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峰,杜風光,劉 鉞,喬建援,李 勇,王方方,劉 燕
(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車用生物燃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南陽473000)
采用響應面法優化高濃度發酵探究
王秋峰,杜風光,劉鉞,喬建援,李勇,王方方,劉燕
(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車用生物燃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南陽473000)
高濃度發酵在當下酒精發酵行業是勢在必行。實現高濃度發酵,在采用高效酵母的同時,控制主發酵期的溫度是很必要的。發酵溫度由34℃降低為32.5℃,酒精度將達到16%vol以上,總糖維持在生產要求的2.5%左右,通過響應面法對高濃度發酵的條件進行優化,為生產提供參考和依據。
高濃度發酵; 響應面法; 發酵溫控; 酒精
隨著國家減少碳排量目標的制定,而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燃料乙醇工業緩解了石油資源短缺的問題,減輕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1]。燃料乙醇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國的酒精發酵行業卻面臨如下問題:如原料供應問題,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的燃料乙醇目標為1500 萬t,而對應的糧食消耗為4200萬t,需要采用非糧作物如木薯、糖類和纖維質等[2-3]生產酒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酒精廠的發酵醪酒精含量與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提高酒精發酵罐的發酵能力,降低能耗、水耗,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采用提高酒精濃度即濃醪發酵[5]。雖然濃醪發酵技術有許多好處,但是應用過程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高濃度發酵需要耐高濃度、耐高溫以及耐高酒度的優良菌株,其次要提高生產管控水平,對發酵過程溫度過高能夠及時有效地調節和管控。否則盲目提高濃度可能釀成生產事故。
本實驗以天冠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選育的耐高酒精度、耐高溫與耐高濃度菌株作為菌種,結合生產車間原料為發酵醪,應用降低開發成本、優化實驗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有效的響應面優化法[6-9]對工藝進行優化,為生產提供參考和依據。
1.1材料與試劑
菌種:天冠集團實驗中心高轉項目組實驗室保藏。實驗原料:木薯粉、玉米粉、A/B淀粉漿,燃料乙醇生產車間。
實驗試劑:神舟糖化酶,酶活力100000 U/mL;諾維信液化酶,酶活力70000 U/mL;隆大酸性蛋白酶,酶活力50000 U/mL;尿素。
儀器設備:電熱恒溫水浴鍋,DK-S28,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電熱恒溫培養箱,DHP-2010,華利達實驗儀器公司;恒溫培養振蕩器,ZHWY-211C,上海智城分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萬用電爐,DL-1北京中興偉業儀器有限公司。
1.2實驗方法
工藝流程:混合原料分組液化后再混合→稀釋一定量液化醪接菌種制作酒母→向成熟酵母中添加液化醪并且同步糖化發酵→蒸餾。
實驗過程盡量模擬生產過程進行。采用混合原料發酵(玉米、小麥、木薯),分組液化可以提高物料的利用率以及降低能耗,即將玉米與水按比例混合后,添加高溫液化酶以95~100℃液化2~3 h,木薯粉與小麥淀粉漿(小麥通過洗濾后制成的淀粉漿)混合后,添加高溫液化酶以90~95℃液化,冷卻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實驗室三角瓶搖床發酵,采用三角瓶中直接培養酒母,待培養成熟后(細胞數1億/mL,出芽率20%以上)向三角瓶中添加液化醪糖化酶進行同步糖化發酵。
1.3分析方法
酒精度的測定、總酸的分析、外觀糖的測定、殘還原糖的測定、殘總糖的測定按文獻[10]方法進行。
1.4高濃度發酵的單因素實驗
1.4.1發酵濃度對酒精發酵的影響
將液化醪稀釋至物料濃度為25%,裝入1000 mL三角瓶中接種發酵菌落培養,培養成熟后,分別添加不同濃度的液化醪,使總發酵濃度分別為270 g/L、290 g/L、310 g/L,在32℃培養箱中搖動發酵,轉速為100 r/min,直至發酵結束(失重小于0.2 g/h),檢測其酒精度。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
1.4.2發酵溫度對酒精發酵的影響
將液化醪稀釋至物料濃度為25%,裝入1000 mL三角瓶中接種發酵菌落培養,培養成熟后,分別添加不同濃度的液化醪使總發酵濃度為290 g/L,分別在30℃、32℃、34℃溫度下發酵,培養箱中搖動發酵,轉速為100 r/min,直至發酵結束(失重小于0.2 g/h),檢測其酒精度。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
1.4.3發酵時間對酒精發酵的影響
將液化醪稀釋至物料濃度為25%,裝入1000 mL三角瓶中接種發酵菌落培養,培養成熟后,分別添加不同濃度的液化醪使總發酵濃度為290 g/L,發酵溫度為32℃,培養箱中搖動發酵,轉速為100 r/min,分別在60 h、66 h 和72 h檢測其酒精度。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
1.5高濃度酒精發酵的響應面設計
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選取發酵濃度、發酵溫度以及發酵時間作為響應面法的考察因素。以酒精度作為響應值,用統計學軟件Design-Expert 8.0設計3因素3水平響應面分析實驗,各因素的編碼與取值見表1。

表1 響應面編碼與取值情況
2.1單因素實驗結果
2.1.1發酵濃度對酒精發酵的影響(圖1)
由圖1可知,32℃時隨著濃度的升高,酒精產量不斷增加,當濃度達到290 g/L后,酒精含量升高不顯著,而且隨著濃度升高,酒精產率反而降低,原因是酵母受到過高的糖濃度脅迫使發酵無法進行。
2.1.2發酵溫度對濃醪酒精發酵的影響(圖2)

圖1 不同濃度原料發酵結果的影響

圖2 不同溫度對濃醪酒精發酵的影響
由圖2可知,發酵濃度為290 g/L,在28℃下發酵很緩慢,在64 h后發酵酒精度不高,隨著溫度升高,發酵速率加快,在一定時間內物料得到更充分利用,但是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產酒精率不斷下降,是由于濃醪發酵勢必產生高濃度的酒精,高溫造成酒精對酵母的損害作用,而溫度的升高加劇了該損害作用使酵母大量死亡,發酵無法進行。
2.1.3發酵時間對濃醪發酵的影響(圖3)

圖3 不同發酵時間對濃醪發酵的影響
由圖3可知,在發酵濃度為290 g/L、發酵溫度為32℃,發酵到72 h時,隨著發酵時間進行而酒精度不斷上升,72 h后,隨著時間延長,生酸污染的風險增大而且延長時間不利于提高設備利用率。
2.2響應面實驗結果(表2)
2.3回歸模型的建立(表3)
通過統計軟件Design-Expert 8.0以酒精度為響應值,對表2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出參數的初步回歸模型:


表2 響應面設計與結果

剔除不顯著項,經過優化后回歸模型為:


表3 酒精度回歸模型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模型P值為0.0015表明回歸模型方程極顯著:失擬項0.4579>0.05,表明不顯著,模型的校正決定系數為RADJ=0.9330,表明回歸模型與實測數值可以較好的擬合。變異系數(CV)表示實驗的精確度,值越大,實驗結果的可靠度越低,實驗CV為1.67%在可接受范圍,表明此模型可以對酒精度結果進行分析和預測。
回歸方程各變量系數顯著性檢驗可知,模型(1)的一次項中A-溫度、B-濃度影響極為顯著,C-時間影響不顯著,交互項都不顯著,二次項A2影響顯著。
2.4酒精發酵工藝優化以及驗證
通過Design-Expert軟件設計對高濃度發酵的溫度控制進行優化,設計的最適濃度為310 g/L,發酵溫度為30.70℃,發酵時間為68.3 h,預測酒度為16.44%vol,考慮到實際的生產控制情況,以及設備利用率,在進行3組平行驗證實驗時將溫度調高到32.5℃,發酵濃度290 g/L,發酵時間64 h,發酵結果為酒度15.8%vol,比軟件預測的15.55%vol提高了1.6%vol,在國內屬于先進水平,可以將此發酵工藝設為最佳生產參數。
高濃度發酵的前提條件是選育耐高酒、耐高溫與耐高濃度菌株作為菌種,天冠企業集團通過與浙江大學合作選育優良菌株[11]并且與生產緊密結合,使該企業的發酵酒度與原料利用率得到比較大的提高。
由于發酵溫度對微生物生命活動影響很大,發酵結果的好壞與溫控有密切關系,所以在進行高濃度發酵時一定要做好溫控工作,可以選擇溫度較低的季節或者加大板冷以及打循環的強度。
通過Design-Expert軟件設計對高濃度發酵的溫度控制進行優化,設計的最適濃度為310 g/L,發酵溫度為30.70℃,發酵時間為68.3 h,預測酒度為16.44%vol,在考慮到實際的生產控制情況,將溫度調高到32.5℃,發酵濃度為290 g/L,發酵時間為64 h,發酵結果為酒度15.8%vol,比軟件預測的15.55%vol還提高了1.6%vol,結合實際的生產工藝管控以及管理水平,可以適當降低發酵溫度同時調高發酵濃度,充分利用資源做到提高生產率、提高原料利用率、節能增效才是企業發展之道。
[1]王成軍.燃料乙醇在美國和巴西的發展[J].國際石油經濟,2005,13(5):51.
[2]陶榮,白曉峰,蔣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秸稈發酵制酒精[J].釀酒,2006,33(3):45-49.
[3]馬曉健,趙銀峰,祝春進,等.以纖維素類物質為原料發酵生產燃料乙醇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4(11):77-81.
[4]方亞葉.酒精廢糟液的綜合處理[J].釀酒,2003,30(1):74-79.
[5]黃宇彤.酒精濃醪發酵菌種選育及發酵條件的優化[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02.
[6]陸燕,梅樂和,陸悅飛,等.響應面法優化工程菌產細胞色素P450 BM-3的發酵條件[J].化工學報,2006(5):1187-1192.
[7] 蔣丹丹,張彬,梁志宏,等.響應面法優化降膽固醇馬紅球菌F21-1的發酵培養基[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8(2):20-24.
[8]郝學財,余曉斌,劉志鈺,等.響應面方法在優化微生物培養基中的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1):38-41.
[9] 江元翔,高淑紅,陳長華.響應面設計法優化腺苷發酵培養基[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09-313.
[10]王福榮.釀酒分析與檢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30-270.
[11]張曉陽,杜風光,池小琴,等.代謝工程與全基因組重組構建釀酒酵母抗逆高產乙醇菌株[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1(7):91-97.
Optimiza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Ferment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NG Qiufeng,DU Fengguang,LIU Yue,QIAO Jianyuan,LI Yong,WANG Fangfang and LIU Yan
(State Key Lab of Motor Vehicle Biofuel Technology,He'nan Tianguan Enterprise Group Co.Ltd.,Nanyang,He'nan 473000,China)
High-concentration fermentation is imperative in alcohol fermentation industry at present.Except for the use of high-efficiency yeast,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during chief fermentation period.In the experiment,as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dropped from 34℃to 32.5℃,alcohol content would reach above 16%vol with total sugar content at around 2.5%,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on.The optimiza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ferment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production.
high-concentration ferment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temperature control;alcohol
TS262.2;TS261.4
A
1001-9286(2016)09-0086-03
10.13746/j.njkj.2016170
2016-05-19
王秋峰(1983-),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生物能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