應。從宏觀角度看,營改增稅率的調整也體現了國家通過稅收政策的的變化,調整產業布局指導市場經濟發展的調控。
4 結論分析及建議
4.1 結論分析
營改增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需要分行業分地區來進行分析。
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服務行業營改增的稅負降低效應不強,對利潤的影響可能會比較負面。原因一方面可以歸結為稅率的提高,這量個行業的稅率從5%提高了11%,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兩行業共同特征為可以抵扣的項目過少,例如建筑行業,購買工程物資的進項稅額是不得抵扣的,需計入不動產的工程成本。例如交通運輸業,雖然購買的運輸車輛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但是企業中現有運輸車輛絕大部分是營改增之前購買,再加上購買不是特別頻繁,所以進項稅額的抵扣只在購買運輸車輛的當年對稅負有較大的影響。還有這兩個行業購的人力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較高,而人力成本購買是不能抵扣的項目,因此這些行業在營改增之后稅負有可能不降反增。
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業務,即使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在營改增之前,也是可以扣除動產的購買成本,但是由于稅率提高的幅度過大,導致了這兩項業務的稅負在營改增之后會提高,企業的利潤會下降。
筆者認為,這兩項服務稅率的提高主要是政府希望通過調節稅收政策,宏觀調控加快資產的流通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
其他行業稅率提高的幅度較小,而且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可以進行抵扣,所以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稅負會下降,企業的利潤會提高。
筆者認為這些行業一方面小企業居多,再一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降低稅負可以扶持小企業發展,調整價格結構,讓普通居民受益。
另外地區差異對營改增后企業利潤的影響也比較大。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第三產業活躍,人口聚集,服務行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比相對不發達地區較大,如一二線城市,居民對服務行業的消費能力強,需求高,因此稅負的降低更加促進了服務行業的活躍發展,對企業利潤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而三、四線城市,居民生活單一,服務行業發展緩慢,因此稅負的降低對服務行業的刺激效果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沒有發達地區顯著。
4.2 建 議
一是擴大營改增抵扣的范圍,抵扣項目少是稅負不降反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擴大抵扣范圍,如交通運輸企業的過路過橋費等,有利于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通暢,降低企業的稅負。
二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能力。隨著營改增納稅環境的改變,企業應快速調整適應,選擇最優的采購決策,適時調整價格結構,加強增值稅的稅控管理,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
參考文獻:
[1] 龔輝文.關于增值稅、營業稅合并問題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2,(5).
[2] 唐登山,周全林.營業稅稅負的增值稅當量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