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華新龐革平謝振華
十年再造新北海
文/劉華新龐革平謝振華

▲中國最美海島之一的潿洲島(新華社黃孝邦攝)
近日,廣西北海頻傳喜訊。由芬蘭和瑞典合資的斯道拉恩索集團在北海投資的包裝白卡紙生產線正式投產,總投資達191.2億元人民幣;年接轉300萬噸的中石化廣西LNG項目投產;骨干企業誠德集團提高用電負荷20%,開足馬力加大產量;電子信息企業開工率100%……這是北海市經濟增長的若干亮點,也是近十年北海“鳳凰涅磐”的一個掠影。
曾經,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20世紀80年代曾榮列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卻因房地產泡沫重創而錯失發展良機。到2005年,北海經濟依然總量小、基礎差、底子薄。
2006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設立。2008年1月,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北部灣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磨一劍,北海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164.6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892.1億元,年均增長達到15.6%。2012年至2015年,北海的經濟增長速度連續4年排在廣西14個設區市首位,成了名副其實的發展領頭羊。
2006年以前,北海產業以水泥、煙花、制糖等傳統工業為主,規模小、實力弱。北海迫切需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
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北海把堅持發展壯大優勢產業作為貫徹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關鍵之舉,精心打造北海工業園區、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北海高新區、合浦工業園區、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海洋產業科技園區以及龍港新區鐵山東港產業園,全力筑巢引鳳,產業支撐顯著增強,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三大產業迎來大發展。
中國電子行業的領頭企業中電集團來了,并形成強大的“蝴蝶效應”,吸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陸續進駐。2015年,北海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034.8億元,成為北海首個千億元產業。
2005年,北海全市石化產業產值僅為19.66億元,幾經周折,北海從2009年開始對原在市區的煉油廠實施異地搬遷改造,創造了同類項目18個月建成投產的新紀錄。2015年完成升級改造,實現產值259.06億元。
十年前,北海的臨港新材料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2010年引進建設北海誠德新材料項目,2011年3月一期工程投產,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一年時間,創造了同類項目建設的最快紀錄。
“三大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015年合計產值1638.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7.5%,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6.9%,充分說明了產業支撐的關鍵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北海市委書記王可表示。
開放是北部灣經濟區的最大優勢和根本出路,也是北海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十年來,北海實施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打好東盟和粵港澳兩張牌,開創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始終走在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前列。”北海市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建設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馮衛說。
北海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同時擁有海港、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立體交通網絡的沿海開放城市。目前北海火車站每天開行的動車車次達到24對。新建航站樓投入使用,機場旅客吞吐量從2005年的20萬人次增長至2015年的107.8萬人次。建成鐵山港1—4號10—15萬噸公用碼頭泊位,港口年吞吐量擴大了1698萬噸,鐵山港5—6號泊位、石頭埠作業區水工工程基本建成,鐵山港航道二期擴建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以參與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重點,北海全面深化與東盟各國的國際開放合作,東盟已成為北海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同時,北海以推進產業合作為重點,承接粵港澳的產業轉移,香港成為北海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最大的貿易伙伴和主要的出口中轉港。在北海的外資企業中,來自香港的占52%。
十年來,北海不斷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培育和支持現有外貿企業做大做強,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05年的1.96億美元增長至37.9億美元,年均增長34.5%。

▲斯道拉恩索集團投資的廣西北海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許振國攝)
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講了一個生動的事例: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的新廠區建了一個污水池,里面可以養觀賞魚,“污水是經過處理的,公司將10%的投資用在環保上。”
北海擁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無污染”的“天下第一灘”銀灘,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中國最美海島之一的潿洲島,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之一的國家級山口紅樹林保護區。“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更要碧海銀灘。北海無論怎么發展,都必須把生態建設放在發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北海市市長林山青說。
幾年來,北海經濟總量和工業產值持續快速增長,與之相伴的是萬元GDP能耗、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十二五”期間,北海已全面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居全國前列,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連續五年保持100%,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比例保持在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5%,主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到36.3%。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北海不僅經濟實現了新騰飛,而且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先后榮獲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生態名城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