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大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094)裴歡 石海清 方勝
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計算機化系統附錄的公告頒布以來,我公司為加強和規范計算機系統管理,不斷提高計算機系統管理質量,使計算機系統符合預定用途,并滿足現有法規的要求,參考良好自動化生產實踐指南第五版(GMAP5),制定本方案。《計算機化系統附錄》適用于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過程中引入的計算機化系統,《附錄》要求:“計算機化系統的“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各種活動,如驗證、維護、管理等,需要各相關的職能部門人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即對計算機化系統,應對其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應建立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因此,結合GMP法規要求,建立計算機系統生命周期的管理原則,使用項目管理的工具,從質量目標、項目周期、支出費用、資源支持、管理過程的持續改進、職責分配方面進行策劃。
計算機化系統管理項目擬在我公司建立一個良好的實踐框架,該框架的目標是保證患者安全、產品質量以及數據完整性,同時給我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通過此項目,我公司將建立/規范以下過程:制定計算機化系統URS時,依據產品和業務流程制定需求規范;基于質量管理體系和風險評估的計算機化系統生命周期管理;基于風險評估的計算機化系統生命周期活動的增減;計算機化系統的供應商管理。
①項目策劃的過程管理文件增加計算機系統管理相關內容:制定/修訂率100%;②新購計算機化系統應制定相應需求規范:URS制定率100%;③對原有計算機化系統進行識別與評估:評估率100%;④對計算機化系統使用維護保養進行規定:使用維護保養SOP制定/修訂率100%;⑤對計算機化系統供應商進行評估:供應商評估率100%。
我單位對本項目高度重視,力爭通過建立完善的計算機化系統管理體系,制定有針對性的質量保證措施,實實在在地做好計算機化系統管理工作。
3.1.1 項目策劃階段 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確認與驗證附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計算機化系統、良好自動化生產實踐指南第五版(GMAP5)標準要求,在我公司建立計算機化系統管理過程。依據項目進展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本階段工作共包括:①調研分析階段;②過程策劃階段;③動員階段;④培訓階段;⑤文件編寫階段;⑥文件發布階段;⑦計算機化系統管理實施階段(含采購、生命周期管理、供應商管理、驗證);⑧內部審核階段。
3.1.2 項目周期 計算機化系統管理體系建立階段約需3個月;內部審核階段運行半年后,約需1天。
3.1.3 支出費用 外派培訓費用、供應商外審費用、供應商協助驗證費用等。
3.2.1 高層領導的推動 由于計算機化系統牽涉到公司環境、生產、物料等重要部門,高層管理者將在項目過程中起到最為基本的領導和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高層領導強有力的直接推動項目,并對項目進程進行有效的監督。
3.2.2 項目組的成立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公司所有部門都會參與到一些具體工作的實施,諸如流程、危險源識別,文件編制和修訂工作,這需要有一個能夠充分溝通,互助合作,敏捷行動的項目組。項目組的成員必須由部門管理者及骨干員工組成,項目組成員及下設小組成員建議如下表所示。項目組成立后,每2周進行項目例會,溝通項目信息,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項目進展。項目組設置如附表2和3。
3.2.3 必要的硬件條件改善 在計算機化系統管理建立過程中,可能有一些不符合項(例如軟件、硬件所涉及方面),需要進行改造,這些缺陷的整改和完善,需要公司提供資源支持。

附表1 質量目標的分解控制表

附表2 項目組成員表

附表3 項目組下設小組成員表

附表4 工作分解結構表
3.3 管理過程的持續改進 內部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項和建議改進項應建立CAPA并追蹤整改。
使用工作分解結構將項目分解為工作目錄,加入所需人員及時間要求,如附表4所示。
經過約6個月的項目實施,我公司基本建立良好的計算機化系統管理實踐框架,建立并規范計算機化系統管理過程,可保證患者安全、產品質量以及數據完整性,滿足現有法規的要求,最終保證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