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
通常我們第一個愛上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如果與媽媽的親子關系構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難處理好與另一半的親密關系。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停留在戀母期。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媽,只要一個女人給他溫暖的感覺,讓他放低戒備,覺得自己像小孩兒,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
女人同樣也是如此,她們渴望寬厚無私的愛和照料。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通常婚戀標準中讓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實都是“媽媽”——一個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為什么中國人處理不好親密關系
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國父母有一個十分陳舊的觀念,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怎么對待他都沒有所謂,越大就越應該重視、尊重他。嬰幼兒時期不親密,長大后又瞎親密,處理不好愛與自由的關系。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問題的根源都來自這個階段。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的人格障礙則源于嬰兒六個月之前的嚴重心理創傷。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在嬰兒期,無論如何溺愛他都不過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母親對于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決定作用的。三歲之前,父愛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媽媽,給媽媽安全感,而不是爸爸直接發揮作用;三歲之后,父愛才開始發揮作用。但是,中國人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家庭中的老人又習慣把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制造了母親與孩子分離。
在一個有男權傾向的社會,媽媽作為外來者進入一個家庭是孤立無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兒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媽媽永遠是最末位的。當母親有了兒子,她便將自己對丈夫的欲望轉移到兒子身上,兒子總是害怕被母親的愛所吞沒,于是便有抗爭,抗爭的結果是,將逃離媽媽的欲望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權色彩濃重的廣東潮汕地區,一般男人不會離婚,老婆就是媽媽,是責任。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侶,男人對眾所周知的性愛有羞恥感,因為這令他想到對母親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會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個女人來談情說愛,這樣,被丟在家里的妻子、一個缺愛的媽媽,她生的孩子,男孩抗拒來自母親的情欲,而女孩成為“被討厭的內在小女孩”的投射對象。
通常我們第一個愛上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如果與媽媽的親子關系構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難處理好與另一半的親密關系。童年的內心模式在成年就會呈現出來,這樣就形成一個輪回。
為什么蘿莉愛大叔
蘿莉總是嘟著嘴要吃奶的樣子,她們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齡人只有活力、熱情。大叔就是媽媽,一個沒有乳房的男人。大叔都是被閹割的,如果面對成熟的女性,他們會自卑于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蘿莉讓大叔有了用武之地——喂奶。
按照正常的心理發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從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夠多的愛,那么到了大學畢業的年齡,應該尋找激情和獨立的情感。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對你說,你不用工作,每個月給你多少錢,我來照顧你,女孩一般會拒絕的,因為她不想被約束。但是愛大叔的蘿莉只是生理年齡到了,心理年齡還停留在拉著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階段。
其實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性都有大叔情結,中國總體上是個男權社會,女性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相對于她們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關注和愛更少。在有些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的地區,有一些高中生與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錢,只是希望從這些大叔身上獲得一些關注和愛。她們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與大叔的關系中,還會重復她們之前被忽視的關系模式——那個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會將所有的關注傾注在她一個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時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過早丟掉了。他們與蘿莉在一起,在“喂奶”的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想,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償。
為什么會有小三
小三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想要物質上的滿足,另一種是想要贏,最后一種是做小三上癮。小三成癮的女人一般都比較會折騰,但是一旦男人為她放棄家庭轉向她,她馬上就跑開了。因為她們只想構建三角關系,她們通常受戀父情結折磨,小時候在與媽媽的競爭中失敗了,長大后要修正這個錯誤。但是,又不能完全把“爸爸”奪走,因為這樣會得罪“媽媽”,會讓自己很羞愧。
我有一個受訪者,才24歲,已經做過10次小三了,與她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個男人對她說,曾經考慮過與妻子離婚,然后跟她結婚,但是后來發現,幸虧沒有離婚,因為她對他老婆的興趣大過他本人。這個女孩開始并不明白自己為何陷入這種情感模式,后來看小說《道德頌》后受到了啟發,小說的女主人公認為三個人的關系比兩個人的關系有趣得多,可以時刻處于戰爭狀態。她懷了男人的孩子,但最后把孩子打掉了。因為她一直以為對手是一個強大的女人,后來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奄奄一息了。然后便有了勝利者的失落,為了應對自己的愧疚,就把腹中的孩子殺掉了。
我還有一個受訪者,有過三段第三者戀情,每一次都是在男人表示很愛自己的妻子或者女朋友的狀況下愛上對方的。因為她認為男人很愛“那個女人”,她就可以爭一下,而且相信這個男人一定可以更愛她。她的邏輯在別人看來很奇怪,但是繼續考察她與男人的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某種合理性,比如,她對于男人的需求比較低,只要節假日來看她就可以了。她處于愛的絕望中,將戀父情結一直維持在沒有實現的狀態,接受了競爭不過“媽媽”以及得不到“父愛”的事實。
在廣東潮汕地區,有比較典型的重男輕女現象,家長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男孩身上。這個地區有很多男人包二奶,而且總有看起來無怨無悔的女孩投入這樣的關系。她們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都不習慣于獨享一個男人,覺得分得一份愛情就滿足了。所以,潮汕地區就有這種奇特的現象:女人無論受多大的委屈都不離婚,而另一部分女人甘愿去做二奶。在三角關系中,得利的是男人,痛苦的是兩個女人,如果男人有足夠的同理心,應該不會去構筑這種讓人痛苦的關系。
(劉波薦自閱讀時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