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春 何招發 許中英
利劍出鞘促規范 全面高效強監管
——《廈門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3月1日正式實施
包國春 何招發 許中英
電梯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社會廣泛關注的民生問題。據統計,廈門市電梯數量超過3萬臺,占福建省全省電梯總量的23%,并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且有大批電梯進入老舊期,安全管理面臨較大壓力。在此情況下,制定符合本市實際的電梯管理制度,完善電梯安全監管體系勢在必行。
2015年廈門市政府立法計劃確定由市質監局起草的《廈門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正式規章項目。12月17日,廈門市政府第97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辦法》草案。12月30日,裴金佳市長簽署廈門市人民政府令第160號,公布了《辦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這項舉措無疑為廈門市電梯安全再上了一道“緊箍咒”、“安全鎖”。
《辦法》總共33條,主要圍繞電梯安全管理體制、電梯相關環節的行為規范、老舊電梯的處置、電梯應急救援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制度設計,并與原有法律法規、安全技術規范相銜接,構建出一套嚴密、實用、高效的電梯安全管理體系。
事故猛于虎,責任重如山。電梯安全管理關聯到電梯產品質量、電梯選型配置、產權人監督管理、物業服務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老舊電梯更新、改造、修理機制及費用籌集、支出等諸多環節,只有完全落實責任主體,強化安全責任意識,明確劃分各環節主體的責任,嚴格遵循行為規范,環環相扣,才能真正掃除電梯安全隱患。

廈門市質監局技術人員正在檢查BRT自動扶梯
《辦法》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共有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主體義務,并對電梯生產單位、電梯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對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的各項職責、在用電梯定期檢驗及電梯日常維護保養、電梯故障應急救援及事故處理行為規范均作了詳細規定,完善了制度措施,強化了法律責任落實。并重點解決了“無主電梯”的責任承擔,從技術和資金兩方面入手,加強了對老舊電梯的管理,從根本上抓實了全市電梯安全的保障,強化了安全風險防控,筑牢了安全防線。
針對目前電梯使用中存在的應急救援響應、處理不及時等突出問題,廈門市建立了“資源共享、統一調度、多方參與、社會聯動”的工作思路,積極構建電梯安全監督管理機制。
《辦法》鼓勵電梯維護保養單位建立區域性的電梯安全救援網絡,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多元共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模式。由市質監部門建立電梯安全應急處置中心,對全市電梯應急救援實行統一調度和管理,并與“公安110”、“消防119”聯動,以此提高電梯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此外,還積極構建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電梯運行實時狀態監測、故障自動生成報警、應急協調處置、事故追憶分析、風險監控、維保質量電子稽查、遠程監察和社會宣傳等功能。平臺的建設將會大大提升電梯安全運行管理和應急救援水平:一方面,在學校、幼兒園、醫院、客運碼頭、商場、劇院等公共聚集場所新安裝的載人電梯配置電梯安全信息采集設備,實時向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傳輸準確信息,以此實現電梯運行狀態的實施監測。另一方面,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與電梯安全應急處置中心相聯通,實現信息共享,確保電梯安全平穩可控,預防電梯故障、減少安全事故。
《辦法》中對建立投訴和舉報制度、推動完善電梯安全管理制度性措施、加強監督檢查以及建立信用評價機制等多種方式做了強化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電梯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電梯存在事故隱患的,可以向市質監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投訴或者舉報;通過電梯安全評定、服務質量評價、違法行為人檔案等手段,強化信用約束、規范電梯各方主體的行為。

廈門市特檢院技術人員正在對電梯進行監督檢驗
在實際工作中,廈門市質監局不斷創新監管理念、探索監管模式,狠抓嚴管、鐵腕整治,通過日常監督檢查,重點安全監督檢查和專項監督檢查三種方式,加強電梯安全監管,標本兼治,確保全市電梯安全形勢穩定。在老舊電梯安全監督管理上,通過開展電梯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切實實現預防為主的理念,降低安全風險;通過補助部分更新改造資金,健全住宅電梯更新、改造、修理資金籌集機制,有效解決資金難籌集的問題;通過加強對維保單位的監管,提高維保質量。同時,加強對老舊電梯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確保及時發現電梯故障,更換損壞、老化的零配件,保證電梯安全運行。
無危則安,無損則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在電梯安全管理上的持續發力和《廈門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的有效實施,廈門市電梯安全態勢將向更好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