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義雷
眾創空間孵化不出硬科技之說站不住腳
文/韓義雷
批判眾創空間成為當下一件挺時髦的事情。在一個幾百人的論壇上,一位專家拋出了“眾創空間孵化不出硬科技”的觀點。在笑聲、掌聲停下來時,臺下又有嘉賓跟進闡述,“眾創空間也就是草根的快樂,最終成不了大氣候。”
這些判斷大體上是基于兩個現實情況得出的。第一,草根力量成為了眾創空間創業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眾創空間里的初創企業帶有鮮明的互聯網烙印。但前提的真實和結論的真實是兩碼事。若無扎實的調研作為基礎,結論可能并不正確。
這里不能回避的第一個問題是,互聯網創業真的出不了硬科技嗎?在創業者的語言體系中,軟和硬分別指代科技含量的低和高。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世界公認的創新中心硅谷也不能脫離這種趨勢。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的生活服務業,成為眾創空間里的創業熱點本就不足為奇。當然,因為創業成本較低、技術門檻不高,互聯網創業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局面。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但“不夠硬”和“硬不了”不能劃等號。誰敢說眾創空間中一定誕生不了谷歌?又有多少人會判定谷歌是缺少高科技要素的企業?
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公認的硬科技創業,是否真的和眾創空間絕緣呢?在眾創空間集聚度較高的北京,相關部門曾經做過一項調研,雖有75%的創業企業和團隊集中在生活服務業領域,但也有13%和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相關。而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掛牌成立的中科創星眾創空間如今已經實現了院所資源和資本的聯動,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硬科技孵化基地。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把這些簡單的事例擺出來,謠言不攻自破。

▲眾創空間里匯集了許多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海沙爾攝)
再有一點,一提草根就認為出不了硬科技,算不算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我們承認,在這些草根企業里,知識產權擁有量低、創新能力不高成了致命傷。在篩選種子時,眾創空間要嚴把考核關,不能“裝進籃子都是菜”。創業企業也要自我提升,不能因為房租廉價,就躲在眾創空間里混天黑。但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誰也不能否認草根里面也有青年才俊,也會在眾創空間的幫助下,在與科研機構、大企業的交流合作中,從小草長成大樹。
好好地研究問題,好好地提出建議,幫助眾創空間提升專業能力,孵化出更多硬科技,這是專家應該干的事。千萬別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上帝視角進行譏笑和嘲諷,千萬別在沒有根據時由著性子胡亂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