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537000)龐麗坤
近年來,由于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大氣污染的加重、人們長期大量的吸煙飲酒以及一些特殊的職業因素等,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除了一些常見的慢性肺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臨床
上肺部陰影的病人呈明顯增多的趨勢[1]。目前,經纖支鏡肺活檢已經成為診斷肺部陰影的重要技術手段;為了進一步研究它的臨床診斷價值,筆者現將我院近3年多來收治的肺部陰影的患者進行纖支鏡肺活檢的檢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CT檢查發現肺部陰影,且適合行纖支鏡肺活檢術的病例8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齡31~82歲,平均年齡59.4歲。

附表 86例肺部腫塊患者活檢組織診斷結果
1.2 檢查方法 首先行常規檢查,如胸片、CT、肺功能檢查、血氣分析、心電圖、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等,確診無手術禁忌癥[2],待術前準備完成后,進行局部麻醉。
患者取仰臥位,經鼻腔插入纖支鏡,當鏡端通過聲門上方時,通過注射管經纖支鏡的活檢孔將5ml 2%的利多卡因注入氣管內,作支氣管黏膜麻醉。待充分麻醉以后,將纖支鏡插入氣管,首先整體觀察雙側氣道,如果沒有明顯的異常,將纖支鏡的鏡端插入肺部陰影所在部位的支氣管內,將活檢鉗送到病灶區,用活檢鉗咬取病變肺組織3~5塊后退出。將取出的標本置于10%的福爾馬林液中固定,送檢病理。同時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該密切觀察病人的變化。術后患者應安靜休息,2小時后可進食飲水,但仍需密切觀察病人的變化[3],以免發生術后不良反應。
1.3 結果評定方法從組織學檢查進行診斷結果的評定[4]。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6例肺部陰影的患者,經過纖支鏡肺活檢后:組織學檢查結果呈陽性的有63例,故診斷陽性率為73.2%。具體見附表。
上述結果表明:經纖支鏡肺活檢,肺部陰影的診斷陽性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目前肺部陰影主要是通過CT技術進行排查,就CT診斷標準而言,凡病灶邊緣清楚的軟組織密度病灶,≤3cm稱結節,>3cm稱腫塊;就病灶的性質而言,它可見于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和非腫瘤性病變。在診斷方面,雖然X線、CT、核磁共振都可以對病灶的部位、大小做出一個明確的診斷,但是對于腫塊的定性診斷卻非常困難,而定性診斷的準確性對于臨床用藥和治療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七十年代我國引進纖維支氣管鏡以來,它對于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它主要是借助現代高科技技術,把玻璃纖維制成可彎曲的內窺鏡,經患者的口腔或者鼻腔插入氣管,以直接窺視肺臟的病變部位,進而可以直接對氣管、支氣管病變處進行刷檢和活檢,這樣既可以得到肺組織學方面的診斷,還可以進行細胞學檢查和細菌培養,因此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所以該項技術在呼吸內科領域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5]。本次研究中經過纖支鏡肺活檢后:組織學檢查結果呈陽性的有63例,故診斷陽性率為73.2%,表明纖支鏡不僅能夠克服其他常規的呼吸系統檢查(如X線、CT等)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夠減輕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同時還能夠向患者提供較為鮮明生動、清晰準確的高分辨率的氣管支氣管圖像[6]。正是因為這些優點,纖支鏡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尤其是對于肺部陰影的診斷價值也越來越高。
肺部陰影的臨床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準確的診斷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而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肺部陰影是肺癌,肺癌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7],因此在診斷治療上更應該選對方法,從最大程度上降低其誤診率和漏診率。而纖支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準確的診斷出病灶的性質,因此對于肺部的陰影,應該及時行纖支鏡檢查,以明確陰影的性質,如果是良性腫瘤就及時進行治療,如果是惡性腫瘤,可以早期發現,早期預防[9][10]。
總之,纖支鏡對于肺部陰影的定性、定位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8],值得在臨床上得到更大的推廣,同時它在臨床上的診斷價值也會不斷有新的進展,值得醫療工作者在臨床實踐應用中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