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坤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昆明廣播電視臺380m2演播廳的改造
蘇永坤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本文從昆明廣播電視臺二號演播室系統改造的設計實踐出發,介紹了該系統的改造思路及改造過程。通過改造,使演播室具備更豐富的演播功能,這次改造也兼具設備的有效使用和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從而保障制播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制播質量和效率。
廣播電視;演播廳;系統改造
昆明廣播電視臺二號演播廳具有380m2的演播面積,是臺內第二大演播廳。分為控制室和演播區,控制室在2樓,演播區在一樓。
原有系統是北京華彤正興視音頻系統集成公司集成的4+2訊道的EFP系統。攝像機為四臺湯姆遜LDK-300、帶焦距為4.5的佳能廣角鏡頭、薩其拉三腳架、湯姆遜KayakaDD16路1級M/E標清切換臺、飛利浦應急視頻矩陣、應急二選一倒換開關、DVCPRO50錄像機、新奧特字幕機、光端機、同步機(主、備及二選一切換開關)、GPS電子時鐘、Telex通話系統等設備。
這套系統曾完成我臺《東寺街西寺巷》《樂事拐拐小樓上》等系列方言喜劇的拍攝錄制工作,可謂功勞巨大。由于電視劇的拍攝錄制具有季節性,為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拍攝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這套系統也兼做二號演播廳的演播錄制設備。
隨著現代電視制作技術手段的進步和發展,昆明廣播電視臺對于電視節目的制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時效,多區域,參與和互動,成為新時代電視節目的主要技術標識。原有系統的簡單拍攝錄制已不能滿足欄目制作越來越高的制播要求。此次改造設計主要是構建一個功能更全面的專業類演播廳系統。整體系統全部構建于已有的EFP系統之上,盡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器材,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達成電視節目制作的各種專業技術要求,同時,將該系統的設計和應用要求進行合理協調,使之不僅可以適應一個主景區兩個輔助景區及在線包裝、現場大屏幕節目制作的節目應用、電話連線互動,還可以完成相應節目現場制作并實現獨立直播功能。與此同時,舒適的工作環境、技術的適用性、安全性以及高性價比、提高直播質量和效率,都是該項目整體改造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因素。
在系統設計改造前,我們充分聽取了業內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充分了解了昆明廣播電視臺對于系統使用的技術需求,在對原有系統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造方案,以確保滿足欄目制作越來越高的制播要求
基于項目的前期需求分析,詳細的系統設計方案主要分為視頻系統、音頻系統、燈光系統、背景大屏系統、輔助系統、集成設計等六個方面。
2.1視頻系統
2.1.1系統分析
湯姆遜KayakaDD切換臺具有16路SDI標清數字輸入,4路SDI數字輸出,帶Clean信號輸出。輸入端已使用11路,具體如下。CAM1-4、FS1-2、VCR1-2、CG及CG-Key,其中,CG-Key設在第15路,16路作為彩條測試信號輸出,空余5路。
綜合頻道業務部門所提出的要求,需在原有4訊道基礎上增加搖臂攝像機訊道;微波衛星接收(主、備),3G接收,P2錄像機采集及素材播放(2臺),非編播出服務器,非編回采,直播返送信號監看,備播應急衛星信號,在線包裝系統。考慮到在線包裝替換字幕機可沿用切換臺的CG-Key輸入端,整個系統還需要處理9路輸入信號。從易用性及切換臺剩余可用路數的角度考慮,需要拓展輸入信號的路數。
2.1.2視頻系統改造要點
2.1.2.1 增加的視頻信號處理
增加飛利浦16×2矩陣,將搖臂攝像機訊道,微波衛星接收(主、備),3G接收,直播返送信號監看,備播應急衛星信號歸為外來信號,接入16×2矩陣進行選切。矩陣輸出經解嵌處理后,分別送到EFP系統的EXT1和EXT2輸入端和調音臺輸入端。利用兩臺廢棄的松下935錄像機作為EXT1和EXT2解嵌處理。之所以把搖臂訊道歸入16×2矩陣而沒有直接送進切換臺,一是出于切換臺鍵位的考慮,在不更動切換臺前9路信號排序的前提下,EXT1的鍵位剛好在CAM4的鍵位之后,標為CAM5更便于導播切換;二是原有的Tally系統EXT的外部提示,把搖臂訊道接到EXT上更便于擴展攝像師端的Tally提示;三是在我們使用的搖臂攝像機為松下攝像機,與原系統配置的攝像機為不同品牌,畫面參數需要單獨調整。
P2卡采集及素材播放選用松下AJHPD2500錄像機(2臺),具有較為完善的采編播控功能,其輸出信號直接送入切換臺的第十和第十一路。

圖1 視頻系統改造圖

圖2 視頻同步系統改造圖
非編播出服務器只有加嵌的SDI信號輸出,需經解嵌板解嵌后才能送到調音臺;解嵌后的視頻信號送入切換臺第十二路。
2.1.2.2 在線包裝系統
原系統的新奧特字幕機與Dauric在線圖文包裝系統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是將字幕機字符信號接入切換臺外鍵輸入,作為鍵信號連接,字幕機的鎖相基準仍為切換臺輸出的黑場信號。遂拆除原字幕機而改接Dauric在線圖文包裝系統。與新奧特字幕機不同的是,Dauric在線圖文包裝系統可實現雙視窗播放,需有兩路SDI輸入,選擇由切換臺的AUX1、AUX2送入,方便視窗內容的調度。
原系統的字幕機便于拆卸搬運組裝,集成在EFP箱體中下方,不利于字幕人員工作,改成Dauric在線圖文包裝系統后,將其移到箱體外側,以利于包裝人員更舒適地工作。
2.1.2.3 背景大屏
背景大屏系統主要由主LED大屏,視頻處理器和播放控制電腦組成。
選用VDWALL視頻處理器,型號為LVP605S,該視頻處理器具有多種輸入接口,方便選擇不同的視頻輸入要求,播放控制電腦為Dell筆記本電腦,電腦的音頻輸出接入調音臺。
大屏播放控制電腦在播放大屏素材的同時,還可播放音頻素材,利用電腦播放音頻素材,可以支持更多音頻格式的播放。
切換臺的AUX3接大屏控制視頻處理器,可以更方便地在大屏上調出實時顯示PGM信號。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屏的供電線路設計,由于整個大屏使用數臺開關電源并聯,將市電轉換為低壓直流電供電,每個子屏由兩臺額定功率為200W的開關電源供電,整個大屏由24臺子屏拼接而成,則共計使用了48臺開關電源,開關電源的啟動電流數倍于額定工作電流,同時并聯那么多開關電源,就不能同時啟動整個大屏,于是我們采用了三級空開分片啟動大屏的方式,這樣就減小了大屏啟動時對電源系統的沖擊。
2.1.3視頻同步系統
使用兩臺Tektronix SPG422同步信號發生器及S3201二選一切換開關。
從EFP的REF輸出接口經視分板分配后,分別送入解嵌用的935錄像機,P2錄像機,非編播出服務器,Dauric在線圖文包裝主機等設備。
2.2音頻系統
調音臺由松下RAMSA的WRS4416A型16路調音臺改為使用CREST AUDIO(高峰)HP8-32型32路調音臺,可適應更多音頻信號處理的需求。配有4只鵝頸臺式話筒,5只手持式UHF無線調頻話筒,3只微型無線話筒,德煒TELW強指向型臺式主持人話筒,站架話筒等。調音臺采用主備電源供電的方式,保障其可靠性。
2.3燈光系統
由于經費預算的限制,我們沒有把燈光改為LED燈源,而是僅對原有的布光進行了調整。
2.4輔助系統
2.4.1TALLY系統
鑒于Tally系統拓展改造的可實現性不強,我們保留和使用原有的Tally系統。
2.4.2增加倒計時時鐘顯示系統
選用DJS-3000倒計時器及顯示屏,其與原系統的TVZ3100A型衛星校時鐘同為青島廣播電視設備研究所的產品,可以很好地匹配使用。
2.4.3通話系統
延用TELEX通話系統,實現導播與攝像師之間的實時通話,導播與主持人之間使用TT-44與TR-34無線通話包單向溝通,可獲得更好的鏡前形象。
2.4.4提詞器
提詞器安裝在4號攝像機上,為主持人提供文稿提示。
2.4.5電話耦合器
選用福川科技(ForTune)的TH804B型熱線電話耦合器,使主持人與觀眾進行實時有效的互動。
2.4.6搶答器
搶答器系統由主控操作電腦和搶答LED顯示屏及搶答開關組成,與主系統僅有音頻鏈接,主操作電腦的音頻輸出信號送入調音臺,經過擴音設備擴音后既可播放搶答提示音,又可播放音樂素材。

音頻系統改造圖
通過技術部與頻道業務部門同事一個多月的共同努力,經過搭建、探討、測試,實戰演練等過程,很好地完成了系統的改造工作。改造過程也涉及許多體力勞動,比如大量拆卸、搬運,布線等工作;同事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的精神,使得這項改造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在我臺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我們通過最少的投入,對設備進行了合理配置。通過近一年的使用和調整,系統運行穩定,未出現任何大的故障。改造后的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臺節目制作水平,改善了我臺節目播出質量,提高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蘇永坤(1976-),男,漢,福建南安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設備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