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2016年,在線教育資本市場突然遇冷,很多公司陷入了遲遲無法盈利的困局之中。
當白領上網看公開課、拿著手機背單詞,當學生在電腦上做測試、用手機聽聽力,當家長用App瀏覽最新的升學信息、在微信群里討論哪家培訓機構的哪位老師更優秀,當老師開始更多地通過網絡準備教學內容、通過電腦進行智能化組卷,互聯網已真正融入到了教育的各個環節。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18億,較2015年底增加775萬,增長率為7.0%。雖然用戶在不斷增長,但在線教育在投資機構那里卻逐漸遇冷。據統計,2015年共有388家在線教育機構獲得投資,總投資量19.15億美元。但到了2016年,在線教育資本市場開始跳水,1月至8月,總投資額為5.79億美元,同期相比少了三分之二,只有125家在線教育企業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2016年,在線教育資本市場突然遇冷,很多公司陷入了遲遲無法盈利的困局之中。營銷成本過高、師資壓力過大,教育投資周期過長,這些都成了制約在線教育盈利的障礙。在線教育的未來怎么走?資本市場為何突然對在線教育開始收縮?
在線教育的擔當
“傳統在線教育線下教育的傳道授業解惑轉到了線上時,要么環節缺失,要么互動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即使是一對一的在線教育也要面臨場景和網絡不穩定的挑戰。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比較低,投資周期比較長,盈利難以實現。這是今年以來在線教育遇冷的最大原因。”新京報社社長戴自更在9月7日的“尋找中國創客”峰會上解釋在線教育遇冷的原因。
教育從來就不是一個突然興起的朝陽產業,也不是一個火爆過后就會沉寂的行業,傳統教育如此,互聯網教育也是如此。教育陪伴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作為產業的市場前景是極為廣闊的,只是在線教育目前還處在一個探索期,包括在線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的方式。
從大市場的分布方向來看,K12教育(從小學到中學期間的全科教育)、職業教育、語言學習和兒童早教在資本寒冬仍受關注。而其他的6個領域:出國留學、大學生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綜合服務、其他教育和興趣教育則比較冷淡。因此,在線教育一定要找到最有可能盈利的教育領域市場。
最新的調查顯示,在今年以來的資本低迷期,仍然獲得融資前20家的教育創業企業,35%的企業屬于K12教育,還有25%的公司是屬于職業培訓,20%的屬于語言類的學習,10%的公司屬于兒童的早期教育。其次,借力科技手段完善產品,提供線下教育沒有的服務,以此吸引廣大的用戶。對于在線教育中小創業者來說,要避免同質化競爭,找到自己產品的獨特優勢,要采用最新的直播、VR、大數據等新技術,切實解決市場的痛點,要努力找到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這樣才能挺過這段商業模式的檢驗期,迎來下一個資本的春天。
戴自更表示,未來的教育應該體現有教無類理念里的優質教育,因材施教里面的多樣化教育,人盡其才里面的高質量教育,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正是在線教育應有的也是必須有的擔當,會在國家教育公平實現中起到重要作用。
與傳統教育相融合
有業內人士稱,在線教育最近幾年的投資熱度其實是“只增不減”,但現在要拿到億元級大額投資的難度確實大大提高,“2014年、2015年還經常能看到超億元的在線教育投融案,今年確實比較少看到。”
資本市場的遇冷,引發了大批試水者的反思:在線教育和傳統教育,到底應該如何共存?
新東方教育科技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并不認同互聯網教育有新路徑,因為教育不需要區分互聯網和非互聯網,最終狀態下,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一定是融合的,而非對抗性的。
“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教育體系,不管是平臺型、內容型還是垂直型,最關鍵的是要區分哪些是100%線上,哪些需要線上線下相結合,哪些只能在線下。”
俞敏洪提到,家教上門紅火的時候,新東方內部討論過要不要做。但他認為,上門家教確實有需求,但沒有打到家長真正痛點。
“第一,孩子不管交給老師還是機構,家長的希望是能不能高質量地負起責任;第二,安全問題家長會擔心;第三,上門教育是多花了時間還是少花了時間?第四,家長和老師通過平臺接觸后,雙方都滿意,跳單率有多少?綜合這幾點,新東方最后下定決心,不做這樣的平臺。”俞敏洪稱。
在線教育是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它還不可能替代傳統教育,盡管它有許多傳統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有許多在線教育并不具備的東西。“兩者只能走向融合,而不是一方壓倒另外一方。”俞敏洪說。
三個藍海市場
國務院參事、經濟學家湯敏認為互聯網教育還有3個領域沒有被重視,農村學校、村小教學點、終身教育市場是互聯網教育的藍海。
湯敏說,貧困地區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最底層,農村學校和村小教學點,面臨著一個村子十來個學生只有一個老師的現狀。中國有6萬個教學點,好幾百萬個學生,這些現狀亟待改變,正是互聯網教育創業的藍海。
除此之外,湯敏認為,互聯網教育更大的市場是終身教育。“我們一談職業教育,眼光還是盯著職業學校那些學生,其實真正的終身教育是怎么把農民工變成工匠,這是大藍海。”
中國僅農民工就有2.7億,2.7億這些人都需要不斷地培訓,不斷地提高,“我們現在教育已經推廣到另外的領域,比如農村電商,我們現在在全國五個省的一萬個村子里,每個村子給他們培訓一個電商,這個電商也是用互聯網線上線下的結合,我們現在正在試驗、正在推行。”湯敏說。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劉星表示,互聯網教育解決了因材施教的難點,“在互聯網未出現之前,受師資數量及水平影響,想做到因材施教很困難。而在互聯網時代有了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可以在曾經的學習軌跡上跟蹤學生的薄弱環節,從而個性推送習題,這是傳統線下教學完全做不到的。”
在線教育以知識共享的方式,憑借其強大生命力、滲透力和擴散力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經過大浪淘沙,不同的在線教育機構將尋找到自己適合的領域,在線教育市場也會逐步沉寂下來,沉淀出百花齊放、各有特色的模式。只有互聯網教育形成足夠的影響力,才會被更多的大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