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真正的民生視角,是那些承受高房價的普通人。對他們來說,房價可以使個人生活被搭救或陷落。
房價有多兇猛?一家主營大型通信設備生產的上市公司寧通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虧損,今年上半年又較上年同期下降9.3%,行將觸發退市。近日,這家公司掛牌出售總計283平方米的兩套北京學區住宅房。報道說,如果成功出售,公司保殼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
一家上市企業要靠兩套12年前買給員工辦公居住的房子拯救,或者換個角度說,兩套房子能夠拯救一家上市公司,都令人感到有些不搭調,多少人殫精竭慮辦企業,不如隨便買套房穩妥,這總是令人感慨的。
談論房子時,始終有兩個視角,一個是經濟,一個是民生。經濟上的房地產業,民生上的住房問題。當人們作為住房問題來談論房價時,“房奴”的感慨就油然而生。
房價拉高了城市的準入門檻。這在一些城市是巴不得的,它被用成一種城市準入的甄別機制,而且顯得那么平等和無歧視,那是在金錢面前的平等,人格被金錢標定,使人格平等不能實現。這在另一些城市變成了苦惱,當一座城市需要大量年輕人時,房價就成了城市吸納這些人口的欄桿,使城市需要的人難以選擇留在城市里。這是一種民生關切,但本質上不是民生視角,而是城市視角。城市視角,根本上是一種經濟視角,兩者也隨時準備轉換。
真正的民生視角,是那些承受高房價的普通人。對他們來說,房價可以使個人生活被搭救或陷落。每一個購買房子的人,在買房時都感慨房價很高,但終究他們還會慶幸,他們買得早。而對那些遲遲未做決定的人,可能面臨欲做“房奴”而不得的處境,導致他們不得不離開某座城市。而那些必須在某座城市生活而又面臨不斷升高的房價的人,生活或許就陷落在其中了。
在普通人中間,有一部分是擁有多套房子的人,他們是高房價的受益者。那些自住戶,擁有房子不過穩定了他們的生活,使其慶幸于早購買減少的成本;而將房子作為投資的普通人,享受到了高房價的紅利。這也是一種民生,一種保障優裕生活的民生。盡管這一部分民生,不如無自住房的人的民生急切,但社會發展讓人生活更優裕,也是應當的。
經濟視角的高房價,是一個單純的投資、風險與收益問題。這里沒有價值判斷,或者說經濟學上的“價值”,就是全部的價值判斷。如果風險小、收益高,那就值得投入。興奮也好,不安也好,平靜待之也好,只與報表相關,而與人的生活沒有關系。這就是“房地產業”的視角,調控也好,促進也好,示警也好,后面的邏輯都是一樣。這里也會考慮高房價對普通人的影響,但普通人在這里只是消費者、商品的買主,影響資本收益的參量。
區分房價的民生視角和經濟視角,才好去理清輿論場上的各種聲音,以及聲音后面的利益機制,某個聲音為何而發。關切民生、解決民生問題,房地產業是工具;發展房地產業、提振各種指標,被轉換成消費者的人民群眾是工具。對大多數人來說,需要以民生為本的房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