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嶸明 張明凱
摘要:本文基于滬深16家上市銀行2014年報數據,從流動性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著手,選取流動性比率 、貸存款比率 、人均利潤額 、資產利潤率 、資本利潤率 、不良貸款比率 、資本金充足率和存款增長率8個指標設置上市銀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置一個分層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因子分析確定各指標的客觀權重,再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優組合賦權綜合主客觀權重,從而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過程,對上市銀行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為上市銀行發現其存在的問題與調整其決策方案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Abstract: Based on the 16 listed banks in 2014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and annual data from flow capabilities, profitability, asset quality and capital adequacy ratio to proceed, selectliquidity ratios, loan-to-deposit ratio, per capita profit, return on assets, capital profitability, poor loan ratio,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deposit growth indicators, the listed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set up, which is a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system with strong operability. The objectiv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n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eights are summed with optimal weights combination based on least squares method fo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cess. The listed bank competitiveness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sted banks to find their problems and adjust their decision-making program.
關鍵詞: 模糊綜合評價;最優組合賦權;競爭力;指標體系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ptimal combination weighting;competitiveness;index system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5-0017-04
0 引言
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年12月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貨幣籃子,給予人民幣儲備貨幣地位之后大舉進軍國內金融市場的外資銀行,面對要求統一標準、統一市場競爭的經濟全球化潮流,滬深上市銀行所承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上市銀行必須提高經營水平,增強競爭力。要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首先要有一套科學的研究銀行競爭力的理論體系。
國內現有的銀行競爭力評價方法主要有2類:指標逐一對比分析的方法、建立指標體系綜合評分法,其中建立指標體系時權重的設置有主觀法和客觀法,也有一些研究綜合使用幾種評價方法。第一,指標逐一對比分析的方法,即直接對若干反映商業銀行競爭力的指標,如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進行對比分析并進行評價,該類評價方法還不夠系統,綜合評價結果不明確,說服力不強。第二,采用主觀權重建立指標體系綜合評分法,即利用所設置的統計指標,用相對主觀的方法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再根據一定的模型計算出綜合評價得分。這種方法有2個缺陷:權重的設置中存在著主觀因素,難以排除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對后期評價造成的負面干擾。其中用到的比較典型的方法主要是層次分析法和模糊多目標模型評價。第三,采用客觀權重建立指標體系綜合評分法,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關聯度,較為客觀地確定指標的權重。主成分分析法,避免了層次分析法中人為確定權重、主觀因素過多的缺陷,但是使用該方法并不能切實的減少評價指標的個數,對于主成分因子構成及其含義的經濟學解釋效果欠佳,從而也較難提出有針對性的相應措施。也有一些研究使用了人工神經網絡法,雖然該法用于銀行競爭力研究是較新的嘗試,也可以綜合的得出評價的結果,但其比主成分分析法更無法清晰的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結果的成因和影響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何在,而不能有效地為研究提高競爭力的具體措施提供具體的依據。第四,主客觀相結合的賦權法,段銣,張彩慶(2005)根據企業競爭力來源理論,結合行業特點設計商業銀行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反映企業現實競爭力和潛在競爭力,并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賦權法評價商業銀行競爭力。他們首先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主觀權重,用熵權法確定客觀權重,再應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主客觀權重相結合對銀行競爭力進行評價[2]。
基于國內研究方法及其優缺點的綜述,文章在建立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指標的主客觀權重,先用因子分析確定客觀權重,再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優組合賦權綜合主客觀權重,從而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過程,計算出各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值進行排名。
1 上市銀行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的設計
本文根據指標選擇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結構層次性原則,結合上市銀行的實際情況以及各指標在評價中被選用的頻率,從上市銀行的流動性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四方面著手,選取流動性比率(X1)、貸存款比率(X2)、人均利潤額(X3)、資產利潤率(X4)、資本利潤率(X5)、不良貸款比率(X6)、資本金充足率(X7)、存款增長率(X8)這八個指標來反映上市銀行的競爭力。如圖1。
對滬深16家上市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東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基于其2014年年報數據,利用指標計算公式得出各個銀行的各項指標值,如表1所示。
2 最優組合賦權模型
在綜合評價中,合理計算綜合評價值依賴于權重的準確設置。現有的權重確定方法按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客觀賦權法,主要根據樣本自身的相關關系和變異程度來確定權重,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另一類是主觀賦權法,主要通過專家咨詢綜合量化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如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客觀賦權法發掘數據本身蘊含的信息,結果比較客觀,但容易受到樣本隨機誤差的影響,主觀賦權法綜合考慮了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但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無法克服隨意性較大的缺陷。兩類方法評價效果各有優劣,因此選擇客觀的因子分析,主觀的模糊綜合評判,實現主觀判斷與客觀數據相結合,以最小偏差平方和作為目標函數,將兩種方法組合成一種新的確定最優權重的方法,使得所確定的權重既符合主觀判斷又符合客觀實際[1]。
假設一個多指標綜合評價問題有n個評價指標,S種評價方法,第k種方法的各個評價指標的權向量為:
其中,∑W=1,又設這s種評價方法的組合評價權向量為:
其中,∑W=1。則組合評價權向量W與第k種評價方法的權向量Wk的偏差為:
在偏差平方和最小的意義下,構造最優化模型:
利用拉格朗日乘數法,求得模型(1)的唯一解為:
上述(2)式即為最優組合權重公式,其中i=1~n[1]。
3 利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3.1 樣本數據的處理
如表1所示,評價指標中的貸存款比率和不良貸款比率是反向指標,首先對二者進行正向化處理。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比例指標規定的標準值為:貸存款比率≤75%,不良貸款比率≤25%。分析認為,貸存款比率應歸為適度指標,過高的貸存比會增加銀行的風險,貸存比過低則會影響盈利能力;不良貸款比率應屬于反向指標。所以對二者的正向化公式為:
然后用SPSS軟件對正向化后的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數據之間量綱的影響。
3.2 因子分析過程
對標準化后的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計算出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如表3所示。根據“特征值≥1”的因子提取標準,提取出4個因子F1、F2、F3、F4,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85.783%。軟件結果中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4所示,列示了提取的各因子與原始指標間的線性關系,同時反映了各指標在提取的各個因子中的重要程度。因此,根據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與四者累計的方差貢獻率之比對各指標的載荷值進行加權匯總,得到各評價指標的綜合重要程度值F,再對其用公式W=作歸一化處理得W,如表5所示,即
4 最優組合賦權的模糊綜合評價過程
4.1 樣本數據的處理及模糊關系評價矩陣的確定
根據表2,把第j個銀行的第i個指標標記為fij,則得到m個銀行的n個因素指標矩陣X(完整數據如表2所示)。
由于上式中各因素指標值fij為定量指標,令
rij=0.1+,當f為負指標時0.1+,當f為正指標時
式中d為級差值,d=;r就是第i項指標相對的第j個銀行的評價值。m個銀行的n個評定值組成的一個評價模型矩陣(完整數據如表6所示):
經過這一處理,R矩陣中的評定值范圍被限定在[0.1,1]之間,且得分越高越好。
4.2 最優組合權重的確定
4.2.1 主觀權重的確定
根據指標的重要程度,借助專家的選擇,給出各指標的主觀權重分配。在多篇文獻中,統計各因素指標被采用的頻率,以專家的選用次數作為依據來確定指標的重要程度,從而確定主觀權重(應用頻率統計和權重分配見表7)。即
4.2.2 最優組合權重的確定
2種評價方法的8個評價指標的權向量分別為:
設這兩種評價方法的組合評價權向量為:
然后建立模型(1),利用(2)式求得:
4.3 綜合評價結果
商業銀行競爭力的綜合評價結果矩陣為:
根據評價矩陣對商業銀行進行排名,排名結果如表8(排名1)所示。
4.4 結果調整
根據官方的2014上市銀行競爭力排名結果,對綜合評價進行微調。
結果顯示,年度滬深上市銀行核心競爭力評價前三名的銀行是:第一名中國工商銀行、第二名交通銀行、第三名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年度最佳管理創新銀行:中信銀行;年度最佳風險管理銀行:招商銀行;年度最佳履行社會責任銀行:興業銀行;最具發展潛力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年度最佳公司治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
調整值=上榜次數×
調整值計算結果、調整后評價值以及新的排名結果如表8所示。
5 結論
從表8可以看出,股份制商業銀行排名普遍比較靠前,而國有商業銀行則相對靠后。確實,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歷史發展,相比于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服務覆蓋、抗風險能力、信用基礎、機構網點、融資能力等方面處于劣勢地位。但由于本文選用的評價指標均為相對值,未包含規模競爭力等絕對指標,因此國有銀行的排名相對靠后。事實上,在相對指標上,股份制商業銀行由于競爭壓力更具明顯優勢,綜合競爭力較強。
本文從流動性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著手,設置商業銀行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最優組合賦權法綜合考慮主客觀權重,使得所確定的權重既符合主觀判斷又符合客觀實際。但是此處的最優僅指在已選定的賦權法的前提下是最優的,而不是任意組合下的最優。
參考文獻:
[1]陳耀輝.最優組合賦權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及其在企業信用風險評價中的應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2]段銣,張彩慶.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統計與決策,2005(12).
[3]王思薇,何楓.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的綜合評價[J].商業研究,2005(13).
[4]遲國泰,王際科,杜娟.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模型[J].控制與決策,2006(3).
[5]朱理.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淺析[J].時代金融,2010(3).
[6]楊家才.商業銀行競爭力及其評價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7]祁建熹.銀行競爭力評價方法及其指標體系的構建[J].現代商業,2008(35).
[8]陳偉光,肖晶.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6(4).
[9]蔡亞蓉.中外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7).
[10]遲國泰,鄭杏果,楊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研究[J].管理學報,2009(2).
[11]張若望.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績效的實證比較[J].海南金融,2010(1).
[12]王春鑫,陳璟.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09(12).
[13]余敏,馮麗.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研究[J].武漢金融,2010(3).
[14]周靜.我國十四家上市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0(4).
[15]徐盛發,巴曙松.轉軌期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研究——一個基于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相結合的研究[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0(6).
[16]李葛,崔玉玲.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因子分析[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5).
[17]李振靜,魯登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銀行競爭力分析[J].金融經濟,2010(10).