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海 王鋒 朱愛軍 王建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育秧基質和營養土配比對水稻硬盤育秧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方法]采用不同配比基質與營養土混合培育適宜機械化作業的健壯秧苗,測定成苗數、秧苗形態指標、種子根數、穗粒結構及產量等。[結果]應用不同基質與營養土混合育秧,秧苗栽插后發苗迅速,分蘗較早,比全營養土處理提前1~3 d,低位分蘗多、夠苗期早,比全營養土處理提前0.4~0.6個葉位達到夠苗期,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較足,有明顯的增產優勢,尤其以80%大華生物基質+20%營養土處理比對照增產達760.5 kg/hm2。[結論]80%大華生物基質+20%營養土配比在江蘇大豐地區機插水稻生產中可以大面積示范推廣。
關鍵詞 基質;營養土;秧苗素質;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9-062-03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ratio of different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to nutrient soils on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rice seedlings.[Method]Different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s were mixed with nutrient soils to cultivate healthy seedlings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operation. The seedling number, seedling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root number, spikegrain structure and yield were detected.[Result]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mixed with nutrient soil. After planted, seedlings grew rapidly, and tillering was 1-3 days earlier than the whole nutrient soils. Low position tillering was relatively more. Compared with whole nutrient soils treatment, qualified seedling stage was reached 0.4-0.6 leaf earlier. The population quality was relatively good; percentage of earbearing tiller was relatively abundant, which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yield increase. Treatment of 80% Dahua biological matrix +20% nutrient soils could enhance the yield by 760.5 kg/hm2 compared with CK.[Conclusion]Treatment of 80% Dahua biological matrix +20% nutrient soils can be extended in large scale in rice production in Dafeng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Substrate; Nutrient soils; Seedling quality; Yield
育秧基質的質量直接影響機插秧苗的素質,高質量的基質和秧苗是保證機插水稻高產穩產的前提[1]。先前諸多研究僅以基質或營養土培育壯秧,如僅以基質育秧,秧苗苗期難以立盤,上水易漂,難扎根,而僅以營養土育秧又難以滿足苗期全面營養,且大量的營養土越來越難以挖取[2-4]。為進一步提高機插稻硬盤育秧苗個體素質,為大田水稻生長積累物質基礎,進而全面提升農場機插水稻的種植水平,促進大面積平衡增產,筆者從不同基質與營養土配比入手,開展硬盤育秧秧苗素質、群體質量和產量構成對比試驗,從而優選出能有效提高秧苗素質、優化水稻群體質量、充分挖掘水稻增產潛力的育秧基質材料與營養土配比以供生產之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淮稻5號;基質由淮安柴米河基質肥料有限公司和大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營養土是經過凍融、風干的秧田土。
1.2 試驗設計及方法
每盤播干種95 g(種子發芽率為85%),試驗共設9個處理:處理①80%柴米河基質+20%營養土;處理②50%柴米河基質+50%營養土;處理③30%柴米河基質+70%營養土;處理④10%柴米河基質+90%營養土;處理⑤80%大華生物基質+20%營養土;處理⑥50%大華生物基質+50%營養土;處理⑦30%大華生物基質+70%營養土;處理⑧10%大華生物基質+90%營養土;處理⑨100%營養土(對照)。
播種前2~3 d將過篩(粒徑﹤5 mm)好的營養土與“育秧綠”水稻苗床調理劑按1∶200充分攪拌融合,再與上述不同基質按不同配比進行混合處理。大田試驗不設重復,共計9個試驗大區,每區面積300 m2。機械栽插,栽插密度為25.0 cm×12.0 cm,333萬穴/hm2。
試驗在蘇墾農發東壩頭分公司一大隊四排六號田中進行,2015年5月 28號播種,采用22.3 cm×58.0 cm硬盤育秧,全部用矢崎SYS—1000C育秧播種機進行流水線播種。采用12.5%戊·氟丹WP藥劑浸種,在種子露白前撈起濾干后用“育秧綠”拌種劑3.5%咪鮮胺·甲霜靈WP按每袋60 g拌種8~10 kg的辦法進行拌種。6月21日移栽,秧齡25 d,栽時葉齡3.6葉左右。其他管理措施按高產田要求進行管理。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 單位面積苗數。于播后10 d在每個處理中切取10 cm×10 cm板面的秧苗2塊,調查單位面積苗數。
1.3.2 秧苗形態指標。于播后15 d在每個處理中切取8 cm×8 cm秧塊1個,并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測定株高、莖粗(距離分蘗節2 cm處)和百株鮮重。播后22 d調查葉齡和葉色。
1.3.3 種子根數。于播后15 d切取10 cm×10 cm秧塊1個,洗去根部土壤,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統計種子根數。
1.3.4
大田群體生育動態。調查各生育期不同基質與營養土混配育秧的莖蘗動態。
1.3.5 穗粒結構及產量。成熟期每小區取樣50穴,測定單位面積穗數,取代表性樣株5穴測定每穗總粒數、實粒數和千粒重,各小區人工割200穴測實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幼苗生長狀況及素質
2.1.1 播種至出苗天數。由表1可知,不同基質和營養土混配的8個處理從播種至出苗所需天數為2.0~2.5 d,全營養土處理為2.8 d。說明8種不同基質與營養土混配都有利于加快種子出苗,這主要是由于上述育秧基質容重小,柔軟疏松透氣、熱容量大,光照有利于盤內升溫,水氣熱條件較好,加速種子萌動。同時,谷芽頂土出苗過程中阻力小,容易出土,機械損傷也小,但有頂土現象,而對照處理沒有頂土現象。
2.1.2 單位面積苗數。由表1可知,不同基質和營養土混配的8個處理單位面積苗數都高于對照,說明不同基質與營養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育秧能提高秧苗成苗率,不同基質配比間無明顯差異。
2.1.3 葉齡和葉色。由表1可知,所有處理葉齡均在3.4葉左右,處理間差異不大;對照葉色為3級,其他處理都為2級。
2.1.4 株高、莖粗、種子根數和百株鮮重。據2015年6月18日調查,對照株高15.6 cm,其他處理均在14.2 cm以下。處理⑤莖粗為2.4 mm,處理③莖粗為2.3 mm,其他處理為2.0~2.2 mm。各處理種子根數與對照無明顯差異,處理⑤最多,為7.7條。各處理百株鮮重在11.0~11.4 g,均高于對照處理的10.9 g。從各處理株高、莖粗、種子根數及百株鮮重指標可以看出,帶不同含量的基質營養土育秧能明顯地促進秧苗發育和促進根系生長,其中處理⑤秧苗素質最好。
2.2 大田群體生育動態
栽插后各處理群體增長速度和水稻生育中期群體質量存在差異。以處理①~⑧的秧苗發苗速度快,當水稻主莖9.3~9.8葉(有效分蘗期前1.0~1.5個葉位)時達到預期莖蘗數,成穗率達75.71%~78.18%,比對照(處理⑨)提前0.4~0.6個葉位達到夠苗期,成穗率提高3~4個百分點(表2)。
不同比例的基質營養土混配育秧時,由于秧苗幼苗期在葉、莖、鞘、根等器官積累較多的物質基礎,移栽大田后,生長優勢進一步延續顯現,轉化為強勁的發苗優勢,有利于早生分蘗,形成優質大蘗,為群體足穗和個體大穗奠定物質基礎。
2.3 產量及構成
由表3可知,處理①~⑧的實收產量差異不大,但較對照處理⑨的9 522.00 kg/hm2增產優勢明顯,增產163.5~760.5 kg/hm2,增幅1.72%~7.98%。由于基質營養土混配育秧處理幼苗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生長旺盛,苗體健壯,促進了大田植株的早期發育,最終表現在成穗數增加和群體穎花量提高,尤其以處理⑤效果最佳。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運用不同比例的基質營養土混配育秧能有效解決育秧取土難的問題,提高勞動生產力,有利于推進機械化插秧進程?;|材料孔隙度大、容重輕,有利于種子根生長發育和出苗,幼苗個體綜合素質優越。基質營養土混配育秧秧苗起運快,便于運輸,機械負荷小,插秧速度快;栽插后秧苗發苗迅速,分蘗較早,比全營養土處理提前1~3 d,低位分蘗多、夠苗期早,比全營養土處理提前0.4~0.6個葉位達到夠苗期,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較足,有明顯的增產優勢,與全營養土處理相比,基質營養土混配育秧處理的成穗率和有效穗分別提高3~4個百分點和15萬/hm2穗左右,增產450 kg/hm2左右,其中80%大華生物基質+20%營養土處理較對照增產達760.5 kg/hm2,在江蘇大豐地區機插水稻生產中可以大面積示范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子峰,楊祥田,馬義虎.育秧基質對機插稻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4(6):818-820.
[2]周青,陳新紅,丁靜,等.不同基質育秧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7,25(1):76-79.
[3]錢銀飛,張洪程,郭振華,等. 壯秧劑不同用量對機插水稻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8(4):28-33.
[4]黃靜,殷明,王曙光,等.不同基質對機插秧苗素質及水稻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6(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