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如果說新政實施前,乳企的研發能力可以為企業增色,新政實施后,研發能力便是標配。
距離《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施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對于嬰幼兒乳粉企業來說,一場新的較量即將拉開帷幕。
事實上,在新政出臺之前,很多乳企便已聞風而動,進行了相關布局。清理庫存、縮減品牌、引進新的業務……種種動作都與配方注冊制息息相關,每個企業都希望在新一輪市場洗牌中占得先機。
品牌瘦身
“我們的多品牌戰略是在2011年定下來的,當時是面對一些大品牌的競爭實行多點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兩年我們減少了很多品牌,一些銷量小的品牌直接退市了。”澳優乳業副總裁劉躍輝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據悉,澳優乳業是靠自身有機發展和海外并購發展起來的,以多品牌和不同的市場定位,從細分領域與國際大品牌競爭。
事實上,很多企業在新政實施前進行了品牌瘦身。
“我們非常抱歉地通知,紐迪西亞中國官方進口的新西蘭Karicare可瑞康金裝系列在中國即將暫停銷售。”3月21日,達能旗下奶粉品牌可瑞康發布這樣一則通知。自2008年以來,國外奶企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這樣停掉一個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實屬罕見。
紐迪西亞方面稱,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紐迪西亞將更加專注于諾優能、德國愛他美以及新西蘭愛他美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嬰幼兒配方奶粉注冊制新政一旦實行,達能在華只能保留3個品牌,因而把銷量大幅下滑的可瑞康拿掉。
據業內人士透露,圣元乳業原有200多個品牌,現在減剩3個品牌。飛鶴、貝因美等乳企旗下的嬰兒奶粉品牌也在大量削減,有些品牌則直接退市。
另外,其他國家也在收縮向中國出口的品牌。比如,自2015年起,新西蘭每個工廠只允許5個品牌在中國銷售。
與縮減品牌同時進行的是清理庫存。新政實施之前的這段時間,也是大量雜品牌、小品牌奶粉清理存貨的好時機。
為了在配方注冊制落地之前盡可能減少庫存,搶占市場,一些奶粉品牌甚至打起了價格戰。
2015年,貝因美向經銷商推出“買一贈一”活動。據業內人士分析,貝因美此舉是為了搶占注冊制實施之后雜牌退出空出的市場份額,所以在渠道壓了庫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今年上半年的虧損。
產業整合
不少乳企在進行產業整合,以求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保持或擴大市場份額。
今年9月15日,雅士利總裁盧敏放出任蒙牛新總裁,引發業界極大關注。“隨著奶粉配方注冊制的施行,小品牌下半年開始逐漸退出,‘假洋鬼子也會消失,這些品牌騰出來的市場份額,將會被國內一些龍頭奶粉企業得到,當然,其中也包括雅士利。”今年7月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盧敏放如此表示。
2015年,雅士利在嬰幼兒奶粉業務上進行了整合。蒙牛以10.5億元把歐世蒙牛全部股權出售給旗下的雅士利,此外,蒙牛和雅士利聯合發布公告稱,雅士利全資收購達能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中國。雅士利在國內以前有6家工廠,2015年以來關閉了2家。“但盡管如此,我們的供應鏈效率卻得以提高,效益反而更好了。”盧敏放說。
“新政的實施,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未來乳企的競爭,更多的就是奶源、工廠的競爭。”劉躍輝判斷。
他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澳優加強了全球產業鏈的布局,形成了“1+3”的全球工廠布局,即在中國擁有1家工廠,在荷蘭擁有3家工廠。而澳優在荷蘭建設的第四個工廠將在2017年正式投產。
研發加碼
“對于申請的企業來說,研發能力是必備條件。”談及《辦法》,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明確指出。
除了在《辦法》中提出乳企須具備研發、檢驗能力之外,實施細則《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申請材料項目與要求(試行)》(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企業要提供產品配方研發報告,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的證明材料等。
如果說新政實施前,乳企的研發能力可以為企業增色,新政實施后,研發能力便是標配。各大乳企都在強調自身的研發能力,很多企業近年來都加大了研發投入。
貝因美創始人、首席科學家謝宏表示,配方注冊考驗的是每一個乳品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只有擁有研發優勢,才能更好地在新政下過渡、發展。貝因美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已經完成6個特配產品的研發,準備產品注冊申報。
“《辦法》對配方數量進行控制、要求同一階段不同配方之間要有差異,就是要求企業減少配方,優化配方;我們公司將通過提高配方創新能力,研發配方更優、營養更均衡的配方奶粉。”雅士利相關負責人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據了解,雅士利在廣州建立了母乳庫,從第一滴乳開始,一直到12個月以后,進行全系列采集分析。雅士利母乳研究報告目前還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10月份發表。
飛鶴乳業也表示在不斷升級研發實力,根據中國母乳的“黃金標準”進行研發。其科研團隊利用一年的時間,對近百個中國寶寶進行了嬰幼兒配方奶粉臨床喂養試驗。
“乳品新政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行業集中,也會給專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在研發、供應、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競爭實力的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進而提升乳制品行業的整體質量,讓中國乳業重回世界乳業界應有的地位。”劉躍輝表示。
“澳優乳業始終堅持科研,堅持產品創新。”劉躍輝強調。澳優乳業與北大醫學部共同簽署了10年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母嬰營養研究中心及母乳庫,致力于中國母乳成分研究及母乳化嬰幼兒食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