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前沿,云南高速公路的作用不容小覷,它的發展是中國高速公路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麗高速連接了大理、麗江兩個世界級旅游大城市,民族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公路建設期間,建設者將民族文化融入了高速公路中,沿線自然景觀十分美麗,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化路、景觀路。”9月6日,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張之政向出席“中國最美景觀高速路(橋)體驗活動”的來賓介紹。
不僅這些,保龍高速怒江壩服務區的云南公路館展現了著名的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松山嶺戰役等歷史,龍江特大橋是世界上先進的千米級鋼箱梁懸索橋。思小高速公路是中國唯一一條獲得AA級景區的高速公路。
“我國高速公路串聯著內涵豐富、歷史悠久的各類文化區域,經過眾多的名勝古跡、旅游景點;文化積淀厚重,地域風情濃郁。”中國高速網總監李文軍感慨道,“有著不勝枚舉、美不勝收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更有著我們高速公路人所創造出的路橋之美、文化之美和服務之美。”
強主業、壯輔業、創新業
作為“中國最美景觀高速路(橋)體驗活動”的組織者,李文軍介紹,該項活動旨在營造高速公路同仁間互學、互比、互幫、互促,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促進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
據介紹,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5月出資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成立時注冊資本金50億元,主要從事高速公路項目的投融資、建設、管理、經營,以及公路沿線經營開發管理業務。目前有員工1.6萬余人,資產總額達2400億元,擁有高速公路35條3005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的75%,擁有服務區88個。2015年公司由政策性盈利轉為實實在在的經營性盈利,實現凈利潤7.63億元。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前沿,云南高速公路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它的發展是中國高速公路發展的一個縮影。運營75%云南省高速公路的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它的若干做法值得借鑒與思考。
按照“強主業、壯輔業、創新業,業業皆好”思路,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業務范圍已覆蓋了公路投資、建設、運營、施工、物資供應、房地產、沿線經營、旅游資源開發等板塊業務。
去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服務區的小勐養服務區,上行線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整體“打包”出租給4家經營單位,現在一撥接一撥的游客蜂擁而至,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
利用元磨高速的空地資源,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浙江菊韻人家投資置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空地經營,將空地打造成集餐飲、加油、加水、加氣等多元化一體經營的綜合服務區。
三園建設
“市場上是10元一斤,我的火龍果10元一個,農家肥和咖啡殼種的,絕對放心水果。”曼歇壩收費站站長何麗華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員工自釀的曼歇一號包谷酒,每年可賣一噸多,銷量不錯,60元一公斤。”
利用收費站房前屋后空閑地,何麗華帶領大家栽上水果樹、種上蔬菜、養上家畜,既美化了環境,又取得了不菲的收入。2015年收入8萬元,這個“小金庫”用于解決17名員工的餐費及日常勞保所需。
在收費站辦公樓后,200多平方米的菜園種上了30個品種蔬菜,南瓜、絲瓜、空心菜等時令蔬菜生機盎然,面對陌生的訪客,雞鴨鵝叫聲一片,3頭豬則在豬圈里享受著午休。
“年底準備用這些收益更換辦公室桌子。”何麗華站長說,這個擔任10年站長,被同事熱情稱為“壩主”,懷著打造“高速公路精品小站”的夢想。
迄今為止,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91個收費站所、橋隧管理站、監控中心5000多名員工參與了此項活動,共種植菜園77910平方米,菜蔬品種近百個,種植果樹11736株47個品種,養殖家畜10219只(頭)9個大類,甚至普洱的曼歇壩收費站和老蒼坡隧管站還開設了小酒廠。
提起三園建設,就必須交代一下“1135”工程。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丘勝祥介紹,“1135”工程是公司在2008年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當時的 “1135”是指每周開展1次升國旗活動;每月組織1次隊列訓練;因地制宜搞好駐地菜園、花園、果園三園建設;每位員工每年讀5本好書、寫5篇心得體會、做5件好事、植5棵樹、栽5盆花。
之后,張之政將三園建設內容調整為:“菜園、果園、養殖園”,鼓勵收費站所因地制宜地擴大種植養殖規模,開展經營活動。
“提高員工生活待遇,改善員工生活條件,增加員工福利待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澤鵬稱贊這種做法,“這些收益可以補貼員工伙食費,有利于增強企業凝聚力。”
綠色公路
在公路建設初期,筑路人主要以滿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設造價和維護費用、節省交通時間和運行費用、減少交通事故損失為主要目標,進行路線方案論證及勘測設計,對環境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隨著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考量公路建設的生態效益、實現公路的綠色發展逐漸成為共識,其具體實踐取得了重要進展。
2004年,“六個堅持六個樹立”公路設計建設新理念的提出,帶動了一批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的實施。今年8月初,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關于實施綠色公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綠色公路建設標準和評估體系,綠色公路建設已經成為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切入點,并成為打造中國交通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靚麗名片。
生態公路的建設已經有了樣板,比如第一條高原生態公路——川主寺至九寨溝公路,第一條熱帶雨林生態公路——云南思茅至小勐養高速公路,第一條沙漠生態公路——陜西省榆林市至靖邊縣高速公路。這些公路結合沿線地區的地形地貌,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要素,對于生態公路的建設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多元的探索和創新。
“在公路建設中,公路建設者更加注重公路景觀規劃設計,使公路與特定地區的生態環境相協調,不只是公路沿線綠化,還充分利用沿線環境中的地形地貌打造獨特的公路景觀。”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竇雪松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